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沾染效應,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沾染對人和其他動物的殺傷作用及效果。核爆炸效應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射性沾染效應
-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放射性沾染效應,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沾染對人和其他動物的殺傷作用及效果。核爆炸效應的一種。
放射性沾染效應,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沾染對人和其他動物的殺傷作用及效果。核爆炸效應的一種。核爆炸形成的放射性物質對人員、物體,以及生物、生態環境造成的沾(污)染及其損傷作用和效果。放射性沾染效應與各種瞬時殺傷破...
放射性沾染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沾染。有核裂變碎片、感生放射性物質和未反應的核裝料等。放射性沾染是出現較晚而起作用時間較長的一種殺傷因素。核爆炸時,來不及發生反應的核材料和反應生成的放射性物質,都會附在塵埃上...
放射性核沾染是指在核爆炸的蘑菇狀煙雲中,存在著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與帶到煙雲中的地面塵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對人員、空氣、地面、物資等污染的現象。核爆炸時的蘑菇狀煙雲隨風傳播,在重力作用下,逐漸沉降到爆心下風方向的廣大...
放射性沾染效應的特點是作用時間長、範圍廣和危害途徑多種。地面核爆炸時,下風方向沾染的範圍長約百千米,寬約數米至數十千米。面積可達數百至數千平方千米。在爆炸後數小時甚至數天內,能阻滯部隊的行動。⑤核電磁脈衝效應。效應參數...
放射性沾染區,亦稱“沾染區”。沾染有放射性物質對軍隊和居民構成危害的地區。其範圍、輻射程度和形狀主要取決於核爆炸威力、爆炸方式、風向和風速。通常地面核爆炸在風向穩定條件下,沾染區呈長橢圓形,長度可達數十至數百千米,寬度約...
放射性核素沾染 放射性核素沾染(radionuclide contamination)是2019年公布的燒傷學名詞。定義 核爆炸時導致的放射性核素不僅沾染體表(包括燒傷創面),還可經創面及其他途徑進入體內,造成照射性放射損傷。出處 《燒傷學名詞》第一版。
放射性沾染是指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對人員、地面、空氣、水及其他物體所造成的沾染。它和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衝一樣,也是核武器特有的殺傷破壞因素。在核爆炸總能量中,放射性沾染約占 10%。①放性沾染的形成 放射性沾染有三個...
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核戰爭中,除了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高溫、光輻射外,核輻射損傷(電離放射和放射性沾染)也是致傷致死的一個重要原因。早期核輻射傷主要是由γ射線和中子所引起的全身性效應,同時引起局部皮膚嚴重放射性損傷的傷員存活的...
消除放射性沾染,從受沾染的人員體表或物體上除掉放射性物質的措施。根據不同對象和條件,消除時採用拍打、沖洗、擦刷、剷除或過濾等方法。人員消除沾染分局部消除和全部消除。局部消除系對暴露部位的皮膚消除;全部消除系進行全身淋浴。
核爆炸對人體瞬時效應引起的後遺症以及放射性沾染對自然環境和人們生理、心理所造成的長期危害。瞬時核輻射效應除能使人產生急性放射病外,還可造成白血病和其他惡性腫瘤的發病機率明顯增加,還可以引起遺傳效應等。核爆炸放射性沉降中的長...
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沉降物質對地面、水、空氣、食品、人體、武器裝備等造成的污染,稱為放射性沾染。對於暴露的人員,放射性物質的各種射線將使其患放射病。放射性沾染通過空氣、水或食物進入人的口、鼻、體內組織,也會引起放射病。6...
飛彈火力是指飛彈戰鬥部爆炸所產生的效應對目標毀傷的能力。按戰鬥部裝藥性質,分為核飛彈火力和常規飛彈火力。分類 飛彈火力按戰鬥部裝藥性質分為核飛彈火力和常規飛彈火力。核戰鬥部爆炸後的效應包括衝擊波、光輻射、貫穿輻射、放射性沾染...
