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噶札勒參

棍噶札勒參(棍噶扎勒參),蒙古族,是喇嘛教的轉世活佛。同治三年(1864年)前後,由甘肅來新疆,在北疆各處說法誦經。當時,沙俄屢屢侵犯我國主權,陰謀占領我國塔城地區。在此講經的棍噶札勒參聞訊後,立即召集僧眾和蒙古騎兵,與清朝軍隊一起固守塔城。二月二十八日,對俄作戰開始,棍噶札勒參帶領馬隊,奮勇攻剿,在駐守清軍和民團的配合下,屢次擊敗俄國軍隊,窮追出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棍噶札勒參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
  • 主要成就:喇嘛教的轉世活佛
生平,經歷,評價,

生平

這一時期,清軍在北疆兵員不足,且缺乏糧食。作為喇嘛教首領的棍噶札勒參所帶領的僧侶與蒙古官兵一樣,成為主要的軍事力量。同治四年(1865年),沙俄軍隊攻擊駐守塔城的清軍,棍噶札勒參組織數千部眾前往塔城支援清軍,扭轉了敗局,奪回了被沙俄軍隊搶去的搶去的人口及牲畜。從此,棍噶札勒參在各族民眾中名聲大震。同治十年(1871年),清朝政府因棍噶札勒參“始終出力,報效國家”,封其為“呼圖可圖”(意為“再來之人”或“聖人、活佛”)名號。在此期間,由於塔城連年戰亂,各族民眾背井離鄉,生活十分窘迫。塔城參贊大臣李雲麟以“棍噶札勒參善於撫馭”,請求清政府“將蒙古之眾,全數賜該喇嘛為門徒,安其遊牧於額爾齊斯河一帶”,這樣可以“北御俄夷,西固邊境”。這一請求得到清政府的批准。於是,棍噶札勒參受命收撫安置了大批蒙、漢、滿、錫伯、達斡爾難民。他挑選身強力壯的隨營作戰,其餘的則開荒屯田。

經歷

同治七年(1868年),棍噶札勒參領兵前往塔城邊境迎接達斡爾族部眾時,迎頭痛擊了沙俄軍隊,將他們全部驅逐出境。
同治八年(1869年),棍噶札勒參赴阿勒泰安插流亡民眾。到達之後,他即“招集散亡”。他還請求清廷,給他們分發口糧,安排耕地。哈薩克柯勒依部落的貧苦牧民為免受沙皇壓迫,也“移避阿勒泰山南,與棍噶札勒參相依為命”。
棍噶札勒參與李雲麟議定,在阿勒泰建千佛寺(承化寺),同時,設定城鎮,安置人口,嚴防沙俄入侵。這一切,在《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後,中俄勘分邊界時,對保全阿勒泰地區起了一定的作用。沙皇政府出於侵略我國新疆的目的,對棍噶札勒參的愛國行為恣意詆毀,並藉此掀起外交風波,以所謂的“承化寺事件”為由,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軟弱無能的清朝政府迫於壓力,於光緒五年(1879年)將棍噶札勒參調離阿勒泰,遣往西藏。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棍噶扎勒參途經甘肅洮州時,在那裡的新寺圓寂。

評價

有史籍如此評價棍噶扎拉參:“百折不回,功在邊陲”。的確,作為一位出家僧侶,棍噶扎拉參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畏艱難,出生入死,其拳拳愛國之心,日月可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