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驪山老母
《
漢書·律曆志》將
驪山老母稱為“驪山女”,是因其生活在驪山一帶之故:“壽王言化益為天子代禹,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皆不合經術。”,“驪山女亦為天子, 遂以為女仙,尊曰老母”。
同時在驪山,還有另一位女神女媧的信仰,《
路史》云:“
女媧,立治於中皇山之源,繼興於驪”,《
長安志》亦有“驪山有女媧治處,今驪山老母殿即其處”的記載。驪山是女媧鍊石補天之座騎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溫湯,供人民沐浴,能醫治多 種皮膚頑症,故曰神湯,又是驪山老母之聖德也。
驪山老母不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遠古尊神,中國民間祭祀老母的活動也由來已久。六月十三日是驪山老母廟會,歷時五天,屆時,各地香客、民眾數萬人上山朝拜、祭祀這位功德無量的遠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家庭情況
《史記.
秦本紀》:“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湡,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
漢書·
律曆志》載張壽王言:“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考驪山女為胥軒妻,正當商、周之間,意其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釧服,故後世傳聞有‘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後遂以為女仙,尊為‘老母’。”
據這兩種文獻記載,驪山老母是
戎胥軒的妻子,並為戎胥軒生育了後代。關於戎胥軒記載,按照歷代史籍的說法,戎胥軒是秦始皇的先祖,秦國歷代君王皆是他和驪山老母之子
中潏的後代,換句話說,驪山老母也是秦始皇的先祖。
所以說,秦國歷代君主都是戎胥軒與驪山老母的後代。不過據民間傳說,秦始皇在遊歷驪山時,曾經迷戀過驪山老母的美色,氣的驪山老母從此不再以年輕貌美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但是這個傳說出現在秦始皇去世的一千年之後,或許秦始皇身前太殘暴了,以至於後人幻想出用驪山老母來懲戒他,其實這些都是子虛烏有的傳說,因為秦始皇自己就是驪山老母與戎胥軒的後代,後人的穿鑿附會反而是玷污了驪山老母的人格。
門下弟子
在歷代傳說里,梨山老母都是以慈祥的老奶面目出現。關於她的傳說真是神出鬼沒:
1、
戰國時期:收齊宣王田辟疆正宮無鹽娘娘
鐘無艷為弟子,出自
《英烈春秋》,又名
《無鹽娘娘傳奇》。
2、
唐朝:她在唐僧師徒的取經路上,夥同觀音、文殊、普賢幾位菩薩弄了個莫家莊出來,自己扮寡婦媽媽賈莫氏,三位菩薩則化作三個美貌的女兒真真、愛愛、憐憐,把豬八戒迷得七葷八素,把唐長老調戲得面紅耳赤。出自明百回本小說
《西遊記》而更早的元雜劇《
西遊記》里,驪山老母就是孫悟空的義姐。
然後還在
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心的時候,跑去他面前磨繡花針,等著李白問她“你磨什麼呀?”她就說,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然後李白大受啟發,從此刻苦用功,成了一代詩仙。
太宗貞觀年間,她還收了西涼國寒江關守將的女兒
樊梨花做徒弟,教她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術。然後叫她下山去找個如此這般的老公,還得讓他過三道難關之後才以身相許。
據
《薛丁山征西》記載:樊元帥俗名
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
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兄長樊龍、樊虎協助鎮守。樊梨花自幼隨
