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業大學(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湖南工大”,位於湖南省株洲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學科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湖南省2011計畫,中國第一個被國際包裝研究機構協會(IAPRI)接納的會員單位、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的主任單位、中國包裝聯合會副會長單位和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
學校的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創辦的株洲師範學校;1979年株洲基礎大學創辦,1987年籌建中國包裝工程學院,1989年更名為株洲工學院;2001年、2004年,湖南城市建設學校、湖南省財會學校先後併入株洲工學院;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由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同年合併了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3853.7畝,館藏圖書284.84餘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63億元;設有22個教學學院和1個獨立學院,開設83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涵蓋56個二級學科,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涵蓋25個學位授權領域;有教職員工2820人,專任教師1835人;全日制學生31464人,其中,研究生314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工業大學
- 外文名: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簡稱:湖南工大·HUT
- 創辦時間:1958年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理工類
- 學校特色:省部共建高校(2018年)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
湖南省2011計畫(2014年)
湖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 - 主管部門:湖南省
- 現任領導:劉望(黨委書記) 、蔣昌波(黨委副書記、校長)
- 本科專業:83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院系設定:22個教學院和1個獨立學院
- 校訓:厚德博學、和而不同
- 校歌:《湖南工業大學校歌》
- 校慶日:9月28日
- 地址:主校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泰山西路88號
東校區: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文化路23號 - 院校代碼:11535
- 主要獎項: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教育部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質量評估“優秀”高校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歷史沿革,合併之前,合併以後,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科學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學術交流,政學產研,文化傳統,形象標識,文化精神,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合併之前
- 株洲工學院
1979年4月,株洲基礎大學創建。
1985年3月,株洲基礎大學更名為株洲大學。
1986年9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在原株洲大學的基礎上籌建中國包裝工程學院(本科),並正式開辦四年全日制本科專業。
1987年12月,籌建中國包裝工程學院,隸屬於中國包裝總公司。
1989年6月,國家教委發文,將“中國包裝工程學院(籌)”正式定名為“株洲工學院”,具有包裝特色的四年制本科高等學校。由中國包裝總公司和湖南省政府雙重領導,以中國包裝總公司為主。
1995年,學校作為首批試點的院校,通過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 湖南城市建設學校
1984年,株洲市城建電視中專創建。
1988年,更名為株洲市中等城鄉建設職業中專。
1992年,更名為湖南城市建設學校。
- 湖南省財會學校
1980年,株洲市財政會計學校創建。
1986年,更名湖南省財會學校。
- 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1960年1月,株洲有色金屬工業學校正式創建,隸屬於冶金工業部。
1961年3月,長沙有色冶金學院147名學生轉入株洲有色金屬工業學校,編為三個大專班。
1962年9月,株洲有色金屬工業學校更名為株洲有色金屬學校。
1969年7月,冶金工業部下文,將株洲有色金屬學校下放由湖南省冶金局主辦,601廠管理。
1971年6月,湖南省革委會批准株洲有色金屬學校復辦,更名為株洲粉末冶金學校。
1978年8月,湖南省革委會發文,株洲有色金屬學校更名為株洲冶金工業學校,由省冶金局和株洲市雙重領導,省冶金局主管,601廠代管。
199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湖南冶金職工大學(1998年創建)併入株洲冶金工業學校,升格為株洲職業技術學院。
2002年,更名為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於湖南省教育廳。
- 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959年,株洲市教師進修學校創建。
1973年1月,株洲市革委會決定成立株洲市教師輔導站,屬市辦中學一級機構。
1978年,更名為株洲市教師進修學院。
1990年,升格為株洲教育學院,隸屬於株洲市政府。
199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文,正式確定株洲市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株洲教育學院。
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株洲教育學院更名為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隸屬於湖南省教育廳。
- 株洲師範學校
1958年,株洲師範學校正式創建。
1959年5月,被列為湖南省屬三十二所中等師範學校之一。
1978年8月,恢復招生並開辦大專班。
1999年6月,併入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合併以後
2001年,湖南城市建設學校併入株洲工學院,變更為株洲工學院科技學院,是株洲工學院的獨立學院。
2003年,株洲工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2003年9月2日,湖南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決定以株洲工學院、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三所學校合併為基礎,籌建湖南工業大學。
2004年8月,株洲工學院又合併原湖南省財會學校,將該校所有資產劃歸湖南工業大學科技學院使用和管理(北院)。
