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嘉應新區(梅州市嘉應新區管委會)

梅州嘉應新區

梅州市嘉應新區管委會一般指本詞條

梅州嘉應新區規劃範圍包括梅州市的梅州市梅江區金山街道辦事處、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梅州市梅江區長沙鎮,梅州市梅縣區新城街道辦事處、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梅州市梅縣區扶大鎮、梅州市梅縣區梅南鎮、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梅州市梅縣區畲江鎮,興寧市的水口等 12 個鎮(街)的部分村(居),總面積為 498 平方公里,其中規劃核心區面積為 55 平方公里,起步區為 17.8 平方公里。上述鎮(街)未納入規劃範圍的村(居)作為協調發展區,統籌協調經濟發展。

基本介紹

嘉應新區簡介,基本原則,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格局,一軸兩帶,兩城五園,森林圍城,交通體系,歷史文化資源,實施保障,嘉應新區管委會,地圖信息,

嘉應新區簡介

梅州嘉應新區於2013年1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西接珠三角,東連海西區,南臨潮汕揭,北靠贛南,地處珠三角經濟圈海西經濟區、贛閩粵原中央蘇區的交匯點和重疊核心地帶,內陸腹地廣闊,資源豐富,生態系統優良,人口承載力較高,是潮汕平原北上開拓腹地的樞紐,粵東北地區正在崛起的具有較大開發潛力和支撐引領作用的新興增長極。規劃範圍包括梅州市梅江區金山街道辦事處、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梅州市梅江區長沙鎮,梅州市梅縣區新城街道辦事處、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梅州市梅縣區扶大鎮、梅州市梅縣區梅南鎮、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梅州市梅縣區畲江鎮,興寧市的水口等12個鎮(街)的部分村(居),總面積為49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55平方公里,起步區(江南新城梅坎鐵路以北地區、梅縣區新城)面積為17.8平方公里。
嘉應新區規劃範圍圖嘉應新區規劃範圍圖
嘉應新區的建設前期主要通過核心區、起步區帶動其他輻射地區來進行,嘉應新區範圍將享受到省、市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步推進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更將給新區帶來巨大變化,梅州的城市形象和環境得到極大提升。城區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容納更多的城市人口,做大城市產業,實現產城聯動,實現新型城鎮化。隨著嘉應新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各項配套設施的完善,城市環境也會更新升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教育、醫療、休閒娛樂等公共服務。嘉應新區的建設,將促進梅州產業的發展,隨著引進的企業項目不斷增多,老百姓的就業和收入將會有更大的提升,同時,梅州經濟總量也將得到提升。

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宜居為重;科學規劃,從容建設;
產城聯動,城鄉互動;效益優先,民生為重;
開放包容,改革創新。

發展定位

按照建設有特色、有個性,讓人記得住的城市的要求,在神態上統籌城鄉、產城聯動、以城帶鄉,打造城是宜居區、鄉是生態園的新區;在業態上突出以新型工業化支撐新型城鎮化,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生態產業、文化產業、健康產業和精緻高效農業;在形態上體現客家風格、嶺南風貌,建設森林裡的宜居城鄉,努力把嘉應新區建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一)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依託廣梅汕鐵路擴能工程梅汕段(梅汕高鐵)、鷹梅鐵路、濟廣、長深國家高速公路等區域性交通動脈,打通出省和出海通道,縮短與珠三角、粵東和贛南閩西的時空距離,利用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多式聯運優勢,使嘉應新區成為粵閩贛邊區域的交通樞紐;提升梅州高新區(畲江)和梅縣區商貿物流園等平台的物流服務功能和集疏運能力,培育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物流中心,使嘉應 新區成為珠三角和粵東地區向贛閩地區拓展的橋頭堡。
(二)廣東生態適宜型產業集聚區。以生態資源稟賦為 依託,以經營生態的理念,變生態資源為生態競爭力,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一批生態適宜型產業綜合體。培育以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特色文化為主導的生態吸引型產業;以電子信息、生物科技、傳統優勢產業、商貿物流和教育培訓為重點的生態容納型產業;以精緻高效農業和食品藥品為特色的生態產出型產業,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三)山區綠色崛起的重要引擎。以嘉應新區為平台,加快推動重大基礎設施、民生服務設施建設,培育帶動力強、集約化水平高、關聯度大的生態適宜型產業集群,增強新區輻射帶動能力,為市域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注入強大內生動力,使嘉應新區成為全省山區重要經濟成長極。
(四)廣東文化旅遊特色區的核心區。完善嘉應新區與周邊各縣市的公共運輸和中轉服務,形成市域旅遊集散樞紐; 進一步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結合,保護和利用古建築、古民居、古村落和自然生態資源,實現新區與江北古城互動發展,豐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完善嘉應新區的文化創意、旅遊產品行銷和旅遊人才培訓等服務功能,建成廣東文化旅遊特色區的產品策劃和管理中心,支撐梅州建設具有國際美譽度的文化旅遊名城。
(五)鄉賢回歸投資興業重要載體。注重客家文化傳承 與創新,營造客家風貌和現代城市風格相融合的城市空間, 高水平規劃建設嘉應新區,打造世界客都的展示區。充分發揮客家文化和僑鄉的紐帶作用,最佳化投資環境,鼓勵引導海內外客屬社團、商會組織和商界鄉親以項目回遷、資金回流、 技術支援等形式回鄉創業,使嘉應新區成為展示客家文化、 促進經濟交流合作的主要載體。

