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鎮

奇峰鎮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奇峰鎮位於瀘縣中部。全鎮幅員 面積68平方公里,轄12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2個街村。有耕地面積3.8萬畝,總人口4.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奇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瀘縣
  • 下轄地區:轄12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830
  • 郵政區碼:646106
  • 面積:68平方公里
  • 人口:4.85萬人
  • 方言瀘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瀘州雲龍機場
  • 火車站瀘州站瀘縣站
  • 車牌代碼:川E
行政區劃,歷史沿革,自然資源,旅遊資源,經濟發展,特色農產品,基礎建設,社會事業,取得榮譽,機構設定,社會習俗,方言俗語,人口數據,

行政區劃

奇峰鎮
奇峰鎮下轄村:
永安社區
寶藏社區
曹市社區
金魚村
江村
漁慶村

歷史沿革

1986年奇峰區,駐地奇峰場,位於瀘縣中部,瀘榮公路穿境而過,幅員面積118平方公里,轄6個鄉,即奇峰鄉、曹市鄉、上坪鄉、寶藏鄉、喻坪鄉、玉河鄉。全區有57個行政村,624個農業生產合作社,6個街村;耕地面積185069畝,其中田63181畝,土15392畝;總人口80502元,其中農業人口76964人,非農業人口3538人。
奇峰鎮地圖
1992年8月撤區並鄉建鎮後 奇峰鎮,駐地奇峰場,位於瀘縣中部,距縣城福集28公里,距酒城瀘州30公里,是瀘州北部重鎮,是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綜治模範鎮、萬畝甜橙基地鎮、小康鎮、四川省文化先進鎮;轄區奇峰鄉、曹市鄉、寶藏鄉,共有30個行政村,357個農業生產社,3個街村。
幅員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3.87萬畝,其中田3.27萬畝,土0.6萬畝;總人口47208人,14519戶,其中農業人口44437萬人,非農業人口2771人;男性24527人,女性22681人。

自然資源

該鎮水資源條件優越,氣候溫和、土壤呈中性,適宜種植龍眼、甜橙、中藥材、優質水稻等多種農作物;畜牧業以發展豬、牛、羊、兔、雞、鴨為主,其中兔業發展已頗具規模,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年出欄肉兔可達20萬隻;優質肉羊養殖,擬用三年時間建成7萬隻規模的基地。
奇峰鎮鎮外奇峰林立;劍戟千重,詩云:“奇峰鎮外看奇峰,萬點尖峰鎖碧空,”群峰之中,高峰上有一個透明大洞,是傳說中伏波將軍“一箭穿三山”所射穿的第二個洞,像是月亮掛在山上,稱為奇峰掛月。
奇峰鎮山勢雄奇,層次豐富,色彩絢麗,近看山如劍戟,直刺天漢;遠看犬牙交錯、重重疊疊,深逢莫測,是峰林最為密集之處,遊船過此進入一個小高潮,據說這裡曾是太平軍練兵之地。

旅遊資源

瀘縣奇峰鎮旅遊資源豐富,境內自然風光美麗,古遺址、古俗文化富有特色。明清時期石刻新橋、鐵壚灘龍橋鬼斧神鵰;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玉龍湖灌區寶藏支渠上的勝利渡槽、華豐渡槽石砌渠,高達45米,宏偉壯觀,是四川省水利工程石渠建設上的一絕;二甲岩古寨自然風光保持原始韻味;永安古寨,是瀘州志有名的自古通江陽之客棧;猴山墳高處眺望,新農村建設、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馳神往;龍溪河、馬溪河兩岸風光迷人……
奇峰鎮生態良好,旅遊資源極具開發潛力,蘊藏無限商機。

經濟發展

2005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800餘萬元,,006年將實現財政稅收上千萬。這裡水美魚肥,花果飄香,規範種植龍眼、甜橙、中藥材、花卉、優質水稻、蔬菜等多種農作物,年銷售優質仔豬4萬頭,出欄肥豬5萬頭,優質黑山羊5000頭,肉免100萬隻,肉鴨150萬頭,成魚起水700餘噸。企業主要以玻璃製品、羽絨、酒類、煤礦、建材、食品加工為主導行業。
奇峰鎮全面實施“工業強鎮”發展戰略,堅持激活存量和做大增量並舉,促進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現有工業企業32個,其中規模以上7家,主要以酒業、玻璃、能源、羽絨、針織、建材、食品加工為主,是一個新興工業大鎮。

特色農產品

奇峰鎮特色農產品:龍眼、甜橙、中藥材、水稻、肉兔、肉羊。

基礎建設

奇峰鎮位於成渝經濟圈內,距機場、火車站、貨櫃碼頭半小時車程.瀘榮水泥公路橫貫全境,三級水泥路網硬化完成,村村通公路,交通便捷;水、電、氣、郵政、通訊、廣播、電視、學校、醫院等設施完善;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範體系已經形成,社會治安秩序良好。
奇峰鎮歷史悠久,環境優越。省道瀘州至榮昌水泥公路穿境而過,半小時可達四川第二大航空港瀘州機場、四川長江出海第一巷——瀘州國際貨櫃頭、瀘州車站、成渝和隆納高速公路,鎮道全是寬敞平整的水泥路面,早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郵政通信、寬頻、光纖電視村村通;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齊備;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範體系完備,治安秩序良好;以玻璃製品、羽絨、酒類、煤礦、建材、食品加工為主導的企業先後落戶奇峰並發展壯大,使奇峰經濟騰飛再騰飛!