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同意株洲工學院正式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撤銷株洲工學院建制。省政府批准,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併入湖南工業大學。
2008年,湖南工業大學被教育部評定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2009年,湖南工業大學獲批外國留學生招生資格。
2009年,湖南工業大學與英國伍斯特大學進行合作辦學專科項目,獲得湖南省教育廳批准、教育部備案,獲批項目分別為藝術設計、市場行銷、會計3個專業。
2010年,湖南工業大學以優秀成績通過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質量評估。
2012年,獲得“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招生權。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4年,新校區完成全部主體工程的建設,成為湖南省高校校園連體面積最大的校區。
2015年10月,設立“高分子包裝材料與技術工程實驗室”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月,與中車株洲研究所聯合成立湖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學院。
2016年7月,原包裝與材料工程學院的生物系與化學系組建“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冶金工程學院更名為“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原計算機與通信學院的通信工程劃歸電氣學院,計通學院更名為“計算機學院”;財經學院與商學院專業調整,財經學院更名為“經濟與貿易學院”,原思政部改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個別專業轉入交通工程學院,同時新設創新創業學院。原研究生部正式更名為“研究生院”。設立“南京包裝研究院”。
2018年1月13日,湖南工業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揭牌儀式暨人工智慧與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在株洲市舉行。
2018年3月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湖南工業大學簽字儀式在京舉行。
2018年10月,學校入選湖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21年4月29日下午,湖南工業大學電影學院舉行揭牌儀式。
2022年12月,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學科”名單。
2023年11月,湖南工業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站點入選2023年湖南省新獲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設有22個教學學院和1個獨立學院,開設83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經、法、農、教育、藝術等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二級學院 | 專業名稱 |
---|---|
包裝工程、印刷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數字媒體技術實驗班、材料科學與工程 | |
包裝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藝術設計學 | |
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造價、智慧型建造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軟體工程、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 | |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慧型電網實驗班、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 |
生物醫學工程(智慧型醫療實驗班)、生物技術、 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器人工程/智慧型製造與機器人實驗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 | |
數學與套用數學/公費師範生、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物理學/公費師範生 | |
市場行銷、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商務雙語實驗班、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工程/CFA創新實驗班、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卓越ACCA班) | |
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 |
金屬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粉體材料工程 | |
法學 | |
英語、翻譯、日語 | |
體育教育(師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 | |
音樂學/音樂學(師範類)、舞蹈表演 | |
視覺傳達設計(中外合作辦學) | |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智慧高鐵實驗班 | |
- | |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AI創新實驗班)、人工智慧 | |
陶瓷藝術設計、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陶瓷設計與工藝、材料工程技術 | |
湖南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 | - |
城鄉規劃、建築學、環境生態工程 |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涵蓋56個二級學科;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涵蓋25個學位授權領域;擁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內雙一流建設學科”設計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化學、生物與生物化學4個學科躋身ESI全球排名前1%。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學校10個一級學科參加了本次學科評估,進入全國前70%的5個一級學科為:電氣工程(C-)、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生物醫學工程(C)、工商管理(C-)和設計學(C+);未進入全國前70%的5個一級學科為: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和戲劇與影視學。
類別 | 名稱 |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高分子包裝材料與技術工程實驗室 |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 | 綠色包裝與安全 |
一級學科博士點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一級學科碩士點 | |