發展目標

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步驟,以起步區建設為基礎,力爭到 2017 年大見效,2020 年大發展,2030 年大跨越。
第一步,到 2017 年,起步區基本建成、發展初具規模。全面推進重大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拉開江南新城和梅縣區新城的總體框架,江南新城中軸線、梅縣區新城西片區基本建成,人口規模由41.9萬增加至5 萬,城鎮建設用地規 模達到 55 平方公里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從目前的120億元 增加至300億元,人均 GDP 達到6萬元左右。
第二步,到2020年,起步區功能進一步完善,核心區功能有效發揮。初步發揮江南新城、梅縣區新城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成投產一批主導產業項目,推動中心城區人口和產業聚集,人口規模達到56萬人,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達到60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0億元左右,新區人均 GDP 力爭達到9萬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第三步,到2030年,建成全國知名的特色宜居新區。全面建成環境優美、綠色低碳、設施完善、功能健全的理想 新區,人口規模達到78萬,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達到80平方公里,引領梅州建成經濟繁榮、宜居宜業、平安和諧的富庶 山城、美麗新城、文化名城。

發展格局

按照“建設江南新城,最佳化江北古城,拓展梅縣區新城”的思路,圍繞“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道路是城
嘉應新區空間布局圖嘉應新區空間布局圖
市的骨架、產業是城市的支撐、水系是城市的血脈、生態是城市的衣裳、功能是城市的命脈”等六要素,著力打造“一軸兩帶、兩城五園、森林圍城”的新區空間發展格局,建設經濟活力充沛、社會氛圍和諧、客家特色濃郁的山水園林城市。

一軸兩帶

一軸:是指聯繫古城和新城的城市功能發展軸。以江南新城中軸線建設為重點,拉開梅州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的空間框架,促進新區老城協調發展,形成一條貫穿歷史和現代,自然和人文交融的南北城市功能中軸線。
兩帶:一是自東至西的新興產業拓展帶。依託廣梅汕鐵路梅坎鐵路梅龍高速公路等區域性發展通道,串聯梅州西站梅州火車站梅州站)、江南梅州中心樞紐汽車站等,在東升生態工業園、客家文化產業園、江南新城梅縣區商貿物流園等集中布局商貿物流、旅遊服務、創意設計、科技研發等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新興產業服務功能區;二是梅江生態休閒景觀帶。營造高品質的梅江兩岸城市濱水公共空間,發展梅江內河旅遊,引導商務服務、文化、休閒等功能集聚,打造展示客家文化風貌的景觀地區。