社會事業

奇峰鎮有永安、寶藏、曹市三個社區,陽高、華通兩個新農村建設聚居點,有非農業人口共3000多人,有各類商貿服務業1100餘家。鎮域內有三所規模較大、辦學水平較高的九年義務一貫制學校,一所國家一級乙等綜合醫院。瀘縣奇峰鎮中心衛生院坐落在鎮所在地永安社區。勞動力資源豐富,有勞動力3萬餘人,剩餘勞動力1萬多人。

取得榮譽

該鎮是省級“文化先進鎮”、市級“小康鎮”、“綜合模範鎮”、“村鎮建設先進鎮”、“招商引資先進鎮”。

機構設定

奇峰鎮的機構設定情況是:黨委、政府,下屬機構黨委系列是:黨委辦公室、組織人事、紀檢監察、政協小組、宣傳、婦聯、武裝部、老齡委。政府系列是:政府辦公室、人大主席團、財政所、地稅所、民政辦、企業辦公室、安全辦、礦管辦、環保辦、計畫生育辦公室、招商引資辦、計生指導站、農辦、農經站、農技站、林業站、蠶桑辦、果技站(經作站)、水電管理站、農機站、文體辦、教辦、農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聯防隊、法律服務所、派出所、法庭、廣播電視站、國土所、建管所、就業站,並又陸續建立了生豬辦、衛行辦,撤區並鄉建鎮初期設有奇峰、曹市、寶藏三個片區辦事處。

