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根據國內外能源學科與化學工程學科的發展動態以及我國節能工作的需要,結合本實驗室二十多年來的工作基礎,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學術委員會領導下,密切注視國際學術動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類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成立於:2000年8月17日
  • 所屬:北京
成立背景,基本任務,機構設定,研究工作,科研項目,科研成果,

成立背景

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0年8月17日。其前身是原國家教委1994年1月批准成立的傳熱與節能國家教委開放研究實驗室。2001年8月重點實驗室的擴建報告經教育部批准,形成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主體,有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參加的聯合實驗室。2007年9月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的評估,延續了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聯合共建的形式。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工程科學套用基礎研究為主,其研究目標是結合我國能源與化工的發展需要,開展工程熱物理、熱力學、傳遞過程與能量利用系統工程的基礎理論研究,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節能新技術。

基本任務

重點實驗室的基本任務是:創造良好的科學研究條件與學術環境,吸引和聚集國內外優秀學者,在能源學科與化學工程學科的前沿領域內開展高水平的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為開展節能工作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提供高效的實用技術。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向國內外開放的,代表我國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研究先進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和高層次人才(碩士、博士、博士後)培養基地。

機構設定

以重點實驗室為基地的“能源高效利用”創新平台是國家“985工程”二期建設內容之一,得到了廣東省和學校的重點支持,在人、財、物方面給予了大力的配套保障。實驗室有固定研究人員58人,其中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29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骨幹教師42人,實驗室還配備1名設備和財務管理人員、2名負責實驗設備儀器安裝、調試的技工。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陶文銓院士。

研究工作

能源終端利用系統集成建模與最佳化
工業能量系統集成建模和最佳化,節能技術的系統集成研究開發;
建築物能量系統集成最佳化;
交通系統節能的集成建模和最佳化研究;
能源--經濟結構--生態環境三者協調互動的全生命周期(LCA)和全方位評價(GSA)模型和最佳化理論及方法
傳遞過程強化與控制理論和能源新材料研究
巨觀與微觀傳熱傳質過程的強化與控制的場協同理論;
多種介質、多種相態、及多種過程耦合的傳熱傳質強化;
新一代強化型的管殼式換熱器管、殼程各種強化技術;
節能、儲能和能量高效轉換新材料的製備及關鍵性技術;
天然氣能源利用技術和策略
天然氣能源最佳化利用技術研究;
分散式能源系統集成最佳化研究;
液化天然氣(LNG)的冷能及相關低溫設備研究;
城市天然氣管網規劃及平衡匹配最佳化研究;
亞熱帶及沿海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生物質能、沿海近海風力資源及變化規律調查研究;
太陽能功能材料、太陽能風力互補發電系統、太陽能吸附蓄冷空調以及地熱套用的研究;
固體廢棄物處理過程機理研究。

科研項目

重點實驗室主持和承擔了一批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如:國家“973”項目“高效節能中的關鍵科學問題”、 國家“863”項目“螺旋隔板三維翅片管換熱器的研究開發”、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化學供應鏈的系統理論和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過程系統技術與管理的綜合集成研究”“非常規條件下吸附工程的基礎理論研究”、 廣州大學城區域能源規劃和分散式能源站方案設計,以及1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5項省部級研究項目。重點實驗室近五年科研經費約6000萬元。
近五年,重點實驗室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研獎20餘項,中國專利50餘項。其中有: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基於高性能吸附材料的熱質交換技術及其套用”、“木質素磺酸鹽資源化高效利用的改性技術”,教育部提名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過程工業能量系統最佳化在石油石化行業中的工程套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專利獎)“交變曲面波紋管蒸髮式冷凝器”等。

科研成果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強化凝華傳熱傳質過程及新型熱熔冷凝箱的工業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強化冷凝傳熱的新型翅片管;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年產五千噸鄰二甲苯法制苯酐六十克生產裝置;
近年來,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委獎20多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800餘篇論文,被三大索引收錄論文200餘篇;申請專利48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鑑定成果6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