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通信效應

核爆炸通信效應:核爆炸對通信系統各環節的破壞作用和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爆通信效應
  • 出處: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
核爆炸對通信系統各環節的破壞作用和效果。
大氣層核爆炸產生的X、γ射線和中子、β粒子及裂變碎片等,可直接或間接引起大氣電離,形成吸收、偏轉電波信號的附加電離區。通常能產生爆心附近的“火球”電離區和煙雲頂部的緩發射線等在電離層D層形成的附加電離區。前者空間範圍小,持續時間短;後者空間範圍較大,持續時間也較長。爆高升高,兩個附加電離區的範圍擴大,距離拉近。爆高大於約70千米時,兩個附加電離區重疊。短波、中波或長波信號通過附加電離區時,一方面信號減弱甚至完全中斷,另一方面改變電波自電離層反射點的位置,影響預定點的接收。大氣層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能破壞電離層層狀結構,造成電波的漫反射。
核爆炸對無線電通信的影響程度,與核爆炸高度、威力、電波波段和傳播的方式等因素有關。大氣層中威力十幾萬噸梯恩梯當量以下的核爆炸,對短波通信無明顯影響;50萬噸梯恩梯當量核爆炸,可使小範圍內的短波通信信號明顯減弱;百萬噸梯恩梯當量核爆炸,可使通過附加電離區的短波通信中斷達數小時。例如,美國1958年進行的380萬噸梯恩梯當量、77千米爆高、代號為“Teak”的核試驗,爆後爆點周圍近千千米範圍內的無線電網路,在一天內中斷了幾小時。爆高70千米以上時,即使小威力的核爆炸,也可使通過電離層D和E層的高濃度附加電離區的短波通信中斷。
核爆炸產生的核電磁脈衝對長電纜的強耦合將干擾信息載體的電波信號,甚至毀壞發信和收信設備。
通信的主要電磁波頻段是幾百兆赫至幾十吉赫的微波波段,單顆衛星或多顆衛星組成的天基信息網成為通信鏈路的主要組成部分。核爆炸在電離層產生的附加電離對微波波段這一信息載體無影響。但對微波通信鏈路的衛星轉發設備有影響。幾百千米的高空核爆炸的X射線、中子、γ射線和電磁脈衝可能使距爆心幾百千米遠的衛星上未加固的電子轉發設備毀傷;高空核爆炸的β粒子和其他帶電粒子被地磁場捕獲、形成人工輻射帶後,可能使衛星電子設備因總劑量效應和充放電效應而功能失效,其影響時間可能長達數年。
使用多顆通信衛星代替單顆衛星並對通信衛星加固,提高通信的載波頻率,使用埋地的長光纜取代長電纜等,都可以大大提高現代無線和有線通信在核爆炸下的生存能力。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