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演出。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經常與
梁醒波、
新馬師曾、
陳錦棠、
麥炳榮、
鄧碧雲、
鳳凰女、
羅艷卿、
吳君麗等大
老倌同台演出。他精通粵劇
鑼鼓及音樂,除演出外,更致力研究粵曲
唱腔及音樂發展。在《
熙寧變法》、《
楚漢爭》、《烽火楊州》等劇目全都套用了劇場手法以豐富演出。在他身前幾年經常參與舞台劇演出,如《
南海十三郎》、《秦始皇最後的日子》、《新啼笑姻緣》、《尋春問柳》、《
四大發明》及《劍雪浮生》等。梁氏更憑《秦始皇最後的日子》獲得舞台劇最佳原創音樂獎,《劍雪浮生》獲最佳男配角獎,2000年則榮獲藝術發展局頒授“戲曲藝術成就獎”。
梁漢威除此以外,梁漢威曾於1970年代末至2000年後,在麗的電視及後來的亞洲電視劇集中參與演出。
2011年8月22日因胰臟癌於香港病逝,享年67歲。
名劇共賞
秦王(1995)
詳細說明>>>;《秦王李世民–辛其氏》
中主要人物超過二十多人,角色分配打破傳統六大台柱制。全劇服裝均根據史料重新設計,配合新穎的唱腔及音樂設計,使人物形像更鮮明,更有說服力。劇情通過
李世民(梁漢威)與
李淵(賽麒麟)兩種不同的治國思想鬥爭這段歷史,描述了李世民為民行道
力挽狂瀾的胸襟和抱負。唐高祖李淵,太子
李建成(新劍郎)定都長安後,縱情聲色,廢棄政事。由於他們不同的政治觀點,終於矛盾激化,引起父子、兄弟之間的尖銳爭權之戰。在
岌岌可危之時,李世民攘臂而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淵被迫讓位。從此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鼎盛時期,開展
大唐帝國。
梁漢威音樂設計導演:梁漢威。編劇:
蔡衍棻。演員:梁漢威
王超群賽麒麟 新劍郎 陳鴻進 敖龍 陳嘉鳴張慕玲
鄭詠梅韋俊郎 梁煒康 駱麗冰
陳志雄。
刺秦(1997)
《刺秦》在故事編排上,有別於傳統
荊軻刺秦的故事。大膽探索
秦始皇、
燕太子丹、
高漸離和
荊軻的內心世界,解構四人錯綜複雜的關係,對人性的轉折變化作出細膩描寫。《刺秦》亦特意在戲曲時空概念上進行新嘗試,倒述刺殺秦始皇的各個故事及人物,仿似電影的分鏡及剪接手法,打破粵劇既有的時空概念及
武台調度。
虎符(2000)
《虎符》參照
郭沫若之同名劇作及相關史料編撰而成,把二千多年前戰國
歷史事件《
信陵君竊符救趙》, 重新展現於當代舞台。公元前257年
秦軍包圍
趙都邯鄲,
魏王弟
信陵君(梁漢威)有感於
唇亡齒寒多次請兵援趙,畏秦的魏王(吳仟峰),始終不允發兵。遂求助
如姬(
南鳳),盜竊兵符,如姬景仰信陵君高瞻遠矚,毅然冒死盜符。後輾轉將兵符交至信陵君之手,領軍救趙。魏王憤而問罪,如姬逃亡抵趙,心力交瘁,終死於信陵君懷抱。
梁漢威熙寧變法(2002)
王安石倡導但失敗告終的
熙寧變法是發人深省的歷史事件,他是一個不通世故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和素養深厚的佛學居士,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為王安石做一本傳記。以戲曲的藝術手法去描寫王安石,
宋神宗及
司馬光這幾位歷史人物是極具挑戰的。本劇以一種古典的藝術色彩作為基調,加上動感的舞台調度,創新的小調及唱腔,全新的服裝,作為全劇的烘托,銳意從這位政治實踐上失敗的理想主義者,看中國人文化性格過度理想化的先天缺憾。
音樂創作導演:梁漢威。編劇:區文鳳。演員:梁漢威 吳仟峰
南鳳 尤聲著
