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演變
基本字義
1. 燒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門,火柴,木柴等。
2. 燒柴祭天:“柴於上帝”。
3. 瘦,不鬆軟:柴雞,柴心兒。
4. 姓。
5.方言,蘆葦的意思。
詳細字義
1. 形聲。從木,從此,此亦聲。“此”本義為“就餐”。“木”與“此”聯合起來表示“邊燒邊吃的時候在手頭的
束薪”。本義:爐灶或篝火旁擺放的束薪。
2. 同本義
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柴。——《禮記·月令》
3. 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
4. 又如:
柴荊(鄉里用木板、荊條編制而成的門);柴禾,用來點火、取暖(木柴;柴火;柴草);木柴;劈柴;柴水(打柴汲水);
柴市(木柴交易處);
柴山(生長矮小灌木雜草的山)。
5. 枯枝,老木。如:
柴立(有如
枯木的站立。也用來形容人清瘦的樣子)。
6.
姓氏。源於炎帝的姜姓,出自春秋時期
齊文公十八世孫
高柴,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高柴的孫子以祖父的名字為姓,叫柴舉。柴舉的後代就以柴為姓,世代相傳。柴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山西多此姓,其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柴姓的百分之十三,另外,河北亦多此姓,兩省柴姓約占全國漢族柴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如今柴姓人口一百三十五萬多人,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7. 燒柴祭天。後又寫作“祡”。
其他讀音
柴 zhài
1. 編木維護四周
周武王乃封
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柴箕子之門。——《
淮南子》
3. 覆蓋
掘新井而柴焉。——《管子》
4. 阻塞;閉塞
5. 又如:柴門(杜門,閉門);
柴路(堵塞道路);
柴塞(堵塞)。
常用詞組
1. 柴草 cháicǎo
做燃料用的草、木;柴禾。
青海省西北部的
內陸盆地,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西部有許多低山和大片流動沙丘。“
柴達木”蒙古語即鹽澤之意。盆地中央有中國最大的鹽湖
察爾汗鹽湖,還有煤礦、鉛鋅礦和石油。
3. 柴刀 cháidāo
伐木打柴用的刀。
4. 柴火 cháihuo
能燃燒以提供熱量的樹枝、秸稈、雜草等。
腿上無茸毛、所生的蛋缺乏光澤的雌雞。
6. 柴門 cháimén
用零碎木條木板或樹枝做成的門,舊時也比喻貧苦人家。
7. 柴米 cháimǐ
燒柴與稻米。
8. 柴米油鹽 cháimǐ-yóuyán
泛指日常生活用必需品。
9. 柴油 cháiyóu
從石油中分餾出來的一種燃料油,揮發性較潤滑油高,較汽油低。
10. 柴油機 cháiyóujī
用柴油做燃料的內燃機。
方言集匯
粵語:caai4
客家話:[東莞腔] cai2 [
沙頭角腔] cai2 [客英字典] cai2 ciau2 [
海陸豐腔] cai2 ciau2 [梅州腔] cai2 [
陸豐腔] ciau3 [客語拼音字彙] cai2 [
寶安腔] cai2 [台灣四縣腔] cai2 ceu2 ciau2[浙江台州腔]sa
俚語
“柴”(chai),出自河南周口,泛意“自戀,自以為是”,例“你真柴!”有親昵的意味
漢英互譯
bavin brushwood firewood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士佳切《集韻》《韻會》鉏佳切《正韻》牀皆切。音近豺。《說文》小木散材。《禮·月令》收秩薪柴。《注》大者可析謂之薪,小者合束謂之𡘌。
又燔柴曰柴。《書·舜典》至於岱宗柴。《傳》祭天告至也,祭時積柴其上而燔之也。
又《說文》徐鍇曰:師行野次,豎散材為區落,名曰柴籬。後人語譌轉入去聲。
又別作寨,非是。
又塞也。《莊子·天地篇》趣舍聲色,以柴其內。
又護也。《淮南子·道應訓》柴箕子之門。
又邑名。《前漢·地理志》高柴屬泰山郡,柴桑屬豫章郡。
又姓。《姓譜》望出平陽,齊文公子高之後。
又《集韻》鋤加切,音查。小木也。
又《類篇》杈宜切,音差。柴池,參差也。《張揖·上林賦》作柴虒。《注》不齊也。
又《說文》作㧘。《集韻》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積也,謂積禽也。《詩·小雅》助我舉柴。
又《集韻》一曰搣,頰勞也。
又仕懈切,音砦。柴藩落也。
又士邁切,音寨。義同。
又葉七何切,音蹉。《劉向·九嘆》折芳枝與瓊華兮,樹枳棘與薪柴。掘荃蕙與射干兮,耘藜藿與蘘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