二級學科碩士點 | 法律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資源與環境保護法學、國際法學、軍事法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翻譯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壓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會計學、企業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與管理、戲劇戲曲學、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設計學、音樂學、舞蹈學、包裝工程(自設)、人居環境設計學(交叉學科) |
專業學位碩士點類別 | 法律碩士、教育碩士、體育碩士、翻譯碩士、電子信息工程碩士、機械工程碩士、材料與化工工程碩士、能源動力工程碩士、土木水利碩士、生物與醫藥碩士、農業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碩士、藝術碩士 |
專業學位碩士點領域 | 法律、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物理)、體育教學、社會體育指導、英語筆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生物技術與工程、農村發展、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物流工程與管理、音樂、廣播電視、舞蹈、藝術設計 |
湖南省重點學科 | 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 |
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 | 設計學(自定) |
湖南省國內一流培育學科 |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
ESI全球排名1% | 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生物與生物化學 |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教職員工2820人,專任教師1835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441人,研究生導師552人;“國家特支計畫”教學名師1人,“芙蓉教學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11人,湖南省“芙蓉學者”3人,“湖南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獲得湖南省傑出青年基金5人,20人進入省“121人才工程”,湖湘青年英才6人,獲得湖南省優秀青年基金資助1人,湖南省優秀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省教學名師3人,省優秀研究生導師7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81人,9人進入省學科帶頭人行列,27位教師獲得二級教授崗位聘用資格,聘有兩院院士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
類別 | 名單 |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 唐未兵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 唐未兵、劉躍軍 |
全國優秀教師 | 劉初生、朱和平、黃賢明、劉亞雲 |
湖南省教學名師 | 朱和平、胡立和、瞿遂春、劉亞雲、王漢青 |
湖南省教學能手 | 鐘澤輝、劉波、孫曉、榮曼生、張同標、彭利元、劉偉生、言嵐、石紀虎、王志勇 |
湖南省優秀教師 | 明興祖、肖伸平、聶毅、郝喜海、劉初生、瞿遂春 |
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 | 王漢青、丁澤良、朱和平、湯建新、龍永紅、李軍林、張昌凡、鄭堅、彭濤、蔣隆敏、陳藝鋒、劉躍軍、湯建新、陳晗、陳雄、易棉陽、許建雄、李松、陳一、陳衛華、袁誌慶、曾廣勝、曾紅兵 |
級別 | 團隊名稱 | 團隊負責人 | 獲批時間 |
---|---|---|---|
國家級 | 包裝自動化專業方向教學團隊 | 朱和平 | 2010年 |
省級 |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王漢青 | 2008年 |
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團隊 | 劉亞雲 | 2008年 | |
包裝自動化專業方向教學團隊 | 朱和平 | 2010年 | |
包裝設計專業方向教學團隊 | 朱和平 | 2009年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實踐教學示範中心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09門,省級精品課程17門。
類別 | 名稱 |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藝術設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印刷工程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 視覺傳達設計、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體育教育、數字媒體藝術、產品設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數學與套用數學、市場行銷、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翻譯、包裝設計、包裝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法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會計學、工商管理、廣告學、音樂學 |
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 | 電子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土木工程、環境設計、印刷工程、冶金工程、環境生態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網路工程、金融工程、財務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化學、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英語、漢語言文學、金屬材料工程、城鄉規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湖南省特色專業 | 通信工程、工業設計、包裝工程、套用物理學、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印刷工程、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湖南省重點專業 | 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藝術設計、自動化、廣告學、電子信息工程、漢語言文學、體育教育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包裝容器結構設計與製造、單片機套用技術、數控加工技術 |
湖南省精品課程 | 包裝容器結構設計與製造、現代設計史、空調工程、單片機套用技術、數控加工技術、包裝設計基礎、數控技術、土力學、電磁學、現代教育技術、綜合英語、健美操、田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動控制原理、設計策劃與管理、線性代數、英漢筆譯、C程式語言設計等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包裝藝術設計實驗教學中心 |
