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
性味
味辛、甘,性溫。
歸經
歸肺、心、膀胱經。
功效
發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陽化氣。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寒凝血滯諸痛症、痰飲、蓄水證、心悸。
相關配伍
①與白芍等同用,用於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
②與枳實、薤白等同用,用於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者。
③與當歸、吳茱萸等同用,用於婦女寒凝血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腹痛者。
④與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用於治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
⑤與附子同用,可用於風寒濕痹,肩臂疼痛者。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禁忌
桂枝辛溫助熱,易動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症,均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量過多者慎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生理特性
常生於闊葉林中,但多為栽培。肉桂喜溫暖氣候,適生於亞熱帶地區無霜的環境,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6~30℃,植株在月平均氣溫20℃以上才開始生長,20℃以下生長緩慢,0~6℃低 溫未見凍害。肉桂喜濕潤,忌積水,要求雨量充沛,相對濕度70%以上,雨水過多會引起根腐葉爛;過於乾旱地帶,植株生長勢差。肉桂屬半陰性樹種,對光照的 要求隨著樹齡的不同而變化,幼苗喜陰,忌烈日直射;成齡樹在較多陽光下才能正常生長,桂皮油含量高、質量好。肉桂屬深根性樹種,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通透性強的沙壤土或壤土。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在pH4.5~6.5的紅、黃壤土上 生長良好。肉桂幼樹生長緩慢,成株生長較快,萌芽力強;樹齡達10年以上的實生樹開始開花;肉桂種子壽命短,不能暴曬和久存。
產地
分布福建、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
相關論述
①《本草綱目》記載:“治一切風冷風濕,骨節攣痛,解肌開腠理,抑肝氣,扶脾土,熨陰痹。”
②《新修本草》“桂,味甘、辛,大熱,有毒。利肝肺氣,心腹寒熱”,此時,桂枝的性昧在辛的基礎上增加了甘味,由溫性變成了大熱。又雲“虛而多冷加桂心、吳 茱萸、附子、烏頭……”把桂枝歸類於吳茱萸附子熱的藥物之類,可見當時桂枝和肉桂是同一藥物,治療套用偏重於性熱溫補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