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囊腫

根端囊腫(radicular cyst)是由於牙根尖部的肉芽腫,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內的上皮殘餘增生,增生的上皮團塊中央發生變性與液化,周圍組織不斷滲出,逐漸形成囊腫,因圍繞牙根端周圍,故亦稱為根尖周囊腫(periapical cyst)。如果根尖肉芽腫在拔牙後未予處理而繼續殘留於頜骨內而發生的囊腫,則稱為殘餘囊腫(residual cysts)。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根尖周囊腫
  • 英文名稱:radicular cyst
  • 發病部位:前牙區
  • 主要病因:牙根尖部的肉芽腫
症狀體徵,前牙區,用藥治療,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多見於

前牙區

,該區常有殘冠、殘根或死髓牙,囊腫較小時常不易被發現,多數由於拍攝X線牙片時偶然發現;較大的囊腫可使唇頰側骨壁受壓變薄膨隆,捫及桌球感;少數可在其根尖區黏膜上出現竇道口,X線檢查可見根尖區有圓形或卵圓形的均勻透射陰影,一般小於2.0cm,邊緣整齊,周圍可見明顯的白色阻射影,病源牙牙根突入囊腔中,其牙周膜及骨硬板影像消失;鄰牙可被推移位;當囊腫較大時,鄰牙牙根也可突入囊腔中。

用藥治療

手術完整刮除為其根治方法。採用口內入路,局麻下於口內前庭溝處根端的牙齦上作弧形或八字切口,切透黏骨膜,翻開黏骨膜瓣後鑿除或用骨鉗咬除部分囊腫表面牙槽骨,顯露囊壁,完整剝離出囊腫;如囊腫較大可在剝離出部分囊壁時,抽出部分囊液後繼續剝離剩餘部分囊壁,完整摘除之。病牙如無保留價值時可同時拔除;如能保留,則應同時作根管治療並切除根尖,作倒充填。
根尖周囊腫刮除術。切口通常採用:
1.弧形切口 主要適用於病變範圍小,病牙可保留者,但需作根管治療、根尖切除術。
2.梯形切口 適用於病牙不能保留,病變較大的頜骨囊腫。
囊腫與上頜竇穿通或上頜竇本身有炎症時,則應同時作上頜竇根治術,將囊壁與上頜竇整個黏膜一併刮除,填入碘仿紗條,並行下鼻道開窗術。碘仿紗條引出,口腔切口嚴密縫合,填塞紗條在3~5天內抽出完畢,每次剪除一段,直至完全抽出。

預防護理

無特殊。

病理病因

根尖周囊腫,是由於牙根尖部的肉芽腫,慢性炎症的刺激,逐漸形成囊腫。

疾病診斷

1.根尖周肉芽腫(periapical granuloma) 根尖組織受到輕度感染刺激產生的炎性肉芽組織。X線表現:根周膜消失,形態規則<1cm,密度均勻呈軟組織低密度影,邊界清楚,無緻密骨壁線,外周骨無改變。
2.根尖周膿腫(periapical abscess) X線表現:根周膜消失,形態規則或不規則,密度呈不均勻低密度影,邊界清楚,無緻密骨壁線,外周骨小梁增生。
3.根尖周囊腫(radicular cyst) 常由肉芽腫變性、壞死、液化而來。X線表現:根周膜消失,形態規則,密度均勻呈囊性低密度影,邊界清楚,有緻密骨壁線,外周骨無改變。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囊壁的囊腔面有復層鱗狀上皮襯裡,囊壁內常有炎性細胞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漿細胞,也可混有中性粒細胞以及在根尖肉芽腫內可見到的其他成分。上皮襯裡厚薄不均,有上皮釘突形成,部分囊壁內有膽固醇晶體聚積,囊液內含低濃度蛋白和少許角質,呈微嗜酸染色。
其他輔助檢查:
X線檢查可見根尖區有圓形或卵圓形的均勻透射陰影,一般小於2.0cm,邊緣整齊,周圍可見明顯的白色阻射影,病源牙牙根突入囊腔中,其牙周膜及骨硬板影像消失;鄰牙可被推移位;當囊腫較大時,鄰牙牙根也可突入囊腔中。

發病機制

根尖部的肉芽腫,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內的上皮殘餘增生,增生的上皮團塊中央發生變性與液化,周圍組織不斷滲出,逐漸形成囊腫,因圍繞牙根端周圍,故亦稱為根尖周囊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