湖南省基礎課示範實驗室 | 電工電子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 |
湖南省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 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現代傳播技術實踐教學中心、包裝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心、力學實踐教學中心 |
湖南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湖南省印刷媒體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電氣信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十二五”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產品設計 |
湖南省“十二五”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產品設計、自動化 |
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實驗室建設項目 | 體適能康復實踐基地建設項目、運動機能評定與技術診斷科研平台建設項目、體質健康促進平台、土木工程實驗室、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室等 |
- 教學成績
截至2024年1月,學校共承擔國家級教改項目10項,省部級教改項目235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1項。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獲獎年度 |
---|---|---|
師專數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2年 |
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5年 |
適應經濟發展需要,重在學生能力培養 |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 1989年 |
教學領域中競爭機制的研究與實踐 |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 1993年 |
師專數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1年 |
高師本科課程設定與基礎教育接軌的研究與實踐 |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1年 |
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3年 |
高校電類專業創新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4年 |
以提升本科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目標,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6年 |
高職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與實踐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6年 |
地方性院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 2008年 |
本科教學工作自評自建的方法與途徑研究和實踐 |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10年 |
基於套用型人才培養的機械大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10年 |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擁有“先進包裝材料研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全國包裝廣告研究基地”2個國家級科研平台,擁有“生物醫用納米材料與器件”“生物質纖維功能材料”等9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擁有2個湖南省工程實驗室、4個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3個湖南省高等學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以及“產品包裝創新工業設計中心”“包裝設計藝術與技術研究基地”等47個省部級科研平台;與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株洲市霞灣建材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組建“建築牆體節能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聯合建設了“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和“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科研平台類型 | 平台名稱 |
---|---|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綠色化學與生物納米技術套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智慧型感知與網路化控制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高壓水射流湍流套用技術及設備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
先進包裝材料與技術湖南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 | |
中國包裝總公司重點實驗室 | 包裝新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
湖南省工業設計中心 | 湖南省產品包裝創新工業設計中心 |
中國包裝總公司設計中心 | 中國包裝總公司包裝設計專業中心 |
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 交流控制與智慧型交通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
工業廠房污染治理及裝備研發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 |
湖南省生態人居環境設計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 |
湖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現代包裝設計理論與套用湖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包裝經濟研究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包裝設計藝術與技術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
現代包裝設計理論與套用基地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
湖南省產學研基地 | 湖南省高校“軌道交通自動化”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湖南省高校“新材料研發”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
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 建築節能與環境控制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