社會習俗

生活習俗
1、服飾 
奇峰鎮人民政府近20年衣著豐富多彩,中西式為主。男裝保留了部分中山服,有軍乾服、幹警服、學生服;女裝有各色花布。男女裝均以西式為主,不斷翻新的夾克、旗袍、連衣群、超短群褲;色調以青、蘭、灰、黃、白為主,紅、綠、絳、紫也不少;料質因季節、貧富各取其異。以細布、絛綸、維綸、晴綸、丙綸、人造革面料為主,人們新的嗜好是棉織品和真絲綢。自紡自織的粗布早已絕跡。男女老少均以購買成衣成褲為主,花樣各異,品種繁多。男女手錶已普及,使用BP機、手機者不斷增多;男女戴戒指,婦女戴耳環、項鍊、手鐲也屢見不鮮,有金鐫、銀制、玉鑲,有珍珠、瑪瑙、翡翠點綴,城鄉人無異。
2、飲食
奇峰鎮人民主食大米,其次是麵食,摻食有新鮮紅薯、玉米、豆類;逢節日喜吃豬兒粑、黃粑、泡粑、粽子、糍粑;有紅白喜事、過節日,宴客喜歡豐盛,用菜有豬肉、雞、鴨、魚、蛋、蔬菜,因家境而異,喜用全雞、全鴨、全魚、全肘,以顯家境。農村有土八碗、九大碗、十大碗、九碗四盆,外加四、六、八個“耍碗”;場鎮更講究色香味形、山珍海鮮,並喜在餐廳“包席”,一桌100—300元不等,因各自家境,愛好而定。農村場鎮,每宴必酒,有“無酒不成席”之說,有白酒、麯酒、花酒、米酒、果酒等,品種繁多;酒過三巡,行令、估子、划拳、翻牌,以醉為快。烹調技藝有煨、蒸、炸、炒、煮、燉,因粗精、口味而定。奇峰鎮人喜歡喝茶。解放前農村人多用桂圓葉、板栗葉、荊芥、薄荷、側耳根等沏茶,場鎮少數人用沱茶;解放後,用沱茶、青茶、花茶沏茶已成普遍;場鎮一部分已用康韻礦化水沏茶。奇峰鎮人部分吸菸,其中男性為多。解放前以葉子煙、水煙為主;解放後,絕大部分吸各種香菸,近幾年國家作了“吸菸有害健康”宣傳,嗜煙人逐漸減少。
3、居住
奇峰鎮人歷來分散居住,宅基多選擇依山傍水、背風向陽之處。民國時期,房屋多以土木竹結構為主,磚木結構很少。農家住房土階茅舍居多,布局簡單,一正兩橫,一正一橫,長三間,長七間,房蓋多系草頂,較富裕的系瓦頂,室內窗戶狹小,光線較弱;富豪之家有四合院、二重堂、四重堂,重檐迭戶,搬鰲座脊,雕梁畫柱,有的還建有牢固的碉樓。場鎮街道依地形修建,如,奇峰場1760年建於山背上,正街為坡街道,故得名為騎峰場,光緒時改為奇峰場;有的街道為暗街,如,奇峰場肉市街面被瓦蓋遮蔽。解放後,居住條件普遍改善,特別從改革開放至今,奇峰、曹市、寶藏舊街改造,新街開發,街面寬闊平整,硬化,綠化;磚混鋼混樓房不斷迭起,居民普遍住進套房,三室一(二)廳一廚單衛套房不斷增多,採光通風特別講究。農村草房多數早已被瓦房取代,90年代以後,磚混鋼混樓房不斷普及,樣式不斷更新。場鎮和農村均講究室內陳設和環境美化。
4、用具
民國時期,用具十分原始。糧食加工用磨子、碓窩、砂盔、碾子、碾槽等;煮飯用鐵鍋、沙鍋,盛飯菜用粗碗、粗盆子;場鎮農村普遍照明用菜油、桐油,有的用麻稈、松油根,夜間出行用竹稈或繞香照路;提水用水車;紡線用手搖紡車。解放後,廣大農村糧食、飼料加工及提水已實現了機械化,碾子、水車等原始用具已基本消滅。新式家具逐步普及,炊具、餐具已基本被鋁製品、細陶瓷取代,照明用煤油前進了一步。53年開始,場鎮用電,80年代普及到家家戶戶。經近幾年連續改造,用民質量大大提高,電價0.4765元。
電視機、電風扇已普及,4056戶已看上了閉路電視,逐步進入家門的有電腦、放像機、收條機、電冰櫃(櫃)和洗衣機。
94年起,全鎮安通了程控直撥電話,實現了村村通。公用電話、私人電話、BP機、手機已成快速發展趁勢,民眾使用十分方便。近十年農村普遍改進,打井,場鎮自來水幾經改造,現全鎮1200餘戶吃上了清潔水。
5、行旅
民國年間,奇峰鎮境內無公路,陸路到瀘州有一條石板鋪成的東大路,到毗鄰的雲龍、寶藏、喻坪、平安、塗場、玉河溝、曹市、宋觀等場分別有小石板路,出門靠步行,運貨到瀘州、內江、自貢等地靠肩挑,靠背背。富豪人家到玄灘、瀘州等地坐簡單的轎子——“滑竿”。解放後,交通狀況逐步改善。1952年修瀘榮公路穿境而過;1953年正月初一日通車:彩車緩緩行進。男男女女和拄著拐棍的老人都來喜看彩車,公路兩旁很熱鬧。1999年新修奇曹公路,2002年改成水泥路面;99年新修奇寶公路,2002年改成水泥路面。2003年穿境而過的瀘榮公路全改成水泥路面。90年代起,全鎮各村社大修機耕道,100%的村和70%的社可通公路。奇峰鎮搬運社自建客車隊,到瀘州、榮昌、雲錦、福集、喻坪、曹市等地均可乘車。全鎮有大小客車5輛、大小貨車37輛、機車150輛、腳踏車500輛,班車可直達廣州等。人民民眾行旅十分方便,貨物流通來去自如。
6、娛樂
民國時期,只有外地川劇團要時來奇峰鎮演出,春節期間才有不受歡迎的“草疙瘩”(稻草編制而成的龍模樣燈)、板凳龍、馬兒燈、少有火龍、彩龍、花燈,從來沒聽說過“電影”,更沒見過電影。解放後,1952年奇峰學校新操場(今中學教學樓和電影院前面)有史以來第一次放映電影,觀眾人山人海,深受歡迎;80年代起,自建電影隊,各類演出隊、各種燈相繼出現,吸引觀眾;90年代起,電視逐步普及,人們信息靈通。每逢重大節日,每逢紅白喜事,有各種演出隊(宣傳隊、龍燈、獅燈、牛兒燈、花燈、清吹隊、打玩友、雜技魔術等)和電影、電視錄象以及各種體育活動(籃球、桌球、拔河、象棋、競技等),大大豐富了全鎮人的精神生活。80年代起,全鎮部分民眾利用節假日、工作之餘、走親訪友、趕集進茶園等休閒時間打大貳、搓麻將、玩撲克、下象棋,通過這些健康活動,過著悠閒自在、安居樂業的生活。
生產習俗 農事習俗
