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煙雲

核爆炸煙雲是大氣層或成坑地下核爆炸和淺層水下核爆炸形成的帶有放射性的雲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爆炸煙雲
  • 出處: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
又稱放射性煙雲。煙雲含有高強度放射性的物質,是爆心投影點周圍和下風廣大地區的地表、空氣、物體和露天水源等放射性沾染的來源。核爆炸煙雲外觀景象和不同時刻的幾何尺寸,取決於爆炸威力、爆炸環境和氣象條件等。大氣層核爆炸時,核爆炸煙雲在爆後迅速上升並向四周擴展,與隨之從地面升起的塵柱組成“蘑菇雲”。威力為2萬噸梯恩梯當量和百萬噸梯恩梯當量級的空中核爆炸時,核爆炸煙雲分別約在爆後8分鐘和5分鐘達到穩定。此時煙雲的底高約7千米和12千米,頂高約為11千米和18千米,直徑約為5千米和18千米。此後煙雲將繼續擴散並隨風飄移,最後消散。地面核爆炸時火球接觸地面,大量的地表物質進入火球,且在火球中被熔融或氣化。在冷卻過程中,它們與煙雲中的放射性物質混合成較大的顆粒(直徑幾十微米以上),煙雲初期呈紅色或棕紅色,後期顏色深暗。煙雲上升時的激烈渦旋運動,會引起強烈的抽吸作用,從地面捲起大量的塵土而形成粗大的塵柱,一開始便與煙雲底部相接。空中核爆炸時火球不接觸地面,地表物質不捲入火球,煙雲中放射性顆粒較小(大多數直徑小於幾微米),煙雲呈淡灰色,地面升起的塵柱一般不與或較晚與煙雲相接。威力大的氫彈爆炸中,當空氣濕度比較大時,由於衝擊波波後的稀疏作用,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成雲霧――冷凝雲,有時還會出現“圓台階”形狀的冷凝雲;成坑地下核爆炸時,組成火球的高壓氣體會把大量的泥土、岩石和碎片帶到空中;淺水下核爆炸時,水中形成的蒸汽氣泡到達水面時,將蒸汽、裂變產物氣體和碎片拋擲到大氣中。以這兩種爆炸方式爆炸後,一般都形成呈輻射狀向外拋射,像倒置圓錐體狀的煙雲,但其高度與擴展程度遠小於同等爆炸威力的大氣層核爆炸。核爆炸煙雲中的放射性物質,包括裂變產物、未裂變的核材料和感生放射性物質。地面核爆炸時,煙雲中放射性物質約占總放射性物質的90%,塵柱中約占10%;空中核爆炸時,全部放射性幾乎都集中於煙雲中。煙雲上升到15千米以上時,由於高空大氣密度逐漸稀薄,裂變產物釋放的緩發X射線、γ射線,能夠作用到電離層內,使大氣電離,形成一個附加電離區。該區能在較長時間內影響短波通信。核爆炸煙雲的觀測是判定核爆炸方式、估計爆炸威力和距爆心投影點距離的近區核探測手段之一。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