軌道交通自動化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 |
先進包裝材料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 |
院士工作站 | 智慧型感知與信息處理 |
湖南省科技創新團隊 | 綠色化學及關鍵技術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何農躍) |
高分子包裝材料與技術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劉躍軍)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學校公開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514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823篇;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08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1項、重點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477項;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項(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3項(其中一等獎2項),湖南省自然科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73項,專利977項。學校牽頭主持承擔的“特殊室內環境淨化關鍵技術與成套設備產業化開發”項目,獲2010年省科技廳第三批重大科技專項。“冬冷夏熱地區節能關鍵技術與示範”獲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的立項資助。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6年12月湖南工業大學圖書館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282萬冊,其中,中外文紙質圖書212萬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8.3萬冊,電子圖書62萬冊,常用中外文資料庫65個,數字資源總量達30TB,自建特色資源庫名人藏書室和包裝文獻閱覽室。
- 學術期刊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由湖南省教育廳主管、湖南工業大學主辦的學術型期刊( 雙月刊),於1987年創刊。主要欄目有冶金技術、計算機技術、土木工程、基礎理論、套用技術等。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湖南省教育廳主管、湖南工業大學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96年,雙月刊,獲第二屆湖湘優秀出版物稱號,是湖南省雙十佳期刊。特色欄目有城市低碳經濟研究、湖南作家作品研究、宗教文化藝術研究、湘東歷史文化研究,常設欄目有法學研究、哲學研究、政治學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文學研究、歷史學研究、語言文字學研究等,不定期地開設熱點問題相關理理論研究。
《包裝學報》
《包裝學報》(《Packaging Journal》)是由湖南省教育廳主管、湖南工業大學主辦的學術型期刊(季刊),於2009年10月創刊。主要欄目有基礎研究、設備及過程控制、運輸包裝、商品包裝鏈循環、銷售包裝、綠色包裝、文化與教育、發展論壇等。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合作交流
學術交流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阿克倫大學,英國德比大學、林肯大學,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套用科技大學,韓國水原大學,日本聖泉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坦尚尼亞尼爾森·曼德拉非洲科技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國外境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關係。
政學產研
截至2024年1月,學校在廣東省建立了東莞包裝學院,作為學校在沿海地區的實踐教學基地和人才服務視窗;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聯合研究中心”通過對全國近百個城市的調查,完成了中國低碳城市排名這一重大科研項目,從2011年開始每年對外聯合發布《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綠皮書》;與株洲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全面科技合作協定,並組織11個項目負責人與株洲市有關單位簽訂產學研合作協定;與株洲中車時代集團及株洲清水塘循環經濟示範區等國內知名高科技企業和國家重點建設區域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學校還承辦了“2010北京國際包裝博覽會·中國包裝教育展”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2023年7月31日,湖南工業大學與湖南基礎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簽約及授牌儀式在長沙舉行。
2023年9月訊息,湖南工業大學東莞包裝研究院在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經濟發展局舉行揭牌儀式。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主體部分為“蓮蓬”造型。蓮花是湖南省的省花,而做為孕育,呵護花籽的蓮蓬,用來比喻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高校。蓮蓬邊緣圍繞著蓮子,象徵學校育人成材,桃李滿天下的美圓願景;同樣預示出湖南工業大學多學科性的辦學方式。蓮蓬中間是古體“包”字,外框是人裡面象是一個孩子,象徵學校象母親一樣愛護每一位學生,更顯示出學校將延續一直以來以“包裝設計”為特色的辦學特點。五行之中,南朱雀代表紅色。株洲位於中南並不位於正南。所以標誌顏色取紫紅色。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底長方形旗幟,中間印有黃色毛體校名,校名正上方配以黃色學校徽志。
文化精神
- 校訓
厚德博學、和而不同
“厚德”,出自《易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即廣厚之德,猶如“大德”;大地具有廣厚之德,氣勢厚實和順,故能載生萬物。與此相對應,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對於學校學生,“厚德”就是要在“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礎上,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博學”,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從“博學”到“篤行”,主要是用來勉勵莘莘學子的。學子們要在具有廣博的知識、較寬厚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涉獵相關學科、相關領域的知識。