2.3 核爆炸早期r輻射場典型能譜 2.4 核爆炸剩餘核輻射場典型能譜 第3章 核輻射對機體和物質的輻射效應 3.1 核輻射作用人體產生的輻射效應 3.2 早期核輻射的輻射效應 3.3 放射性沾染的輻射效應 ...
一般來說,核爆發生後,爆區附近人員會在發現核爆炸閃光後進行主動防護,比如迅速臥倒,穿戴防化器材等,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甚至大大減弱衝擊波、光輻射和放射性沾染的效果。但中子彈則不同,由於γ射線是以光速向四周傳播的,中子的...
力學效應 核爆炸力學效應 在低空核爆炸的爆炸能量中,衝擊波約占50%,光輻射約占35%, 早期核輻射約占5%,放射性沾染中的剩餘核輻射約占10%,核電磁脈衝僅占0.1%左右;對於主要為聚變反應的核武器, 剩餘核輻射所占的比例則少得多...
核輻射監測,探測核爆炸早期核輻射與放射性沾染及核事故核輻射,評估核輻射效應的活動。主要監測對象包括人員和環境、裝備、設施等。按監測對象分為環境監測和人員監測。對能產生輻射危害的受染地域、裝備、水源、物資等進行的核輻射監測,...
世界主要核國家在競相發展核武器的同時,都將核武器防護列為核試驗的內容,研究核爆炸對人員、軍事裝備和民用建築物的毀傷效應,以及可採取的防護措施。20世紀40年代末,主要研究對具有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衝、放射性沾...
它爆炸後儘管各種效應不大,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敵人離開。所以它比氫彈、中子彈更高級,更有威懾力。武器介紹 是一種加強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產生感生放射性物質,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上造成...
核子彈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以及各種核反應產生的中子、γ射線和裂變碎片,最終形成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衝等殺傷破壞因素(見核武器殺傷破壞效應)。武器分類 核彈類型 美國對日本投下的兩顆核子彈,是以帶降落傘...
大氣層核試驗有利於大威力試驗,且方法簡單、易於實施,特別是能直接觀測、研究核爆炸效應等。但大氣層核試驗的規模較大,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沾染,不便於在近距離進行射線物理測量,也不利於核裝置性能的保密。大氣層核試驗造成的放射...
一般氫彈(三相彈)由於加一層貧鈾(鈾-238)外殼,氫核聚變時產生的中子被這層外殼大量吸收,產生了許多放射性沾染物。而中子彈去掉了外殼,核聚變產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無阻礙地大量輻射出去,同時,卻減少了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污染...
除此之外還有核武器的第四種殺傷效應——放射性沾染,在一切結束之後,它還要糾纏數年,其殺傷範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風力風向等氣象因素,更取決於事後消洗作業和醫療救護工作的效率。當然大城市不光是放大核彈的二次效應,它也不是沒...
核武器的殺傷因素 核武器爆炸時可產生四種殺傷因素,即: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及放射性沾染。光輻射 又稱熱輻射,是核爆炸時高溫火球發射出來的強光,包括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可引起燒傷。光輻射直接作用於人體所造成的各種...
7.2 核爆效應及防護 322 7.2.1 核爆效應概述 322 7.2.2 熱輻射 (光輻射) 效應 325 7.2.3 衝擊波效應 329 7.2.4 早期核輻射效應 336 7.2.5 核電磁脈衝效應 339 7.2.6 放射性沾染效應 341 7.2.7 核武器效應防護...
核爆炸毀傷因素計算為核爆炸毀傷效應估算提供參數和依據,包括衝擊波超壓和動壓、光輻射光衝量、早期核輻射劑量、核電磁脈衝電場強度、地面放射性沾染的活度與輻射水平等。核爆炸毀傷效應估算的主要內容有:核爆炸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