楊曉西

楊曉西

楊曉西,男,漢族,湖北浠水人,1953年生,中共黨員。現任東莞理工學院關工委主任。曾任中共東莞市委委員、東莞理工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兼任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東莞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廣東省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太陽能學會名譽理事長、廣州留學回國科技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東莞理工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東莞理工學院學報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曉西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3年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簡介,主講科目,學術思想,科研成果,

人物簡介

楊曉西,1977年畢業於華南工學院造紙機械專業;1983年畢業於華南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1993年晉升為教授,2000年被批准為博士生指導教師。已指導三屆碩士研究生,已指導博士研究生6名,碩士研究生9名。1993-1995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做訪問學者,2004-2005年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曾任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013年5月8日,因年齡關係,不再擔任東莞理工學院院長職務,不再擔任東莞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委員職務。

主講科目

楊曉西教授長期從事傳遞過程強化與多相流體動力學基礎理論和工程套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強化傳熱與節能》研究生課程,將近年的最新科研成果增補入課程中, 使研究生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科最前沿發展動向。在華南理工大學本科優秀評價組織過程中,積極組織教育思想大討論系列報告會,並發表教育改革論文多篇。
楊曉西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傳遞過程強化與系統節能,近年來在相變傳熱、界面傳遞現象與流體力學、強化傳熱與系統節能,尤其在凝華傳熱傳質過程、高效換熱元件的開發、吸附式氣體淨化乾燥等方面作出了許多創造性工作。

學術思想

(1)多學科的交叉協同:包括化學工程、能源科學和材料科學等多門工程科學。
(2)邊緣學科的研究和創立:運用非平衡熱力學、量子化學理論、溶膠-凝膠法、非線性理論等邊緣學科方法,在傳遞過程與材料學科邊緣上取得突破。

科研成果

(1)首創新型錯齒圓翅片管和新型熱熔冷凝箱用於強化非穩態相變苯酐凝華結晶過程,提高凝華得率和降低系統能耗。
(2)從化學反應工程角度研究界面傳遞現象和流動特性,從理論上歸納總結出在分子水平上能調控材料功能的設計思想,指導研製開發高效功能材料。
(3)運用化學反應工程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天然氣水合物生成/分解過程流體動力學行為、混合特性和傳遞規律,闡明水合物生成過程微觀相結構與本徵動力學特性。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涉及非穩態相變結晶與傳遞過程強化方面的論文近二十餘篇,被三大索引收錄7篇。
楊曉西博士多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二十多項,獲得了十多項國家、省部、地市級和學校的科技成果獎勵,其中“強化凝華傳熱傳質過程及新型熱熔冷凝箱的工業套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年產五千噸鄰二甲苯法制苯酐六十克生產裝置”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主要完成人),該成果已在全國12個省市15家苯酐廠推廣套用,收到顯著的經濟效益,2003年,“基於高性能吸附材料的熱質交換技術及其套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同年,“高吸附性能複合氯化鋰吸附劑的製備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廣東省技術發明專利優秀獎。由於在科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楊曉西教授1991年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碩士學位獲得者”;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被評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百名之一;1999年獲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項目;2002年榮獲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楊曉西教授是我國化學工程學科領域的後起之秀。他曾多次參加重要的國內外學術會議,曾接受國際著名傳熱專家英國倫敦大學John Rose教授邀請作為訪問學者合作開展氟里昂替代工質管束冷凝強化研究工作,以其在冷凝界面強化理論方面的獨到見解而受到矚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