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統計平衡理論

核統計平衡理論是指該理論假設,在宇宙之初,物質以高溫和高密度狀態存在,從而導致核轉變迅速發生,達到- 種真正的統計平衡分布。這時核A和核B結合形成核C和核D的反應可表述為:A+B-C+D,其逆反應為C+D-A+B,在達到平衡時,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達到核統計平衡的溫度約為100億攝氏度以上,這時形成最多最穩定的原子核是鐵前後的元素,這與元素宇宙豐度曲線L*Fe峰的存在相符合。在普通恆星內部,溫度為1000 萬攝氏度到1億度,達到與統計平衡狀態所需的事件無限長,但某些恆星內部的溫度超過40億攝氏度,因此在恆星的壽命期限內就叮以達到核統計平衡。這一理論可以較好地解釋輕元素的豐度,但它預言的重元素豐度比實際值要低得多。此外,平衡豐度圖像是在一個非常窄的質量範圍內出現極為明顯的峰,這也與實際豐度圖像不符。核統計平衡理論雖然存在缺陷,但其合理的部分已融人現代元素核合成理論中,並認為核統計平衡是超新星爆發時,處於高溫和高密度狀態下,物質膨脹和冷卻時的情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統計平衡理論
  • 外文名:nuclear statistical equilibrium theory
  • 性質:定理
  • 學科:天體地學
學科:天體地學
詞目:核統計平衡理論
英文:nuclear statistical equilibrium theory
釋文:這時核A和核B結合形成核C和核D的反應可表述為:A+B→C+D,其逆反應為C+D→A+B,在達到平衡時,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達到核統計平衡的溫度約為100億攝氏度以上,這時形成最多最穩定的原子核是鐵前後的元素,這與元素宇宙豐度曲線上56Fe峰的存在相符合。在普通恆星內部,溫度為1000萬攝氏度到1億度,達到與統計平衡狀態所需的事件無限長,但某些恆星內部的溫度超過40億攝氏度,因此在恆星的壽命期限內就可以達到核統計平衡。這一理論可以較好地解釋輕元素的豐度,但它預言的重元素豐度比實際值要低得多。此外,平衡豐度圖像是在一個非常窄的質量範圍內出現極為明顯的峰,這也與實際豐度圖像不符。核統計平衡理論雖然存在缺陷,但其合理的部分已融入現代元素核合成理論中,並認為核統計平衡是超新星爆發時,處於高溫和高密度狀態下,物質膨脹和冷卻時的情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