“和而不同”,語出《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從哲學意義上講,“和”是和諧,是統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內在的;“同”是具體的,外在的。“和而不同”,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它的基礎首先是有“不同”,有了“不同”,經過交流、溝通和協調,才可能達到內在的和諧統一。與此同時,只有在大目標不衝突的前提下,承認差異,包容差異,乃至尊重差異,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榮,表現出廣博的文化寬容與文化共享的情懷。從另一層面上來說,“和而不同”之意首先是講和諧,講團結,講大局;其次,在“和”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思維,可以有獨立的思考和思想,不人云亦云,墨守成規,只有這樣才能有創新和創造,才能培養更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和大師。
校訓“厚德博學、和而不同”,實事求是地從學校發展歷史實際出發,綜合了學校各校區的辦學傳統、文化底蘊、辦學特色和教育目標,立足了學校的新任務、新目標、新形象,能激勵和勸勉教師和學子們,同時也能體現學校的辦學原則與目標,體現了學校精神的核心和靈魂,概括了學校的整體價值追求,反映了學校的獨特氣質和雍容高雅的名校風範。與此同時,校訓大氣、簡練、通俗、易記。
- 校風
明德、精業、求實、創新
“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義,包含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的意義,合乎學校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語出《禮·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見《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大學的根本宗旨,首先在於了解和彰顯人性固有的內在道德光明,然後必須親近人民並竭盡全力為之服務,最後則要通過個人修身與社會實踐,使社會和人都臻於和諧圓滿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精業”,是“業精”轉化而來。“業精”出自韓愈的《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可見,學習要在博的基礎上求精,在精的基礎上又不斷的創新,使每個學生都有一技之長。業精是博厚的繼承和發展,在博的基礎上求精、求新,體現一種求實創新精神。而“精業”是一種動態的學習過程,一種發展的求索之境,是在業精基礎之上有著更深遠的哲學意義和指導意義。
“求實”,就是講求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時制宜,求真務實。它要求師生員工對工作、學習和生活要有認真、細緻、嚴謹、紮實的態度和作風。以腳踏實地的態度來對待工作;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學術;以誠心向學的態度來對待學業;以執著不懈的精神來追求真理。反對敷衍塞責、馬虎應付的態度和輕率浮躁、疲塌懶散、急功近利的作風。不弄虛作假,不貪圖虛名,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唯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紮實的功夫,在實中求業績、求學問、求精進,以形成良好的校風和校園文化。
“創新”,意出《大學》引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與學校創建湖南省一流、中國知名大學的現代辦學理念一致,同時又與上面的“求實”形成一脈相傳的意蘊。
校風“明德、精業、求實、創新”反映了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思想、辦學精神、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有利於推動學校統一辦學精神的形成,促進辦學特色氛圍的形成,推動學校校園精神的形成。整體來看,校風精練、厚重,具有特色和個性。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中共株洲市教師輔導站黨支部書記 | 劉述初 | 1972.初-1973.8 |
中共株洲市教師進修學院黨支部書記 | 李文宗 | 1978.5-1984.3 |
中共株洲市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 | 羅永虎 | 1985.8-1986.4 |
中共株洲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 劉鐵奇 | 1991.12-1994.11 |
中共株洲師範學校黨支部書記 | 孟繁久 | 1978.11-1984.3 |
趙家耀 | 1984.6-1985.11 | |
中共株洲師範學校黨委書記 | 李運開 | 1986.9-1991.12 |
張巨源 | 1992.3-1994.12 | |
彭雪開 | 1994.12-1999.6 | |
中共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 | 向紹祖 | 1999.7-2007.12 |
侯清麟 | 2007.3.28- | |
株洲市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主持工作) | 羅傳衛 | 1959.9-1978.4 |
株洲市教師輔導站革委會主任 | 丁亞辛 | 1972.初-1973.8 |
李文宗 | 1973.8-1978.4 | |
株洲市教師進修學院院長 | 丁亞辛 | 1981.6-1983.6 |
李開廣 | 1986.4-1988.7 | |
羅永虎 | 1985.8-1986.4 | |
鄭健豪 | 1988.7-1990.3 | |
株洲教育學院院長 | 鄭健豪 | 1990.4-1994.11 |
劉富喜 | 1994.11-1998.4 | |
陳天星 | 1998.4-1999.6 | |
株洲師範學校校長 | 文子奎 | 1966.4-1983.11 |
張巨源 | 1985.12-1992.3 | |
葉震琪 | 1992.3-1999.6 | |
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范進軍 | 1999.7- |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中共株洲有色金屬學校黨總支書記 | 雷秀清 | 1960.2-1969.7 |
李為安 | 1963.6-1964.3 | |
喻立清 | 1969.7-1970.11 | |
中共株洲粉末冶金學校黨總支書記 | 胡慶滿 | 1971.12-1980.4 |
中共株洲冶金工業學校黨委會書記 | 王葉華 | 1980.4-1984.9 |
彭代隆 | 1985.7-1998.8 | |
中共株洲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書記 | 彭代隆 | 1998.8-1999.7 |
周雄文 | 1999.7-2002.2 | |
中共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書記 | 周雄文 | 2002.3- |
株洲有色金屬學校校長 | 苑洪波 | 1960.2-1964.12 |
智希言 | 1965.1-1966.1 | |
許敦松 | 1966.1-1966.8 | |
株洲有色金屬學校革委會主任 | 田潤科 | 1970.10-1971.9 |
株洲粉末冶金學校革委會主任 | 智希言 | 1971.9-1975.9 |
株洲粉末冶金學校革委會第一副主任 | 胡慶滿 | 1975.10-1980.3 |
株洲冶金工業學校校長 | 王葉華 | 1980.4-1984.9 |
鄒瑞芝 | 1984.9-1993.7 | |
譚鏡星 | 1993.7-1997.9 | |
劉太剛 | 1998.1-1998.8 | |
株洲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 劉太剛 | 1998.8-2002.2 |
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 劉太剛 | 2002.2-2007.4 |
王漢青 | 20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