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林奇峰嶺機場
- 又名:桂林李家村機場
- 時間:1942年
- 地址:桂林市雁山區奇峰鎮
歷史變革,飛行事故,
歷史變革
民國31年,國民政府為軍事需要興建李家村機場。由航空委員會第三測量隊測繪場址地形、地貌、地界。由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中央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和廣西省建設廳聯合派人,用物探電阻率法探測場址跑道下溶洞情況。民國32年夏完成探測工作,秋,機場工程動工,由航空委員會桂林機場工程處負責, 徵調民工4.3萬人修築。冬末及春耕季節一度停工。33年夏在征民工6.6萬人續建,秋,完工。建成泥碎石跑道1條,長1600米,寬50米;利用自然山洞改造飛機洞庫(復興洞) 1座,可容飛機10餘架;疏散公路、貯油棚、營房等。桂林淪陷和光復前後,機場2次遭到破壞,2次修復。1949年11月國軍全面破壞機場,場道彈坑遍地,設備、房屋無存。
桂林解放後,初時機場閒置。1958年5月,中國民航局計畫開航桂林,民航廣州管理處派員對桂林秧塘、二塘和李家村機場實地調查,從機場淨空條件和發展的可能性等方面比較後確定修復啟用李家村機場。隨後測量設計,因受“大躍進”影響,對場區(包括原跑道)均未作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探、論證。1958年12月9月,修復工程開工。主要工程項目由解放軍駐桂某師施工,附屬建築物由桂林市建築安裝部門完成。修復原跑道一段,長1200米,寬50米,增建聯絡道1條,站坪1個,各種房屋12棟共2068平方米及架輔水電設施等。1959年11月12日,試航啟用機場。
李家村機場啟用後,從1960年2月起,先後在跑道中心圈南112米、62米處及滑行道、北安全道上發現土洞塌陷,至1961年12月5日再次在跑道北端200米、中心線偏西10米處發生土洞下陷,暫時停止使用。
1962年2—11月, 中國民航總局和廣州軍區空軍先後派員勘測,基本查清土洞情況,認為場址作為永久性機場是可行的,但需採取技術措施,加強跑道基礎。1964年1月,空軍接管並確定改建李家村機場,從此改稱桂林機場。1965年夏,由空軍工程兵第四總隊改建施工。次年末,主要工程完工,機場啟用。
1970年2月,民航復航桂林。因民航站區位於跑道東側,滑行道位於跑道西側,人員往返通過跑道不利飛行,於同年10月投資20餘萬元在機場西面中偏南地段新建民航站區。主要工程有:停機坪、聯絡道共8200平方米混凝土澆築及房屋150平方米。次年竣工交付使用。民航於1975年9月遷入新站區, 原站區2000餘平方米房屋,大部分拆除,小部分折價轉讓駐地單位。之後1979年,隨著桂林旅遊業的興起,民航客運量快速增長,民航又先後投資380餘萬元,陸續興建航站樓(候機樓)和簡易候機室3353平方米;市內售票處460平方米;拓展停機坪1.1萬平方米; 旅客招待所、工作、生活用房共9100平方米;道路、廣場、水電設施等。
飛行事故
奇峰嶺機場在1959-1996年軍民共用期間發生過數起與之相關的飛行事故,而且每一件飛行事故都相當有名,在當時都是嚴重的飛行事故。
1983年桂林奇峰嶺機場撞機事件
主條目:1983年桂林奇峰嶺機場撞機事件。
1983年9月14日,民航第六飛行大隊的三叉戟264號機搭載100名乘客和6名機組成員準備前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桂林機場跑道上滑行時與意外進入跑道的中國空軍轟-5型轟炸機在跑道上相撞,導致旅客死亡11人,受傷22人,三叉戟264號飛機報廢。
中國民航3303號班機空難
主條目:中國民航3303號班機空難。
中國民航3303號班機空難也稱四·二六空難,事故發生於1982年4月26日。由隸屬於中國空軍的三叉戟型266號機執行,預定由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前往桂林奇峰嶺機場,機上共搭載104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16時45分,機場塔台與飛機失去聯繫,飛機在離桂林45公里的恭城縣(今恭城瑤族自治縣)慕城山區撞山墜毀,飛機機體除尾部外大部分均已解體,機上104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是建國以來發生的第一起中國民航有重大傷亡的飛行事故。
中國南方航空3943號班機空難
主條目:中國南方航空3943號班機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