解放前,奇峰鎮農業科技落後,僅靠傳統習俗進行生產,乞求豐收;農業從“立春”開始,按24個節氣安排當年生產。臘月三十日晚深夜不睡為“守田坎”,意求田坎不倒。臘月“吃年飯”,將敬神米盛入大碗,蓋上小碗,置神龕上,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後視而不見其米飯霉變各色多少預測當年豐欠,黃示稻穀,紅示高粱,白示棉花,綠示蔬菜、水果。正月十五日晚上趕毛蟲,驅土蠶,塞老鼠洞,意示減少蟲害、鼠害;正月十五日晚上“采青”,意示當年作物茂盛和豐收。立春後,逢戊日忌動土、掃地、施肥, 戊屬土要連忌五戊,戊不忌收成不好。正月打雷黃土堆,二月打雷谷堆堆,三月打雷秕殼飛,預示當年收成好壞。二月初四為“百雀會”,忌乾農活,以免雀鳥糟蹋糧食;四月初八嫁毛蟲,貼紅紙十字於柱,使毛蟲提前作繭自縛,減少蟲害。驚蟄不使牛,使牛影響牛的體力。逢破不出種,出種拋撒大。春早不宜早,春遲不宜遲,驚墊有雨早撒秧,驚墊無雨不要忙,預示中溫期的早遲。懵衣懵懂,春分泡種;早撒驚墊秧;三戊殯紅茹種,撒高粱秧;清明前,好種棉;清明後,好種豆;清明甘蔗谷寸姜,立夏小滿正栽秧;六月有甲子,遲秧有穀子,可將清明後播種的遲秧栽入本田;七月蔥八月蒜;白露豌豆秋分菜子;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山上等等,如此具體安排生產。七月初一晴,穀草白如銀;七月初一稻場生,忌在稻場打曬穀物,否則收成不好。八月逢三卯雨多,收藏難。冬至出太陽,挑水灌高粱,預示次年栽高粱秧天氣不好。稻田講犁耙,種子均系老而低產的品種,均靠自行自留,少量互換。播水稻各一律為水秧,莊稼一律不治蟲,肥料一律為農家肥。農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天旱年大面減收或無收,收成好壞總歸年辰好不好,運氣佳不佳,再盼來年,“今年又說明年好,等到明年差不多”,如是而已啊!解放後,農業生產科技水平逐步提高。農民靠天氣,病情和蟲情預測預報安排生產。主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已實現良種化,這些良種主要靠國家主管部門提供,全鎮早就堅持按計畫進行雜交水稻制種。育苗已地膜化,稻田已廣泛推行“免耕法”,配方施肥,按預防預治病蟲已成為農民的習慣。水利工程及設施齊全,基本做到旱澇保收,人民生活得到保障。工商習俗。解放前開山、伐木破土、上樑,均要擇期敬神求保佑。商店開業,要用雞毛用雞血貼上在“開張宏發”字牌上;建房坐向,要戶主生庚八字;舊房拆除,要送地脈龍神;新船下水,要有老鼠上船始啟航;礦井鑿成,要有動物入坑道,工人始下井操作。
歲時習俗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是新年開始,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有錢無錢,回家過年,常在外人員也要盡力回家團聚。解放前,常年冬至後,根據家境,家家戶戶開始準備過春節,辦年貨,殺年豬,制新衣褲襪,洗蚊帳、被褥,打掃灰塵,準備糖果。臘月二十三日晚上“鑽灶”,以酒肉糖果敬灶神,送灶神回後家,祈求它上天奏善事;然後擇吉期團聚吃“年飯”,菜餚中必有魚,以示“年年有餘”;三十日貼春聯、鬥神、年畫;當晚稱“除夕”,長輩給小輩喜發壓歲錢,敬灶神,迎接灶神回來,全家人深夜不睡,名曰“守田坎”。下月初一子時燒香,放鞭炮,謂之“接年”,送舊迎新,全家人穿戴一新,以求長富;飯後選吉利方向“出行”,親友見面,互道“恭喜發財”;全天,忌說不吉利的話,忌打爛用具,忌見刀斧、掃把、秤桿、竹竿,不掃地,不切菜,不倒水,不打小孩;中午,有的吃麵,有的吃豬兒粑;當天上午,當家人帶著家裡人去給祖墳山“掛紙”,以示祭奠,有的下午給祖墳山“掛紙”。初二三開始親友間相互拜節吃“年酒”。初五商店開門營業,農民開始下地,謂之“破五”。初八,庵、壇、寺、觀立“燈桿”(即以數丈高的大圓木為桿,從頂端以繩懸端正黨風以繩懸燈,遠方可見),36盞為清樹燈,9盞為九皇燈,3盞為三官燈;民間龍燈、獅燈、牛兒燈也開始出演,直到十五止。正月十五日晚為“元宵節”,亦稱“過大年”,燃放煙花爆竹,燒火龍,往來漫步“游百病”,潛入別入園裡去“采青”。大年過後倒燈桿,停燈出演,人們各安其業。解放後,繁瑣禮儀已淡化了一部分,多數習俗沿襲至今,燃放煙花爆竹有增無減。清明節。解放前,民間虔備酒肉,燃香點燭,鞭炮震天,拜掃宗墳墓、理墳;有的聚族眾組織“清明會”,敬宗續譜。解放後,有的舊俗至今尚存在。各界人士、學生為緬懷革命先烈,去烈士紀念園地獻花拜掃,以示崇敬。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俗稱端陽,家家戶戶門上掛陳艾、菖蒲,意示大祛除瘟疫;小孩戴香囊背布猴,臉上抹雄黃酒,傳為免生瘡疾;民間采百草泡酒,據說可治百病;節日吃粽子,示為紀念屈原投江免遭魚吃;節日吃雄黃酒免災難。城鄉舉辦龍舟會、青苗會(吼薅秧歌,展示早熟農作物)進行競賽。有的習俗至今尚存在。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又稱鬼節,有“七月半,鬼亂竄”之邪說,民間燃香點燭化紙,祭奠祖宗,潑水飯,以驅鬼邪。還說:“鬼邪吃了水飯,到遠方去”。有的舊俗仍流傳到今。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吃月餅,吃糍粑,象徵著全家團圓。