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地球物理效應

核爆炸各種破壞因素引起的地球物理現象及其異常變化。包括人工輻射帶、人工極光、電離層效應、地磁擾動、次聲波和地震波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爆炸地球物理效應
  • 出處: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
核爆炸引起的地球物理現象及其異常變化。核爆炸地球物理效應主要有人工極光、輻射帶效應、電離層效應、地磁擾動,以及次聲波擾動和地震等。高空核爆炸時,各種輻射生成的電子在高空地磁場中運動,將產生地球物理效應:①輻射生成的電子進入低層大氣時,與氧和氮分子碰撞,激發可見光,即人工極光。不僅在爆點下方,而且在南北半球對稱區(稱共軛區),都可觀察到持續時間較長的“極光”。②輻射生成的電子被地磁場捕獲後,在地球兩磁極間來回運動,形成覆蓋全球的帶電粒子殼層――輻射帶效應,該帶中電子數密度增加,對飛經的衛星構成潛在威脅;同時發生同步輻射和迴旋輻射,表現為無線電噪聲。③輻射生成的電子使電離度增加,即電離層效應。大威力的空中核爆炸時,衝破對流層頂的煙雲,其γ射線在電離層中產生的附加電離也能引起明顯的電離層效應。④輻射生成的電子運動使地磁場產生擾動,即地磁效應。⑤衝擊波會衰減成次聲波,沿地球表面大氣層傳播。⑥地下核爆炸可引起地殼運動,產生強烈的地震,空中、地面等核爆炸方式,也可引起較弱的地震和電離層擾動。這些異常現象可用來偵察核爆炸,《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中已將地震和次聲技術列為核爆炸監測手段。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