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和古驛道

梅關和古驛道

位於江西省大余縣與廣東省南雄市接界處。梅關即梅嶺關。漢武帝時庾勝將軍在此築關城鎮守,故梅嶺又稱大庾嶺。唐代首創商道,僅寬5尺,為鵝卵石鋪築。北宋時擴修驛道,並在嶺上設關樓,匾額“南粵雄關”、“嶺南第一關”。清初於樓側立“梅嶺”碑,高2.75米。自古多題詠梅關詩作,如明代湯顯祖的《秋發庾嶺》、現代有陳毅的《梅嶺三章》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梅關和古驛道
  • 級別:省級
  • 批准時間:20130309
基本信息,歷史傳說,

基本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梅關和古驛道
梅嶺上松梅成林,雄州六景中就有“庾嶺寒梅”、“官道虬松”,每年臘月的梅花節,寒梅怒放,漫山遍野,令這裡成了梅花世界,是我國自古以來踏雪尋梅勝地之一。從山下鐘鼓岩起,沿古道而上,梅嶺景點有大唐開鑿大庾嶺路碑、來雁亭、夫人廟、玉皇殿、詩碑廊、掛角寺、放缽石、卓錫泉、六祖寺、梅關等,需遊覽一小時左右,大家可盡情尋幽探古,放飛心情——

歷史傳說

來雁亭:傳說,古時,北雁南飛過梅嶺,成群暫息在亭上及周邊山崖而得名。清雍正九年,南海名士梁天來為了一玉佩,遭滅門。在來雁亭得梅嶺村民幫助脫險上京告御狀。使來雁亭名氣大增。現亭柱有長聯曰:“梅香百里,花迎左遷客。表拒佛骨,屈降天庭,驛馬駐藍關,韓退之賦雲橫雪擁。喜得湘子仙韻,帆抵潮汕,椽筆挽文風,逾千載,稚童尚讀驅鱷文。”“關鎖千崖,風吹失路人。火燒石屋,冤沉海底,孤身臥雁亭,梁天來泣官貪吏暗。幸仗農夫鐵肩,狀呈京都,銅鍘滌宦場,至今日,老翁猶講九命案。”
夫人廟:相傳,唐開元四年(716年),張九齡奉詔開鑿梅嶺官道,工程十分艱巨,及至梅嶺頂上,岩石堅硬,白天鑿開,晚上又合攏過來,一直幹了七七四十九天,毫無進展。當從夫君張九齡口中得知要用孕婦之血祭祀時,在這天晚上,戚宜芬手提長劍,走到梅嶺巔巨石旁,遂舉劍剖腹而死。之後,終於把路開通了,後來,人們因崇敬戚宜芬的獻身精神建起了夫人廟。
陳毅梅嶺三章詩碑廊:1937年4月,國民黨46師策劃“梅山事件”,謊稱中央派人到了大余,企圖誘捕陳毅。陳毅冒險前往大余城,發現情況有變,立即返回梅山。5月蔣軍4個營包圍梅嶺,項英、陳毅等同志被困20多天,蔣軍日夜搜山一無所獲,最後放火燒山。危急關頭,突然下了一場暴雨,陳毅等特委領導得以脫險。著名的“梅嶺三章”就是在絕境中寫下的。
掛角寺:據《清遠縣誌》載:梁武帝普通元年10月18日,在飛來寺隱居的軒轅皇帝二庶子大禺、仲陽,前往安徽省舒州上元延祚寺,找該寺主持和尚貞俊禪師商量,說:飛來“峽居清遠上游,建一道場,足立勝概,師能去否?”貞俊不好拒絕,只好點頭作答。深夜二庶子運用神力將延祚寺拔地升起,向南飛遷。打算在黎明之前飛到清遠峽。剛到南雄大庾嶺,忽聞界下雞啼,心裡一急,不小心被高山掛住延祚寺一角,使勁一衝,這寺的一角便跌落在南雄梅關,化為一座寺院。
放缽石:公元661年,惠能針對神秀的偈語,作一偈,而得五祖弘忍衣缽,為第六代祖。神秀知道惠能帶走了傳法衣缽,率眾追殺。惠能來到梅嶺,精疲力竭,飢腸轆轆。為了避免與神秀的爭鬥,便把衣缽放在梅嶺旁的一塊大石上,躲入密林之中。神秀追到梅嶺,見衣缽放在石上,便急不可待去取。那衣缽似有萬斤之重,任憑神秀如何搬動,也休想挪動分毫。神秀看到如此,仰天長嘆曰:“天不助吾也!”便悻悻地折回。後來,佛門弟子為了紀念六祖在梅嶺脫險,將六祖放衣缽的石頭稱“衣缽石”。
卓錫泉:惠能脫險,口渴難當,嶺上無水,便以杖點石,遂涌清泉。佛門弟子六祖杖擊石的泉眼稱之為“卓錫泉”。
現遊歷完梅嶺,重返了大自然,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回歸,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後,山靈水秀、鬱鬱蔥蔥的梅嶺,一定已讓大家得到全身心的美的享受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