驪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道法高強。不僅具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法,更配有誅仙劍、打神鞭、混天棋盤、分身雲符及乾坤圈等各種寶物。
當藝成下山之際,驪山老母告之約:將嫁與大唐將軍薛丁山協助征西。」並語前世因緣:“汝二人為玉皇上帝駕前之金童玉女,某日天界蟠桃大會上,因動思凡之心,於嘻鬧之間,金童不慎擊壞瓊瑤,而玉女也將水晶瓶打碎,玉皇上帝盛怒之下,便將予以處罰。斯時,南極仙翁趨前稟告,金童玉女尚有夙緣未了,建議將二人貶下凡間,結為夫婦以了前緣。”
樊梨花兵至寒江關時,其遵從師命開關降唐,並與
薛丁山結為連理,協助大唐繼續平西。於
薛仁貴身亡後,繼任征西大元帥,終至西涼之亂敉平,因居功厥偉,
唐高宗時加封為威寧侯。
3、宋代:評書《群仙破天門》記載,驪山老母又收了穆桂英做徒弟.結果這個徒弟命不大好,成了寡婦,還得帶領一群老寡婦小寡婦去打遼兵。
還有一說白素貞白娘子也是她的弟子。清代《雷峰塔傳奇》《雷鋒寶卷》中的白娘子都自稱師從於驪山老母。但當白猿童子要白蛇與黎山老母對質時,白蛇卻不敢了,因此不知她的話是真是假。
傳說南宋紹興年間,杭州有藥店之王主管
許宣(或名
許仙)在
西湖與美麗女子
白素貞及其使女青青(也稱
小青、青魚、
青蛇)邂逅相遇 ,同舟避雨,遂結為夫妻。
4、
清代:居然有刻本小說講
祝英台殉情之後,被梨山老母救了起來,還教了一身法術,當了女劍仙什麼的。
驪山女媧風俗
女媧蛙圖騰重見天日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九年,考古界在陝西臨潼驪山北麓發掘了仰韶文化早期原始村落基址——姜寨遺址,這前後十多次發掘,取得了非常豐富、寶貴的收穫。是我國新器時代考古工作中至為重要的發現,其價值之重大,為國內以至世界同期遺址所少見。至今,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還陳列著這個遺址的村落模型,西安半坡博物館最 近亦展出這裡出土的諸如“十六歲娃墓葬”等珍貴文物。它的非常內涵對研究前仰韶文化與仰韶文化時期的社會性質、社會組織以及先祖的生產、生活、文化、意識形態等,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尤其是蛙圖騰的重見天日,為解開女媧風俗淵源之謎,解決女媧氏“繼興於驪”遺址是否存在這一疑問,提供了關鍵性的證據和契機。
所謂驪山女媧氏的蛙圖騰是一幅畫在彩陶盆壁上的蛙紋(實為蟾蜍)寫實圖畫。專家們認為,她與鳥紋、魯紋、鹿紋一起,同屬仰韶四大圖騰形象。蛙紋圖騰形象及變形圖案在整個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遺址中幾乎到處可見,東起河南澠池的仰韶,陝縣的廟底溝,西至甘肅臨洮的馬家窯都有發現。
女媧氏蛙圖騰重見天日之後,作為活的歷史文化——驪山女媧風俗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們注意到古代典籍中記載的有關女媧氏的神話傳說,差不多都可以在這個寶庫中找到她的足跡。饒有趣味的驪山風俗,有的是對女媧氏不朽勳業的永遠紀念,有的是對蛙圖騰的崇敬禮拜,有的則是祖輩遵循約定成俗的民間禮儀,輾轉流傳,以至今日。
驪山老母殿
驪山老母殿,道教宮觀。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南的驪山
西繡嶺第二峰上。相傳
驪山老母曾在此山修煉,並於
唐玄宗時在此山之下向李筌傳授《陰符經》秘義,老母仙逝之後,人們將其葬於驪山之陽 (今陝西
藍田縣境內),以為紀念,後人逐漸改稱曰老母殿。
此殿坐北面南,建築分前、後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及配房,後院主要有大殿及左右道舍等。主殿老母殿內供奉驪山老母塑像,並藏有唐代所立《驪山老母授經碑》一通,碑文記載了唐代學者李筌在驪山腳下逢老母傳授《陰符經》秘義的經過。山門內兩側置有鐵鍋、鐵缸各一口,均為明代所鑄造。殿外山峰秀麗,風景優美,是驪山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古蹟之一,為陝西省道教重點宮觀。