李香琴賽麒麟 敖龍 溫玉瑜。
淝水之戰(2001)
勸降。朱妻韓可凝(
南鳳)投靠
謝安(梁漢威)。苻堅既得朱序,欲藉助參贊南攻方略,並朝議聚師百萬南攻。晉得
秦兵訊息,一夕數驚。淝水之戰前,苻堅派朱序到南朝勸降,不料反被謝安及其妻規勸反正,回到秦軍行反間之計,在秦軍後散布敗陣謠言,令秦軍百萬雄師敗於八萬晉軍手中。可是正當謝安、朱序、可凝準備提師北伐之際,晉帝為鞏固皇權,命朱序入獄,貶斥謝安,令可凝營前自盡,中國三百年亂世終成定成局。
梁漢威楚之漢爭(2003)
秦末,
項羽(梁漢威)父祖皆喪命秦軍,誓與強秦
不共戴天。
劉邦(
尤聲普)先入關中,項羽兵至鴻門,本欲借題殺劉邦,劉以
呂后(陳詠儀)向
虞姬(
南鳳)進言,謀求挽救。席間,項莊舞劍,虞姬卻同時舞劍,回護劉邦,
劉遂藉機逃遁。項羽進入關中,殺
秦王子嬰,
火燒阿房宮,大殺
秦人,以報昔日深仇。項羽大會諸侯,自號
西楚霸王,諸王驚懼。劉邦以時勢利己,令
韓信(陳劍聲)偷襲項羽,項與虞姬被困
垓下。虞姬以自己阻殺劉邦,至貽今日之禍,故而在項羽面前舞劍,自刎而死。項逃到
烏江,萬念俱灰,憤然自刎。
烽火揚州(2004)
清兵入關後,
南明初立,朝中有擁褔王,有擁潞王,但褔王貪瀆好色,
史可法(梁漢威)也傾向迎立潞王,
馬士英仗四鎮兵力迎立褔王。為了酬答四鎮並壓抑史可法,馬士英(
尤聲普)為四鎮裂土封疆,不料引來四鎮覷覦揚州,互相混戰的局面。史可法不得已親去疏解,平定四鎮,但揚州已是屍橫遍野,十室九空。馬士英因史可法威名日盛,對他處處制肘。時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兵敗被擒,但為人所救。史可法以南明既亡,黯然到長江邊投水自盡,一代忠魂最後只能長嘆:今日山河淚盡,留取丹心寄墓田。
梁漢威 劇中穿插了秦淮名妓
李香君(
南鳳)和
侯朝宗(吳仟峰)一對亂世情鴛的悲歡離合情節,香君為拒
阮大鋮(敖龍)和馬士英迫嫁
田仰,寧死不從,觸柱濺血扇上,
楊龍友(溫玉瑜)點作桃花,並題詩:玉顏悲零落,守義志嬌嬈,點點殷紅血,桃花扇底銷。
導演:梁漢威。編劇:區文鳳。演員:梁漢威 吳仟峰 南鳳
尤聲普 敖龍 溫玉瑜 陳嘉鳴 鄭詠梅
胡雪岩(2004)
胡雪岩,中國近代第一豪商。近人譽為“
紅頂商人”或“
中國財神”。但最終卻因不曉得功成身退,招致抄家摘頂,商海覆舟。本劇選取胡雪岩(梁漢威)由
錢莊小夥計至富甲全國,再成為高官,及後敗落的多個片段。著實地寫他在
左宗棠(廖國森)、
李鴻章(
尤聲普)這兩個清末
洋務派代表人物的勾心鬥角中,堅定地站在左氏一面,夤緣際會,風生水起的經過。高峰期胡氏
富可敵國,左右軍情政局。但隨著左宗棠失勢,加上其他原因,他也從首富的寶座上滑落,破產家傾,只留下杭州“
胡慶余堂”的金字招牌及超級大宅供今人憑弔。
本劇布景很有實感,採用名貴酸枝清式家具,古意盎然。而且活用旋轉舞台表達不同人物的不同心境,節奏明快,亦配合胡雪岩大起大落的際遇。
音樂設計導演:梁漢威。編劇:蔡衍棻。演員:梁漢威
尹飛燕 尤聲普 廖國森 陳嘉鳴 陳慧思 呂洪廣 陳鴻進。
吳越春秋(2004)
《吳越春秋》以
曹禺的話劇《膽劍篇》為底本改編。公元前496年
吳王夫差敗越
於夫椒,
越王勾踐被押返
姑蘇羈囚。三年後
夫差身染微恙,
勾踐殿中親嘗夫差瀉浰,並下跪請死,夫差大為感動,放歸
越國。勾踐回到
會稽,
臥薪嘗膽,念念不忘嘗糞的恥辱。十年後越國已回復元氣,
吳國反因連年征戰,民疲國弱,越國臣民侍機反吳。夫差參加
黃池大會之際,越國雄兵表面上是從師出征,實際上是掩襲吳國,夫差匆忙回師,被困
館娃宮中,黯然自盡。倖存的
西施倒成為越國的難題。她以一個浣紗女,被送到吳國為歌姬,得夫差寵幸,實有恩於她,遂請賜自盡。勾踐以西施為越國之羞,下令賜死。