當晚賞月吃月餅,講嫦娥奔月,嫦娥慢慢離開了院子,向夜空緩緩飛去,飛到月亮上的廣寒宮。家裡人盼遠方親人回歸。“每逢佳節倍思親”蓋出於此。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傳說是為黃帝時代釀酒發明先賢者杜康誕生,蒸醪糟,釀陳酒,不變味;可開展登高秋遊活動。亦作為“敬老節”,開展了各種尊老、敬老、慰老和各種老年活動。冬至節。冬至一般在農曆冬月份,民間祭祀祖先,吃羊肉、狗肉,煨補藥,以避寒健身。冬至後,開始殺年豬醃肉。此俗基本保持至今。解放後,機關、單位、學校對口開展了元旦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黨的生日、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各種紀念和慶祝活動,參加的面呈逐步發展趨勢,民間已逐步知曉這些節日,但自覺開展活動的少。
婚喪習俗結婚
舊俗,婚姻不自由,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男女雙方不許見面,民間沿襲插毛香(送禮求婚),討庚(詢問女方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時)、還書(送禮定親)、討期(議定婚期)、迎親(男方親往女方迎娶),有同姓不婚、姑女不配舅兒、舅女可配姑兒(俗稱隨姑親)、姨表兄妹可以婚配(俗稱姨娘開親)習俗。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但封建婚姻習俗仍占統治地位,官紳富豪之家可重婚納妾,婦女夫卒再嫁倍受刁難,男子入贅女方倍受歧視,童養媳婦、娃娃親、沖喜家等殘酷婚姻不同程度存在。結婚禮儀後逐步簡化為插香、還書,即視為已定終生。結婚時,男方用花嬌到女方迎親。女方要陪奩,多少由家境而定,富者陪奩豐厚,儀仗鼓樂,沿途鳴鑼開道,炫耀鄉里,然後舉行參拜天地、祖宗、父母儀式,婚禮始成,入夜鬧新房,第三天回門,省視岳父母,所生子女多隨父姓。解放後,按1950年5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結婚有年齡限制,結(離)婚經政府登記,發給證書,取締買賣婚姻,禁止近親結婚,提倡婚姻自由,孀婦再嫁不受刁難,贅婿受尊重,倡導婚事新辦。舊時婚姻禮儀絕大部分廢除,少數沿襲受到今;收彩禮、大操大辦有所抬頭。喪葬。解放前,葬仍沿襲“重殮厚葬”舊俗。凡人死後,多延僧請道,開靈引路,實行土葬;或葬或殯,請陰陽擇期、選地;發喪前舉行家祭,謂之“坐大夜”(俗稱辦砣子會)。葬後三天看墳,謂之“謝土復山”。死後七天做齋,謂之“念七”,有念到“七七”者,最後一七謂“封七”;滿百天或周年後,擇期“除靈”,大做齋醮;晚輩守孝有達三年者,富豪之家禮儀更多。解放後,大力進行喪葬改革,喪事從簡,改喪禮為追悼會,改舊式祭禮為送花圈、孝彩,改穿孝衣為戴青紗、白花,推行火葬。舊的喪事禮儀多數廢除,部分沿襲至今,請道士開靈引路和穿老衣大面存在,農村土葬多。
慶賀祭祀
慶賀祝壽俗稱“做生”,平時生曰“寒生”,逢十做生曰“滿十酒”,逢大壽(60以上)禮儀較重,親友除常禮外,還有壽衣、壽帽、壽鞋、壽匾、壽聯、壽彩。富有之家,做生前發請貼,筵席多達數十桌、上百桌;50—70年代,仍有優生習慣,但一般從簡;80年代起,大辦壽筵之風有所抬頭;小孩滿周歲、十歲,操辦者居多。結婚。結婚歷來視為終身大事。男女雙方正式約定結婚佳期後,即發通知或口頭約定屆時赴宴,俗稱“吃喜酒”。送彩禮的宴客貴賓多。席間,新郎新娘親自向親友敬酒。筵席多達數十桌或百十桌,操辦程度視家境而定。此俗沿襲至今。湯餅會。生兒育女歷來視為喜事。嬰兒出生三日宴酬親友,即湯餅會,俗稱“三朝酒”或“紅蛋酒”。親友送母雞、雞蛋,岳家送嬰兒包裹衣飾和產婦營養品(母雞、豬油、醪糟等),謂之“送粥米”,操辦程度視而不見家境而定,此俗歷來存在。此外,民間對建房、遷居、店鋪(含企業)開業、參軍、入高校均視為喜事,鄰里、親朋具備禮品、對聯、畫匾、鞭炮祝賀,主人宴客酬賓,以表謝意。近幾年,此風盛行。祭祀。解放前,無論士、農、工、商,不分貧富均在堂屋正壁上設神龕(俗稱香火),祭祀祖宗,上書“天地君親師位”或“某氏堂上歷代昭穆高曾祖顯考妣之位”字樣,每逢先祖生日、歲時節日,則具酒肉、果品祭祀,行跪拜禮;有的修宗祠供奉祖先,每年春節、清明節、中元節、冬至節進行祭祀。解放後,供奉“香火”,修“宗祠”祭祀已廢除,而利用祖先生日、春節、清明節化紙錢,行跪拜禮放鞭炮者有之,民間少數立神龕。祀孔子。民國時期,訂孔子生日農曆八月二十七日,去“文屆”(孔夫子廟)學校進行祭祀,祀儀繁瑣,解放後已取締。祀觀音。民國時期,以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為觀音生日,是日辦“觀音會”進行祭祀,祈求保佑順達、昌盛,解放後已取締,但近幾年民間自發辦了“觀音會”,擺素席、燒香、化紙錢、放鞭炮者有之。祀宗烈。歷代有之。解放後,政府修建“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園”、“烈士墓”,清明節人民團體、學校采獻花、掃墓等形式祭祀,讓子孫後代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的革命烈士永世不忘。