兩城五園

培育兩城周邊五個主業突出、功能明確的產業園區,吸引人口和產業集聚,促進產城聯動,城鄉互動,使兩城成為五園的重要載體,五園成為兩城的重要支撐,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
●“兩城”:推動江南新城和梅縣區新城聯動發展
江南新城 圍繞新型城市化創新區、生態產業集聚區和世界客都展示區的目標定位,著力建設客家風情體驗、客家文化藝術公園等項目,充分展現世界客都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
梅縣區新城 提升綜合服務、商貿物流、新型居住等城市功能,建成山水人文共融的田園特色城市,提升城區人口和產業的承載能力。
●“五園”:培育五個主業突出、功能明確的產業園區
東升生態工業園 堅持園區建設與江南新城優勢互補、聯動發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打造生態環保工業園示範區、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土地示範區和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示範區。堅持科學規劃,高效整合園區土地資源,積極探索適應山地資源環境特色的開發建設模式,提高園區產業承載能力。突出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培育壯大適應梅州資源稟賦的的電子信息、生物科技和醫藥食品等特色支柱產業,扶持一批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力爭打造成千億產值的生態工業園區,全力助推梅州加快振興發展。
客家文化產業園 著力發展總部經濟、傳媒出版、影視製作、廣告設計等文化產業,加快客家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打造文化新地標,建設成為創新客家文化的先導區;
休閒旅遊產業園 重點發展文化休閒養生產業,培育客家文化特色生態休閒旅遊區;
梅縣區商貿物流園 依託機場、高鐵和高速公路樞紐的交通優勢,打造為粵閩贛邊的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 最佳化園區土地利用格局,以汽車及零配件、輕裝備製造等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積極發展新材料、新電子、新醫藥,努力向高新技術產業園轉型,引領新型工業化發展。穩步建設產城融合的生態宜居新城,近期重點加強與梅縣區畲江老鎮區的園鎮互動發展,遠期推進畲江北站周邊地區綜合開發,與梅州市梅縣區畲江鎮老鎮區共同形成梅州城市副中心。

森林圍城

——構建森林圍城大公園
梅州嘉應新區周邊十萬畝群山打造為森林公園、風景旅遊區、郊野公園、自然保護小區等生態功能區,形成維護嘉應新區生態安全、彰顯亞熱帶南嶺特色森林風光的森林圍城大公園。
——建設森林裡的宜居城市
推進生態景觀林帶、河流防護林帶以及城市山體公園等項目建設,將山林景觀引入城市,構建引導城市生態組團式發展、疏通生物遷徙廊道的生態綠廊。大力開展城市綠化建設,健全城市公園體系,推進立體綠化、道路廣場綠化等城市綠化美化。

交通體系

按照“對外快速連通,對內全面暢通”的要求,融入珠 三角,連線汕潮揭,借力海西區,大力推進高鐵、高速公路 和機場“兩高一場”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梅州經濟起飛創造基本條件。
(一)構筑北聯贛南等內陸腹地,南通粵東港口群的出海新通道。
完善南北向高速路網建設。加快濟廣高速平興段建設,推進大豐華高速公路大潮高速公路建設,實現新區至贛南閩西、 汕潮揭地區1小時內通達。
加快南北向軌道交通建設。推進鷹潭至梅州快速鐵路(鷹梅鐵路)、 廣梅汕鐵路擴能工程梅汕段(梅汕高鐵)建設,適時建設梅坎鐵路複線, 形成聯繫梅州中心城區、雁洋和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城市軌道;完善疏港鐵路體系,提高綜合運輸效率,形成區域軌道交通新格局。
(二)開闢西承珠三角,東連廈漳泉的次沿海大通道。
完善東西向高速路網建設。推進梅州至大埔梅大高速公路東延線建設,向東連線雙永高速公路,推進興寧至汕尾高速公路興寧至五華段(含畲江、華陽支線)建設,向西連線汕湛高速公路五華段,實現新區至珠三角、廈漳泉地區 3 小時內可達。
加快東西向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建設廣梅汕鐵路擴能工程梅州至惠州段(梅惠高鐵)、龍巖至龍川高速鐵路梅州段等,密切與珠三角地 區、廈漳泉港口群的軌道交通聯繫。
(三)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粵閩贛邊門戶地位。
推進梅州機場升級改造。增加梅州梅縣機場航線航班,提高梅州機場通航保障功能;著眼長遠、科學論證,適時南遷梅州客都機場,努力建成服務梅州市區、興寧五華、河源龍川、贛南和閩西地區客源的粵閩贛邊重要支線機場。
加快建設高鐵梅州西站、畲江北站。加快梅州西站鐵路客運交通樞紐建設,升級改造縣道X026 為快速專線,加強與 機場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聯繫。將畲江北站建設成為南部片 區鐵路客貨運交通樞紐,推動國道 G206、縣道X023 升級改造, 強化梅州西站、畲江北站之間的聯繫。
推進廣梅汕鐵路梅州站、畲江站升級改造。建設梅州西站梅州火車站聯絡線、梅州至上鵝峰新增二線及上鵝峰至畲江 北聯絡線,完善梅州火車站客運功能。升級改造畲江站,強化物 流集疏運功能。
新建梅州綜合客運樞紐。建設梅州客運樞紐站,打造長 途客運、軌道交通、快速公交零換乘和無縫銜接的綜合客運 樞紐。
(四)構建“三橫兩縱”的城市幹線路網。
“三橫”指北部片區的國道G205—梅縣區廣梅路—嘉應路—省道S223,縣道X026—梅江區世界客都大道—金燕大道—省道S333 及南部片區的省道S120—梅江沿岸濱江大道。“兩縱”指新建的梅江北岸濱江大道、國道G206—華南大道—梅江大道—梅江橋—公園路—梅松路—月梅路。大力整合現有道路體系,建設高等級骨幹道路, 形成高效暢達的交通體系,聯繫各組團及外圍城鎮。
(五)建設大運量快速交通系統。
建立“城市輕軌+快速公交”骨幹公交網路。增設廣梅汕鐵路畲江至梅州段、梅坎鐵路梅州至雁洋段複線,將其改建成城市輕軌,沿梅江建設快速公交專用道,縮短梅州市區的梅城、畲江和雁洋三大組團之間的交通時間。
構建北部快速公交環線。適當延伸梅縣區劍英大道、梅江區世界客都大道,利用嘉應路、廣梅路等,建立北部中心城快速公交環 線,加強新區北部兩城和四園之間的聯繫。
開通南部快速通勤環線。開通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 業園區快速公交通勤環線,聯通裝備製造、綜合服務、生物醫藥各組團,打造便捷舒適的整體化公交系統。
(六)增設水上公交、綠道和“風雨連廊”等特色交通。
發展梅江特色水上公共運輸。推進航道整治、沿江景觀建設,發展梅江水上通勤及觀光旅遊公交線路,展現梅州“一 江兩岸”客家文化景觀風貌。
建設特色綠道網路。沿梅江河建設省立 8 號綠道,逐步完善周溪河、東山大道、學子大道等城市型綠道,建設客天 下—泮坑—小密郊野型綠道,沿彬芳大道向南延伸建設江南 —長沙—畲江生態型綠道。
構建“風雨連廊”系統。在梅州江南新城鐵路以北地區、芹洋發展區等城市建設較為密集的組團率先建立富有梅州特 色、獨立連續的“風雨連廊”慢行系統,營造以人為本的步行環境。