導演:梁漢威。編劇:區文鳳。演員:梁漢威
南鳳 陳劍聲
尤聲普 新劍郎
李鳳鄭詠梅 敖龍。
銅雀台(2005)
故事中
曹操(梁漢威)、
曹丕(
阮兆輝)與
曹植(
蓋鳴暉)三父子皆對河北美女
甄宓(
吳美英)產生愛念,惟曹植獨得芳心,曹丕只得軀殼,曹操因身份問題不敢納
甄女為妾。故事便由他們的愛恨交纏,及政治鬥爭交織而成。本劇投資鉅大,全新設計布景、服飾、音樂、舞蹈及燈光,為傳統粵劇賦予新生命。
布景設計、音樂設計、作曲、導演:梁漢威。編劇:
葉紹德。演員:蓋鳴暉 梁漢威 阮兆輝 吳美英 陳嘉鳴 賽麒麟 陳鴻進 呂洪廣陳銘英
徐月明。
看《銅雀台》的新元素(岳清)。
西施(2006)
由
唐滌生原著劇本改編,
桃花源粵劇工作舍企圖將傳統粵劇現代化的一次具實驗性演出。劇本最大的改動是吳王夫差(梁漢威)對西施(白雪紅)動了真情,肩負復國重任的西施難免方寸大亂,夫差由暴虐梟雄變為有情有義的王者,令他在英雄末路之時一劍自刎顯得更加悲壯和感動人心,而西施的複雜心境亦更有層次了。
導演:吳國亮。原著劇本:唐滌生。演員:梁漢威 白雪紅
洪海鄭詠梅 單于生 司徒翠英
秦燕風雲(2007)
戰國時期(公元前250年)同在
趙國邯鄲當人質的秦世子
趙政(梁漢威)與燕太子丹(吳仟峰)本屬友好,時有往還。趙政繼位,謀統一六國,滅
趙後大軍壓燕,岌岌可危,燕王仍耽於逸樂,太子憂心忡忡。
秦王政與宰相
呂不韋矛盾加劇,其母
趙姬(
曾慧)揭露秦王身世之謎。燕俠客荊軻(阮兆輝)憂國事日非,圖捨身報國,太子與妃(
南鳳)請荊刺秦。荊別妻慷慨赴秦,藉詞獻地圖侍機殺秦,事敗身亡。
音樂設計導演:梁漢威 編劇:蔡衍棻 演員:梁漢威吳仟峰阮兆輝南鳳曾慧呂洪廣梁煒康黎耀威
呂志明徐月明李名亨苗丹青莫家駒
掄才記(2007)
《掄才記》描述了李白(701-762)在長安三年間,初獲
唐玄宗賞識,後遭讒言中傷,被遣逐放歸,在宦海起落浮沉的遭遇。傲岸不群、不識時務的文人,即使胸懷凌雲壯志亦不為世用。
首場<;春到長安>;。李白(梁漢威)初踏
京華,與
王維(賽麒麟)於元宵夜在長安酒肆巧遇微服私游的唐玄宗(
龍貫天)和武惠妃(
南鳳),二人獲薦往
皇姑玉真公主府。此場加插了花街巡遊,外族歌舞賣藝、跳神念懺的熱鬧場面,營造
大唐盛世興旺繁華的景象。
第二場<;笑諷權貴>;。李白在公主府目睹玉真公主(岑翠紅)喜怒無常,不欲折腰侍權貴,寧願天涯遠走,犁田鋤地俯仰無愁。
第三場<;惺惺相嘆>;。玄宗把惠妃遺落酒館。託辭與偶遇的壽王(溫玉瑜)同游。意欲親近其妻
楊玉環(陳詠儀)。李白失意回酒館,再遇惠妃。兩人同感失落,命運相同,遂有才士如妾之嘆。玄宗游罷歸來,惠妃再薦李白。玄宗知悉李白少居西域通番文,命他隨壽王入朝,解釋異域番書。
第四場<;榮封翰林>;。李白以番文寫下嚇蠻書,驚退番邦外使,獲封為翰林供奉。玄宗感李白不通世務,非治國之材,並無打算重用。
第五場<;失歡當朝>;。李白有志難伸,只限於為帝主粉飾太平。玄宗惑於色,遠賢人、親小人,令他非常失望。
楊國忠(敖龍)與
李林甫(李明亨)忌才進讒,李白被迫辭官還鄉。
第六場<;群儒折腰>;。李白心灰意冷回到酒家,士子依舊攀附權貴,求名逐利,並譏諷他不識世情。李白縱酒狂歌,
杜甫(劉惠鳴)適逢其會,二人一見如故。
尾場<;離別依依>;。李白抱憾離京,杜甫惆悵惜別。玄宗與惠妃亦微服送行,嘆惜李白未通世務,難以為官。李白黯然遠走。
音樂設計、導演:梁漢威。編劇:區文鳳。演員:梁漢威 龍貫天
南鳳 陳詠儀 劉惠鳴 溫玉瑜 賽麒麟 岑翠紅 文寶森 敖龍。
胡笳十八拍(2008)
東漢末,
董卓(梁煒康)篡政,迫害文士。文士
蔡邕(陳鴻進)之女
蔡文姬(
尹飛燕)被土霸拍賣,幸得
曹操(梁漢威)營救。曹操鐘情
文姬,但文姬未為動情。不久,曹操因反對董卓而下獄,文姬盡力營救,並遠走避禍。逃難途中,文姬遇匈奴