方言俗語

方 言
早晨——清晨八早中午——晌午吃晚飯——宵夜吃肉——打牙際做飯——燒鍋睡覺——睡瞌睡搭話——搭白吵架——角孽開玩笑——涮罈子爭執——扯筋(打理扯)欺哄——麻豆腐——豆花(灰毛兒)飢餓——餓癆肥胖——富態瘦小——抽條(身小)醜陋——怪結實——敦罵酒——單碗說假話——扯謊(扯把子)聊天——吹殼子殺年豬——吃旺子湯愛吹牛——殼子客睡午眠——睡響午覺醋——酸酸聰明——精靈傻子——憨包不守信——放黃不能幹——瘟豬子請幫忙——麻煩(羅皂)赤膊——光董董赤足——光腳板刁難——彎酸倒霉——背時出風頭——逞筋麻煩——淘神不會游泳——旱鴨子窮人——乾人(乾雞子)土匪——棒客(棒老二)長工領匠——掌火匠文盲——黑眼睛幹部——當官的岳父——老丈人男老年人——老把子(老者)女老年人——老婆兒(老媽)男青年——小伙子女青年——大姑娘新媳娘——新姑娘襟兄弟——老姨台寡婦——寡母子生小孩——坐月子憤怒——冒火憂慮——焦漂亮——乖舒服——安逸心眼深——贅(黑心子)二流子——甩甩(甩棒)不誠實——水強迫——估倒欺壓——馬倒理直氣壯——正南騎北狠毒——刮毒理髮師——戴詔服務員——么師廚師——廚官師廚工——廚子(刀兒匠)小孩——疙瘩娃兒愛人——婆娘(右客、堂客、屋頭的)奶奶——祖母外祖母——外婆(家婆)乞丐——叫花子(討口的)扒手——扒兒哥(三隻手)丈夫——男人(老公、外當家、當家人)貓——獸頭兒老鼠——耗子(地馬兒)青娃——茄媽兒莊稼漢——泥棒兒(搓泥巴的)老鷹——岩鷹貓頭鷹——鬼冬哥不檢點——臉皮厚諷刺——朽打(挖苦)幫忙—— zha起照料——經佑(服侍)總是——橫順沒關係——莫來頭大概——大譜譜猜——黯(佑)營業——做生意簡單——劈脫對不起人——不樂叫正常——周正吃死人的宴席——趕駝子會(從大夜)做夢——扯混子工間休息——吃煙晚上加班——熬夜(打夜戰)揭人短處——看笑嘲兒背後欺人——塞冷錘迎合——跟倒滾恭敬——瘟症一會兒——一哈哈兒立刻——馬上吝嗇人——逗角(膩毛豬)做事慢——摸梭做事粗糙——毛手毛腳送禮——胎砣子招待——展扎出問題——扯拐瘧疾——打擺子氣管炎——吼包走親戚——走人戶想辦法——打主意下冰雹——落雪彈子寫字檯——書案(抽屜)內褲——斑褲(搖褲)盜賊——強盜(偷哥兒、黑老殼)蟑螂——偷油婆蝙蝠——鹽老鼠蛇——梭老二(千擔雀、長蟲、乾蟥蟮)蚊帳——罩子廚房——灶房鞭炮——火炮惡——霸道閃電——扯火閃蟾蜍——癩疙寶短棉襖——滾身子寢室——房圈兒廁所——茅房(茅廝)豆油——醬油紅豆腐——紅灰毛兒很細——弄細很大——浪大很短——弄短很鹹——焦鹹很尖——弄尖很矮——弄矮很慢——弄慢很快——飛快很酸——溜酸很甜——泯甜很臭——幫臭很乾——焦乾很清——曲清很濕——絕濕很粑——溜粑很圓——獨兒圓很痛——清痛很苦——刮苦 方言詞、詞組結構疊詞。邊邊、嘴嘴、灣灣、坳坳、壩壩、坪坪、凼凼、坑坑、塊塊、瓣瓣、殼殼、心心、洞洞、眼眼、樁樁、粑粑、筒筒、罐罐、壇壇、缽缽、櫃櫃、箱箱、羹羹、湯湯、蓋蓋、桌桌、凳凳、竿竿、棒棒、棍棍、角角。鹹津津、酸溜溜、香噴噴、臭熏熏、暖烘烘、熱乎乎、冷冰冰、冷颼颼、涼悠悠、髒兮兮、硬幫幫、輕飄飄、重妥妥、氣呼呼、急匆匆、慢梭梭、忙慌慌、長甩甩、短杵杵。前後綴。烹香、幫臭、焦鹹、密甜、橫扯、抓扯、講闊氣、談是非、鑽空子、拉後腳。兒化音。瓢兒、棍兒、棒兒、桶兒、鍋兒、板板兒、凳凳兒、桌桌兒、杯杯兒、盤盤兒、碗碗兒、壇壇兒、罐罐兒、撮箕兒、掃把兒、拇指兒、嘴巴兒、手桿兒、腳板兒。附加輔助成份。嘴巴、瓶子、年紀八輕、嚇人巴沙、懶眉扯眼、凶神惡煞、巴心巴腸、惡聲惡氣、虎里虎氣、娃里娃氣、唉聲嘆氣、笨手笨腳、笨頭笨腦、爛眉爛眼、賊眉賊眼、慌裡慌張、嬉皮笑臉。
俗 語
