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方式

核爆炸方式,核武器在不同介質、不同高度或深度實施爆炸的類型。通常分為大氣層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和地(水)下核爆炸。大氣層核爆炸又分為空中核爆炸和地面核爆炸。不同方式的核爆炸其外觀景象和殺傷破壞作用也不相同。

核武器或核爆炸裝置在不同介質、不同高度(或深度)爆炸的類型。核爆炸方式不同,其外觀景象、毀傷作用和特點均有差別。在核武器使用中,針對不同打擊目標正確選擇爆炸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般分為大氣層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和地(水)下核爆炸3類。大氣層核爆炸按比例爆炸高度分為地(水)面核爆炸、空中核爆炸,其中彈體接觸地面的核爆炸,通常稱為觸地核爆炸。高空核爆炸指爆炸高度在約30千米以上的核爆炸。地下核爆炸按比深分為成坑地下核爆炸、封閉式地下核爆炸。水下核爆炸分為淺層水下核爆炸和深層水下核爆炸。大氣層核爆炸按時間先後依次出現閃光、火球、蘑菇狀煙雲。空中核爆炸時,在核爆炸瞬間先看到極強烈的閃光,其持續時間不超過1秒,百萬噸梯恩梯當量級核爆炸時,在能見度好的天氣,距爆心數百千米範圍內都能觀察到。閃光過後,隨即出現圓而明亮的核爆炸火球。隨後火球不斷增大並上升,同時向外放出光輻射,地面反射的衝擊波經過火球時使火球變形,呈上圓下平的饅頭狀,底面向內凹陷。發光時間和最大直徑與爆炸威力有關。火球熄滅後,冷卻成為灰白色或棕褐色的核爆炸煙雲,繼續以一定的速度膨脹和上升。煙雲上升的同時,爆炸中心(簡稱爆心)附近形成的負壓對周圍大氣的抽吸和地面反射衝擊波的作用,在爆心投影點附近地面掀起巨大的塵柱並快速上升。小比高空中核爆炸時,塵柱經過一段時間後追上煙雲,形成高大的蘑菇狀煙雲。威力為萬噸梯恩梯當量級的核爆炸時,煙雲到達大氣圈對流層頂附近不再上升,並暫時呈穩定狀態;百萬噸梯恩梯當量級的核爆炸時,煙雲穿過對流層到達一定高度後也出現暫時穩定狀態。地面核爆炸與空中核爆炸的外觀景象有所不同,地面核爆炸時火球接觸地面,近似成半球形,煙雲棕褐色,塵柱粗大,開始時塵柱就和火球連線在一起上升。其中觸地核爆炸還有大量土石碎塊被拋出並形成彈坑。衝擊波傳到不同距離時帶來爆炸響聲,在遠距離上通常可以連續聽到幾次響聲。通過外觀景象的觀察,結合火球和煙雲的尺寸,可以粗略地判斷爆炸方式和核爆炸威力。成坑地下核爆炸的爆炸深度淺,火球衝出地面,外觀景象與觸地核爆炸相似,有大量土石拋出地面形成發散狀塵柱,並造成比觸地核爆炸尺寸更大的彈坑。放射性物質幾乎全部封閉於地下的封閉式地下核爆炸時,地面不出現火球,核爆炸生成的高溫、高壓氣團猛烈壓縮周圍的土石介質,形成衝擊波,伴有破壞性的強震,同時在爆心周圍形成空腔。空腔塌落後形成煙囪,一般不形成彈坑。淺層水下核爆炸時,可以觀察到火球,但尺寸比空中核爆炸時小,發光時間也短得多。構成火球的高溫、高壓氣泡在水中迅速膨脹形成水中衝擊波。當其上浮到水面時噴發大量蒸汽,形成巨大水柱,穩定後形成菜花狀煙雲,其高度比空中核爆炸蘑菇雲低。當巨大水柱下落時,在水面上會形成向周圍擴張的巨大海浪。由小水滴組成的帶放射性的環狀雲霧及放射性煙雲隨風飄移,造成長時間的持續降雨。深層水下核爆炸時,火球不明顯,其他景象與淺層水下核爆炸類似,由於水中氣泡的振盪,會多次產生水中衝擊波。爆炸高度在約80千米以下的高空核爆炸與空中核爆炸的外觀景象和毀傷因素都很相似,只是火球尺度大,發展速度快。爆炸高度在約80千米以上的高空核爆炸,由於高空大氣密度不足地面的十萬分之一,其爆炸景象的特點是火球與爆點分離,向下發射的X射線將全部沉積在爆點以下的大氣中,且在距地面60~80千米高度上。它與核武器設計、材料選用、加工製造、貯存狀態、貯存環境和使用環境密切相關。出現最大值,會形成“餅狀火球”。另外,高空核爆炸還能造成強烈的地球物理效應。核爆炸方式不同,其毀傷特點也不同。在實施核襲擊時,要根據戰略目的、目標性質、地形及氣象條件等選擇核爆炸方式,以充分發揮核武器毀傷因素的作用。為摧毀地下武器庫和工程等重要設施,可採用地下核爆炸;為破壞深埋的地下目標,可採用具有強鑽地能力的核鑽地彈;為摧毀地面和淺地下設施,則採用觸地核爆炸。為了大面積殺傷地面有生力量,摧毀城市,一般採用空中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可用於反飛彈、反衛星、大範圍破壞信息系統和摧毀其他飛行器。水面核爆炸和水下核爆炸主要用於毀壞艦船,摧毀港口、海岸和海上設施及殺傷人員等。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