左賢王(龍貫天),並納為妃,且生兒育女,卻引起原配(
任冰兒)之妒,欲暗中加害文姬。左賢王得悉大怒,下令處死原配,文姬挺身而出,原配得以倖免於難。十二年後曹操已貴為丞相,令
董祀(廖國森)迎回流落匈奴的文姬。為免造成兩國相爭,左賢王無奈忍痛讓文姬歸漢。文姬雖身在漢邦,卻心繫遠方的家人,對曹操不為所動。後來左賢王獲準入漢探望文姬,二人久別重逢,百感交集。
文姬將自己的詩作《胡笳十八拍》交付左賢王,致贈兒女。
作曲、音樂設計、布景設計、導演:梁漢威。編劇:蔡衍棻。演員:梁漢威 龍貫天
尹飛燕 任冰兒 廖國森 陳鴻進 梁煒康
康華黎耀威
藝術人生
粵劇改革藝術先行
梁漢威原籍廣西合浦,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九日生,家中排行第四,有三姊三妹,五妹即
粵劇花旦
梁少芯。梁父是五、六十年代香港著名電影美術廣告設計師梁君顯,當時粵劇戲曲電影盛行,梁氏三年級輟學,隨父到片場協助布景美術工作,由此啟發他對粵劇的興趣。十三歲隨大姊在「藝林粵劇學院」學習粵劇基本功,其後追隨鄧肖蘭芳學藝,此後跟隨各大戲班「大龍鳳」、「慶新聲」、「慶紅佳」等,由二步針做起迅升至二式。一九六六年隨
新馬師曾、
吳君麗、
陳錦棠等往星馬登台期間,因陳錦棠意外受傷,新馬師曾鼓勵他暫代正印文武生,是次演出甚為成功,從此展開事業新的一頁。其後又與多位名伶包括
梁醒波、鳳凰女、
鄧碧雲、
石燕子等合作,親聆前輩教益。一九六九年應邀為雛鳳首演的《辭郎州》演出一角,受任白嚴謹作風影響,開始探索
粵劇改革,不意成為改革派的先行者。
精通音律作品無數
六十年代,梁漢威隨胡培德習琵琶,拜容彰業和黎亨為師,學習掌板,精通
粵劇鑼鼓及音樂,曾為多出粵劇設計音樂,為多首粵曲編撰小曲,七十年代至今灌錄唱片無數(詳見本刊今期第六十五頁)。
七十年代粵劇式微,梁漢威投身電視圈,七七年首次演出電視劇《三國春秋》, 其後參演的劇集包括《劍仙李白》、《武俠帝女花》、《秦始皇》、《八仙過海》、《鱷魚淚》、《天上人間》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十大刺客》飾演國父孫中山先生。梁氏的電視生涯讓他吸收了不少接近電影的編導和演出技巧,直接影響他的舞台事業。
熱愛粵劇、畢生奉獻舞台的梁漢威,天賦優厚,才氣橫溢,素有
粵劇才子之美譽。他力求藝術創新,自一九九七年創作新劇,十數年間成果豐碩,作品包括:歷史劇《剌秦》、《虎符》、《淝水之戰》、《熙寧變法》、《楚漢爭》、《吳越春秋》、《烽火揚州》、《銅雀台》、《漢家天下》、《貞觀盛事》、《盛世梨園》、《大唐風雲》、《掄才記》、《關漢卿》等;清裝粵劇《胡雪巖》、《胡笳十八拍》、《孝莊皇后》、《遺恨長生殿》。除演出粵劇外,在他生前幾年經常參與舞台劇,計有《南海十三郎》、《始皇最後的日子》、《劍雪浮生》、《天下第一樓》、《愛上劉三姐》、《天之驕子》、《
薛覺先戲劇人生》,以及創新戲曲音樂劇《珍珠衫》、《風流夢.
小明星傳奇》等。
成就非凡屢獲獎譽
梁漢威自一九七零年擔任八和理事,力議開辦
粵劇學院培育新人。學院終於一九七九年成立,梁氏任副院長,取得不少教學及行政經驗。由於學院的路向不符他個人理想,乃威毅然辭去學院職務,於一九八零年獨力創辦「漢風粵劇研究院」,決心改革粵劇,培養台前幕後的粵劇專業人才。漢風經常舉辦具特色的專題演出,如文學歷史戲曲、歷代詩人詞人組曲演唱會,以及大型新編粵劇,為學員提供演出機會;多年來漢風已樹立其演出風格,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粵劇改革楷模。二零零九年梁氏辭去八和會館副主席之職,成立「香港粵劇藝術促進會」,致力研究粵劇的未來發展路
參演電視劇
共24部