找些龍龍門陣擺扭不乾的鹽口袋二天一吹,空了來擺狗屎蜂造不起列子沒學爬就學走這山望到那山高,到了那山沒柴燒扯草草揍笆簍兒沒有僅哭的娃兒糊不起來的稀泥巴找些虱子來摳打不死的陳咬金占倒茅廝不屙屎掛羊頭賣狗肉按到石頭浮水,摸倒石頭過河要量體裁衣打米量家底,吃飯量肚皮你不說我的鼻子,我不說你的眼睛打蛇要打七寸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龍生龍,鳳生鳳,耗子養兒打地洞松樹底下松秧,柏樹底下柏秧;麥子土頭響響草,棉花土頭香香瓜跟好人學好人,跟倒師娘(藥媽)學降神和尚都是人學的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貓急上房,狗急跳牆兔追逼了要咬人攆人不上百步退後一步自然寬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死豬不怕開水燙捉倒魚才放巴豆子一物降一物,孫司空害怕如來佛 “汪”字認“王”,“王”字認“biang”,指背脊骨無事不登三寶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岩鷹不打窩下食,兔子不吃窩邊草做事留根線,過後好相見人人想吃僧肉攆得黃鱔顧不倒秧窩黃鱔魚鰍不可能扯得一樣長馬屎外面光打腫臉充胖子手長衣袖短,作揖不方便吃瓦片屙磚口念阿彌陀,陰倒到處睃當面哈哈笑,背後學鬼叫人面前人話,鬼面前鬼話
隱尾語
密密麻——媽(麻)死兒絕——女倒男不——女猴子盤——兒天干水——旱惹事生——非懶心無——腸(長)七長八——短蜂子嘲——王瞎子算——命顛頭換——尾 安安送——米搭家弄——火(伙)烏貓皂——狗家常便——飯活捉王——虧(魁)氣鼓肋——脹追前攆——後伸頭縮——緊(頸)阿火連——天平河兩——暗(岸)清晨八——早叩頭作——一(揖)獨一無——二連二趕——三顛三倒——四講文講——五(武)青紅紫——六(綠)道士撞——七說七說——八橫七豎——八年辰月——九拖衣落——十(食)縮頭烏——龜
歇後語
扁擔吹火——一竅二不通九格蒸蘢加一格——失(十)格十五個人坐兩桌——七呀八的三顆胡豆分兩堆——一是一,二是二十一個人分兩團——五呀六的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天晴穿釘鞋——把穩行事叫花子賣紅苕種——窖過的叫花子趕場——湊人多叫花子進朝門——得寸進尺叫花子死媽——涼起了叫花子拉二胡——窮歡樂叫花子抬石頭——不展勁叫花子的賠奩——沒得叫花子餵狗——不來你的氣螃蟹的頸子——沒得兩個啞巴睡一頭——無話說兩娘母打牌——馬(媽)虎(胡)瞎子打瞌睡——不明顯瞎子打婆娘——松不倒手駝背子摔跟斗——兩頭不落實么兒撿谷吊——沒得好多點老者唱戲——過說的老婆婆兒害乾病——延日子三朝娃兒滿十——差得遠姑娘打親家——說來撂倒的老人公背兒媳——費力不討好戴起草帽親嘴——差一帽子遠戴起碓窩打加冠——蝕力不好看王大娘的裹腳——又長又臭汪二娘屙屎——忙慌慌的瞎子笨海椒水——弄過的還弄過的寡母子養兒——靠眾人外公死兒——無救(舅)廣東人吹嗩吶——哪哩哪新姑娘坐花轎——頭一回老婆婆兒的鬍子——稀稀的貓頭鷹生鬍子——老雀兒瞎子點燈——白費蠟丈二和尚——摸不著腦殼外侄打燈籠——照舊(舅)懷兜頭唱戲——逗倒鬧老婆婆兒打粉——不嫩老婆婆兒打哈欠——一望無涯老婆婆兒吃牛肉——撕內皮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啞巴吃湯元——心中有數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茶壺裝湯元——有貨倒不出陳茄媽趕場——早早早猴猻戴涼帽——大半截不像人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矮子過河——淹了心的矮子爬樓梯——步步升高瞎子見錢——眼開瞎子見鬼——聽說的皇帝的腦殼——芋(御)頭皇帝坐轎子——老姨(爺)台(抬)皇帝的媽——太厚(後)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神仙打架——百姓遭殃耗子嫁女——圖吃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釣和尚的腦殼——沒法(發)羅漢請觀音——客少主人多無常二爺跑趟趟——鬼追暈了盤古王跳舞——老妖嬈孫悟空翻筋斗——駕雲孫子坐江山——毛腳毛瓜的呂蒙正趕齋——毛過時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