相關傳說
據《驪山老母玄妙真經》記載:老母乃斗姥所化,為
上八洞古仙女也。斗姥者,乃先天元始陰神,因其形相象徵道體,故又稱先天道姥天尊。斗姥上靈光圓大天寶月,號曰九靈太妙中天梵?斗姥元君,因沐浴於
九曲華池中,湧出白玉
龜台、神獬寶座,斗姥登寶座之上,放無極光明,化生九苞金蓮,應現九皇道體,為北斗眾星之母,綜領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潤群生,故又稱無極大天尊。
《集仙錄》所載:驪山老母天姿綽約,風華絕代,嘗作閣道於驪山。秦時始皇帝游此遇之,驚其艷,欲侮之!因受老母施法以懲,乃罷。自此之後化為老嫗,人遂以老母稱之。
唐代李筌好神
仙之道,在嵩山,得黃帝《陰符經》,抄讀數千遍,但不曉其義。在
驪山下,遇一老母,為李筌說《陰符經》玄義。講畢,為時已久,母曰:“觀子若有飢色,吾有麥飯,相與為食。”因自袖中出一瓢,令筌於谷中取水。水既滿,瓢忽沉泉中。筌回原處,老母已不見,只見麥飯數升,筌食麥飯後,絕粒。後入山訪道,不知所終。
另一說,殷周之間有驪山女,為戎胥軒妻,親附於周,為諸侯所推服,唐宋後遂以為女仙,尊為“老母”。在通俗小說或戲曲中,驪山老母也稱“黎山老母”或“梨山老母”。
相關記載
《史記.秦本紀》:“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湡,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清俞樾《小浮梅閒話》云:“驪山老母,亦有其人,非烏有也。”
“驪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歷名山,博採方術,至
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黃帝陰符》本,……筌抄讀數千遍,竟不曉其義理。因入秦,至
驪山下,逢一老母,鬢髻當頂,余發半垂,敝衣扶杖,神壯甚異。路旁見遺火燒樹,因自言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尅。’筌聞之驚,前問曰:‘此《黃帝陰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計一百八十年,六周總計一千八十年矣。’”
①於是命李筌坐樹下,為其說《陰符》之義。謂“《陰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樞,豈人間之
常典耶!”
②遂對《
陰符經》之出世和內容,進行長篇解說。言訖,謂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麥飯,相與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於谷中取水,飄忽重百餘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卻至樹下,失姥所在,唯於石上留麥飯數升。”
③筌乃食麥飯而歸。此從絕粒求道,注《陰符經》,著《
太白陰經》行於世。
《
史記·秦本紀》:“申侯言於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
漢書·律曆志》載張壽王言:“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考驪山女為胥軒妻,正當商、周之間,意其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釧服,故後世傳聞有‘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後遂以為女仙,尊為‘老母’。”
《神仙感遇傳》載唐少室書生
李筌常游嵩山,得《黃帝陰符經》,遇驪山老母,指授秘要。
宋
鄭所南有《驪山老母磨鐵杵欲作繡針圖》詩。小說所稱,非無自矣。
驪山老母宮