2003
《伴我同行》
飾 聶忠

1999
《南海十三郎》

1989
《夜琉璃》

1988
《賽金花》

1987
《滿清十三皇朝》

1987
《清末四大奇案》
飾 陳錫彤

1987
《成吉思汗》

1986
《清末四大奇案》
飾 陳錫彤

1986
《秦始皇》

1985
《八仙過海》

1985
《濟公》

1984
《萍蹤俠影錄》

1984
《武則天》
飾 狄仁傑

1983
《再向虎山行》

1983
《鐵膽英雄》

1982
《烽火情仇》

1981
《武俠帝女花》

1981
《女媧行動》

1979
《浣花洗劍錄》

1979
《新變色龍》

1979
《天龍訣》

1978
《鱷魚淚》
飾 盛佐才

1978
《變色龍》

1976
《三國春秋》
榮譽
1999年憑舞台劇《始皇最後的日子》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
2000年憑舞台劇《劍雪浮生》獲得最佳男配角獎
2000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戲曲藝術成就獎
2003年獲香港舞台劇界專業精神獎特別獎
2006年獲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
社會評價
羅家英
羅家英在其微博中沉痛的表示:“剛收到訊息,梁漢威去世了,67歲。從十五歲認識他,他已是三路文武生,我還是閒角,他對戲很有見地,大家合作頗多,亦向我指導一些戲的表演方法,五十年了,各自發展,都是為推動粵劇,各自貢獻,不離不棄,堪稱中流砥柱。學生很多。創作豐富,他的離去,是我們這代的第一位,可哀可惜,同悲同嘆。”
高志森
新浪娛樂訊 2011年9月15日訊息,據香港媒體報導,粵劇名伶梁漢威(微博)(威哥)早前因胰臟癌病逝,終年67歲,昨天(9月14日)在世界殯儀館出殯,遺體運往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陳寶珠、汪明荃(微博)、高志森(微博)、歐錦棠送梁漢威最後一程,高志森雙眼通紅說:“很難過,威哥(梁漢威)推動粵劇不遺餘力,對粵劇界很大貢獻。我們一直有合作,之後都有合作計畫,杜國威正寫劇本,豈料威哥現在不能做了。”
蓋鳴暉
“後輩”蓋鳴暉(Joyce)提起威哥讚不絕口:“這位前輩很可愛,我和他在《漢家天下》合作過,他真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我簡直把他當做字典一樣。威哥教導後輩時不吝惜任何東西,很有料!總之有他在,大家都會安心!現在他離開了當然是大損失,今年三月我們見過面,都覺得他突然間瘦了好多,可能跟他工作太投入有關啦,這也是我們後輩很值得向他學習的!”提到威哥心愿,Joyce表示知道他生前一直想籌備一間具規模的粵劇學院培育下一代。相信隨著梁漢威的離去,這個宏願要由一眾梨園同行齊心協力方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