歷史文化資源

1.中國古村落: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僑鄉村、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
2.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山書院、南華又廬、千佛塔 和福祿岌民居群等;
3.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狀元橋;大東岩摩崖石刻、 羅衣塔、作廬、水光接天摩崖石刻、廖氏雕樓、潔養堂、 承德堂、德馨堂、儀園、太湖劉屋;
4.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州水車窯陶瓷生產工藝、畲江手工編織工藝、水口工藝品製作工藝、梅州客家山歌、客家菜以及廣東漢劇等。

實施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
梅州嘉應新區開發建設採取“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模式,梅州市要切實擔負起嘉應新區開發建設的主體責任,按照規定程式研究設立嘉應新區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嘉應新區的開發建設,依法賦予管理機構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管理機構主要承擔經濟建設職能,社會管理事務職能由原行政區承擔。建立省直相關部門和梅州市政府共同參與的協調機制,明確工作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
加強統籌協調
省直有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進一步加強對嘉應新區開發建設工作的指導,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同時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指導和幫助梅州市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梅州市要按照“理順關係、權責一致、執行順暢、提高 效能”的原則,制定年度實施總體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 科學推進嘉應新區開發建設;要重視城市規劃的引導作用, 加快完善城鄉總體規劃,統籌、協調好各類專項規劃,及時 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切實保障嘉應新區開發建設 依法有序推進、從容建設。
加強監督檢查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做好各項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實的督促檢查 工作。會同梅州市人民政府定期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 並將實施情況向省政府報告。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 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

嘉應新區管委會

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葉永輝
黨工委委員、市紀委市監委駐嘉應新區管委會紀檢監察組組長:劉健輝
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鄭春綴
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葉綠娜
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讚揚
黨工委委員、辦公室主任:謝崇傑
2014年5月經省編辦批准,梅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於2014年6月發文(梅市機編髮[2014]83號),正式同意設立“梅州嘉應新區管理委員會”,是市政府派出機構,正處級單位,根據職責定位,下設辦公室、發展部、招商部、建設部、財務部等5個副處級內設機構。
梅州市嘉應新區管委會正全力貫徹落實省、市關於城市擴容提質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起步區以道路交通為核心的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圍繞“產城聯動”加大金融、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總部經濟、健康醫療等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江南中環路(火車站批發市場旁)
郵編:514031

地圖信息

位置: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月聯二村道20號東7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