老母殿位於古都西安以東20公里的驪山第二峰頭上。這是一座歷史悠久,殿宇恢宏的巨型宮觀,供奉著聞名遐爾的人類始祖驪山老母。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驪山因為有了這樣一位偉大的人類老祖母的盛名,而聲播四海,遊人如織。
驪山老母殿,也叫老母宮,是古代的女媧祠演化而來。在秦代、唐朝廣德元年、明朝萬曆年間、清朝順治時期、共和國建國初期和1988年,曾經數次增修或擴建。2001年由現任老母宮主持陳圓明道長,率道眾節衣縮食,多方募集資金,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建重修後,才成就了如今肅穆莊嚴,規模宏大的道觀群體。
現今的老母殿坐北面南,占地20餘畝,殿堂房舍80多間,三節庭院。依次為山門,三霄寶殿和老母主殿,配以東西廂房、殿後廊房、古樹名木、香菸裊裊、道樂陣陣、莊嚴和諧、令人神往。
遊人到此,由老母殿停車場拾階而上,來到殿南道場,眼前便見道觀山門,圓拱大紅門眉上方高懸“老母宮 ”牌匾,為陝西省書法協會主席鐘明善先生墨寶“天地人寰肇始老母乃先祖,日月星斗生輝大道是本源的金色門聯。”全面詮釋了驪山老母是生化天地萬物之母,開啟大道教化之始祖。
走進山門,但見金甲靈官正祺威嚴,青龍白虎兩邊護法。道家講求天人合一、陰陽合諧、燒香禮拜。當我們用靈魂與靈官爺對話之時,如果你是愛國守法、孝悌忠信之士,會得到靈官爺無上祝福。有過錯者,誠心改良,也會得到靈官爺保佑。
山門兩邊放置的是鐵鍋、鐵缸等文物,為明代神宗皇帝萬曆戊子年鑄造。鐵鍋高0.73米,徑口1.25米,重750公斤,鐵缸高1.29米,徑口1.08米,重1500斤,是古代老母殿廟會期間為朝山香客煮粥和盛水之用,也像征道家水火既濟,陰陽和諧之意。鐵鍋,鐵缺銘文清晰可見,其文曰 :“ 安爐鑄鼎,以大炊功。神明普照,眾輸資成。南方火沸,北方水涌。兩者既濟,福壽無窮。”“安爐鑄鼎,以大炊功。東廚永賴,萬姓依生。水資北府,火取南丁。二者既濟,普利無窮”。
過山門前行數米,來到三霄殿前。三霄殿供奉碧霄、雲霄、瓊霄三位女仙。三霄殿門上方的“母即師也”門匾正向我們講述著三霄娘娘與驪山老母的師承關係。相傳,三霄娘娘為正財神趙公明之妹,得道成仙時,天意讓其助周伐紂,三霄卻違返天意,被姜子牙打敗,後來拜驪山老母為師,重新修煉才得道成仙。三霄娘娘是主管人間福、祿、壽的三位最高女仙。道教認為三霄也代表天、地、人三才,只有天、地、人相諧相處,福、祿、壽才會與人終身相伴遂。
在三霄殿正北邊,是巍峨壯觀的老母大殿。兩殿相距20餘米,中間築有巨型焚香爐,爐內香火旺盛,香菸騰騰。
老母殿殿基隆起,殿宇仿故宮太和殿全木古建,四周環以漢白玉石護攔、飛檐彩拱、金色屋面、莊嚴肅穆、大氣恢弘。善信遊人駐足於此,怦然心動、肅然起敬,於萬念俱寂之刻,頓起崇然祈福之心。
當您小心翼翼地跨過大殿門檻,在金色“ 創世聖母”牌匾下面, 那尊正襟危坐,身坡錦袍,面露慈祥的巨型金身法像,就是聲名赫赫的驪山老母。老母高坐於龍首蓮花座上,儀表穆穆,令人肅然起敬,默然心動,兩邊金童玉女護法,左右供奉斗母、地母、碧霞元君、觀音老母、文殊、普賢以及金、木、水、火、土、風、雨、雷、電、太陰、太陽、經壇土地等各位尊神。滿殿祥光四溢,和諧靈通。祭品桌上香花紛繁,燭光閃閃,三方祭榻上,善男信女,躬身焚香,虔誠慕拜,以求健康平安,子女成才,事業發達,萬事如意。真是驪山老母慈悲無限,芸芸眾生心想事成。
在老母大殿後東側南隅,置求籤問卜一桌,是善信遊客問吉祥之處。求籤之人,雙手執簽筒上下搖動,爾後遂取一簽,道長依簽取票,這簽詞清楚易懂。大殿抽籤的人人頭攢動,爭先恐後,異常踴躍。究其緣故,原來是神靈簽應,默契天地人心故。
當您心懷喜悅走下台階,可見殿外西南角有一株蓊蓊鬱郁的老皂莢樹。據《華清史話》記述:此樹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楊玉環7月7日在生殿“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的愛情盟誓後,在老母殿親手栽植的第一棵樹。粗壯的身軀和伸向蒼穹的手臂,見證了老母殿歷史遠久。因感悟老母磅礴靈氣,樹身一人高處漸顯豬八戒臉型。今古觀得以重修,又逢和諧盛世,八戒又高興的在其額頭上又生出雙角,呈現龍首麒麟之形。道法自然而然,弘老母之德隆,也彰顯宇宙萬物稟道生為一體的自然法則。遊人到此,都會緒上一條紅絲帶,以求青春永駐、健康長壽。