趁渾水打蝦扒——撈一把缸缽頭的魚鰍——耍團轉戴金箍子討口——裝窮撕爛衣裳討口——等不得斗笠上面撒灰——白棚籮篼裝狗——不識抬舉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賣魚鰍買黃鱔——圖長賣了床鋪睡地下——越搞越寬鬆滿口金牙齒——開黃腔磨子上睡瞌睡——想轉了火車上跳舞——載歌載舞麻布洗臉——初(粗)相會馬路上的電桿——靠邊站黃泥巴滾褲襠——不是屎也是屎罈子頭捉烏龜——手到擒到娃兒的衣裳——小見(件)竹籃打水——一場空爪爪洗碗——算(涮)了茅廝貼門聯——裝門面苦連子下彈琴——苦中作樂狗兒向火——望到煤炭廠的豬——肯(啃)談(炭)煤炭廠的笤把——少(掃)談(炭)爬海下油鍋——看你橫行到幾時偷油婆搬家——黑乾野貓咬雞——大幹斑鳩的腦殼——灰的殭屍受孕——懷鬼胎臘肉的骨頭——有味道豬八戒過河——倒打一釘耙夫炭修磨子——走一方黑一方蚊子咬菩薩——認錯了人地球打擺了——世界大戰(顫)麻雀進堂屋——假裝燕鐘鼓樓的麻雀——嚇定了火車進站——吼得凶六月間戴氈帽——搶早衣褲反起穿——羅皂虱子走路牛圈頭彈琵琶——對牛彈琴雞公屙屎——頭節硬鴨子秧田——連吃帶轉鯽殼打洞——扁的抱雞婆跳舞——又撲又站深基頭打牌——鬼扯半天雲掛口袋——裝瘋(風)十二個錢算張八字——只有先生說的三月間的櫻桃——紅不久狗咬蚊子——亂鑿狗咬烏龜——找不到腦殼牛吃大南瓜——下不了口爬海夾豌豆——連滾帶爬耗子過街——人人喊打螺絲的屁股——自吃自捐(彎)頂鍋頭煎胡豆——哈不開黃瓜敲罄——差一截裁縫的腦殼——當真(針)的羅盤摔筋斗——方方都是向紅豆腐進罐罐——倒霉 廣東人賣小菜——兩難(籃)韓信用兵——多多亦善趙匡胤爬城牆——四門無路城皇廟的鼓槌——一對王石匠打吞口——越打越嚇人土地老者舅子——不是非凡土地老者坐石岩——背臂後八十歲養個么兒——就是這樣了癩子的腦殼——有你摳癩子打傘——無法(發)無天癩疙寶穿腿褲——蹬打不開癩疙寶爬煙囪——頗得老命栽癩疙寶吃泡豇豆——懸吊吊的么兒賣貓——說些出來就是茅廝頭劃龍船——奮(糞)勇(涌)前進茅廝坎上睡覺——隔死(屎)不遠麻子打哈欠——全體動員狗屎下飯——南(難)茅廝頭的蛆——吃裡爬外茅廝頭的石頭——又臭又硬茅廝頭栽菜——將就使(死)岩鷹打瞌睡——主主意在心頭耗子爬秤鉤——自稱蚌殼打屁——吹殼子桅桿頂上解小便——屙高屢嘉明鎮的官——找事乾脫褲兒打屁——找不倒事乾 豆芽的腳——拐的豆芽進蒸籠——捐起腳受氣打屁雀抱鵝蛋——遮不住啄不鳥打洞——鬥嘴硬戲班子關門——走過場大半籮加大半籮——囉(籮)哆(多)屋脊上的冬瓜——兩面滾屙屎不帶紙——想不揩(開)頭髮生瘡——毛病貓哭老鼠——假慈悲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貓兒抓糍粑——脫不倒爪爪月亮壩耍刀——明砍場外打鬥——外行老虎屁股——摸不得高射炮打飛機——大材小用扦擔挑缸缽——兩頭都抹脫電燈點火——不然(燃)耗子鑽風箱——雙頭受氣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菜刀切豆腐——兩面取光生口袋裝茄子——嘰哩咕嚕小生的鬍子——不理三十晚上看皇曆——沒有日子了菩薩洗澡——淘神 石壩頭栽樁——倒漢(陷)不盡(進)爛包頭栽樁——倒漢(陷)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5428

18111

17317
家庭戶戶數
11691
家庭戶總人口(總)
33836
家庭戶男
17157
家庭戶女
16679
0-14歲(總)
8465
0-14歲男
4536
0-14歲女
3929
15-64歲(總)
22996
15-64歲男
11681
15-64歲女
11315
65歲及以上(總)
3967
65歲及以上男
1894
65歲及以上女
207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35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