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步虛詞
仙女侍,董雙成1,桂殿夜寒吹玉笙2。曲終卻從仙官去3,萬戶千門空月明4。
河漢女,玉鍊顏5,雲耕往往到人間6。九霄有路去無跡7,裊裊天風吹佩環8。
詞句注釋
桂:《
能改齋漫錄》、《詞綜》和《全唐詩》作“漢”。寒:《能改齋漫錄》、《邵氏聞見後錄》、《
苕溪漁隱叢話》、《詞綜》和《全唐詩》作“涼”。
仙官:《邵氏聞見後錄》作“天官”,《苕溪漁隱叢話》作“仙宮”。
空:《能改齋漫錄》、《詞綜》和《全唐詩》作“惟”,《
花草粹編》和《
唐詞紀》作“皆”。
河漢女,玉鍊顏:一作“河漢女主能鍊顏”。鍊,《能改齋漫錄》和《苕溪漁隱叢話》作“練”。
到:《能改齋漫錄》、《詞綜》和《全唐詩》作“在”。
跡:《苕溪漁隱叢話》作“際”。
天風吹:《能改齋漫錄》、《詞綜》和《全唐詩》作“香風生”。《苕溪漁隱叢話》作“大風吹”,疑誤。
作品爭議
關於此篇的作者、首數及體裁,
許顗《
彥周詩話》認為此篇是李德裕所作,《
桐江詩話》載此篇刻在均州武當山石壁上,且稱是神仙所作,對於兩種說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二》認為“未知孰是”。
朱彝尊等《詞綜·卷一》和
彭定求等《全唐詩·卷八百九十》收此篇作李白《桂殿秋》詞二首,
沈辰垣等《歷代詩餘·卷一》將此篇分為二首,一為《步虛詞》,一為《桂殿秋》,但“桂殿秋”調始見於宋代向子諲《酒邊集》,李白及李德裕均不可能見此調,故《詞綜》、《全唐詩》和《歷代詩餘》均誤。
孫望《全唐詩補逸·卷五》以此篇前五句作
李棲筠詩,
童養年《全唐詩續補遺·卷六》則收此篇於李德裕名下,
陳尚君《全唐詩補編》經過考證認為此篇為李德裕所作是較接近事實的。
《邵氏聞見後錄》稱此篇是“送神”、“迎神”二曲,認為“或並為一曲,謂李太白作,非也。”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作一首,無調名。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二》作《桂花曲》一首。
陳耀文《花草粹編·卷五》和董逢元《唐詞紀·卷十五》作《步虛詞》一首,許顗《彥周詩話》也作一首,《全唐詩續補遺·卷六》等將此篇歸為詩,
曾昭岷等《全唐五代詞》認為此篇當從見載最早的《彥周詩話》作一首,並認為“宋人吳曾、邵博、胡仔明謂此首是‘詞’、‘曲’,且與副編所錄陳羽諸家齊言絕句體《步虛詞》不同”而將此篇歸為詞。
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
唐武宗時,拜太尉,封衛國公。當政六年,頗有政績。
大中初年,牛黨執政,貶潮州司馬,繼又貶崖州(今海南瓊山縣南)司戶參軍,卒於任所。《全唐詩》存其詩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