當此之後,回首瞻望,又見老母殿門額之上懸掛著“道法自然”、“始判天地”、“至聖至尊”三塊門匾,心中又一次升騰起對驪山老母的崇仰之情,又有多幅盈聯嵌於紅柱上,“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類鹹享。”“ 彌天濟世功與日月增輝,劈地衍人恩同泰山共重。”“ 補天地創人寰慈心大德昭永世,傳陰符制八寶道德文章濟信民。”“ 善也好孝也好功德積於常時,祈也好拜也好老母自知你心。” 老母功勞彌天,恩重泰山。瞻仰膜拜者,定要行孝行善,廣積功德,這才不枉人生一世,不虛驪山叩首瞻念一回。
這時您從老母殿北側沿石級而下,便覺草異花香,一片寧靜。這就是老母殿的後花園。這裡在清代曾是老母殿藏經樓,遊人登樓北望城邑如畫,可惜已在回漢動亂年代毀於戰火。如今於此,但見園內松柏蒼翠,花香草綠,東西北三面遊廊相接,石桌石凳擺放有序,遊人到此,依登而坐,歇憩再三,又可繞遊廊眺望,遠見渭水如金、飄遊如帶、逶迤蒼天。近看街衢如棋、樓宇林立,頓然讓人胸生層雲,意馳悠遠,神清氣爽,精力倍添。
然而,當你離開老母殿,即將下山的時候,若有相問,驪山老母,何許仙人?您不覺得甚是缺憾么?原來這祭祀千年的老母,竟是一位德配天地,恩同山嶽的遠古大神。中國道教協會所纂 《道教大辭典》解釋說:“相傳驪山老母曾在此山 ‘鍊石補天,摶黃土做人’。仙逝之後,人們將其葬於驪山之陽,又於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修建了一座女媧祠以表紀念,後人逐漸改稱老母殿。”
明代進士都穆在《驪山記》一文中寫道 :“ 唐代開元年間,少室山道士李筌在驪山與這位老母相遇。見其鬢髻當頂、余發半垂、弊衣扶杖、神狀甚異。向他傳授了黃帝的 《陰符 》 經文以後,施法術令其取得麥飯,以解飢餓,爾後,則傾刻消弭,不知形影”。古書中還記載說:驪山母在遠古洪荒時代,曾摶黃土造人,教人婚姻,製作笙簧。《封神演義》則說:殷紂無道,老母興周伐紂。《西遊記》中老母曾邀請觀音、文殊、普賢三仙變化母女,以堅定豬八戒取經之心,連《紅樓夢》中歷盡感情磨難,最終回歸仙界的賈寶玉,也是老母補天之‘無材石’轉化。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雷樹田先生,在他的《驪山十九首詠並序》一文中說:“受人築廟祭祀之‘ 驪山老母 ’即後人對女媧氏之異名尊稱。”
香港長青詩社社長、全球漢詩學會常務理事、兼任駐香港聯絡處主任許進連先生,在《女媧詠》歌頌道:“吁嗟乎!補天一幕壯心驚,猶增後代無限情。夢馳驪山老母殿,恭敬下拜表悃誠。雲涌斗轉坤德水,風揚月亘慈顏明。中華始祖人共徹,萬古母愛恰如河漢橫。”由此可見,驪山老母亦是人們所稱之女媧氏,她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驪山老母殿因為修建在驪山上,也讓秀美的驪山披上了說不完道不盡的神秘色彩,經年累月地吸引著五湖四海的善信遊客,拜瞻仰叩不止,祈福求子永年不斷。
驪山廟會
每年的陰曆六月十三,是驪山老母誕辰紀念日。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6月11至15日被立為驪山廟會。每至是時,前來朝山拜母的香客遊人,千千萬萬,日以繼夜,繹絡於途,歌唱於野,頌讚于山,祈福求子,聲聞繡嶺。每月的初-、十五前往老母殿燒香求福,更是人山人海、香火升騰、動人心旌、感人肺腑。
在這裡,驪山老母殿主持陳圓明道長攜全體道友,向前來朝山拜母的各位遊客,致以熱誠地歡迎,恭祝大家,沐老母之神恩,得老母之賜福;恭祝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不斷更新觀念; 恭祝我們偉大祖國,駕起祥龍,乘風飛揚,-日千里,更加強大。
福生無量天尊!無量天尊!
影視形象
時間 | 演員 | 劇名 | 備註 | 圖片 |
---|
1986年 | | | 央視 | |
| 央視(黎山老母化身)
| |
2011年 | | | 張紀中版 | |
2015年 | | | 劇中名驪山老母 | |
2017年 | | | 劇中名驪山老母、遠古尊神、白素貞的師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