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籬,拼音是zhài lí,是漢語辭彙,解釋為木柵欄,藩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籬
- 注音:ㄓㄞˋ ㄌㄧˊ
- 拼音:zhài lí
- 釋義:木柵欄,藩籬
例句:《說文·木部》“柴” 宋 徐鉉 等註:“師行野次,豎散木為區落,名曰柴籬。後人語譌,轉入去聲,又別作寨字,非是。”
宋 林逋 《小圃春日》詩:“岸幘倚微風,柴籬春色中
柴籬,拼音是zhài lí,是漢語辭彙,解釋為木柵欄,藩籬。
柴,漢字讀作chái,一般泛指木柴,小木散材,姓氏等。另通“寨”,讀作zhài,意為防守的柵欄籬障。台州方言裡“柴”讀作sa第四聲 “柴吞伐”就是欠揍了的意思...
柴姓,中華姓氏,部分源於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時期齊文公十八世孫高柴,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來源一為姜姓,一為蒙古族。柴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山西、...
詩文為:“餐桌無葷得意素,灶口無柴籬遭殃,婆媳同吃一碗飯,父子換穿一條褲。” [1] 參考資料 1. 崔成德主編.《朝鮮文學藝術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
圖的上部一輪皓月掛於樹梢,古松下面是一間茅屋,柴籬圍護,小徑通河,小舟傍岸,主賓相揖而別,情狀謙恭,依依不捨之情由然而生。 [1] ...
作者唐 秦系詩詞正文閒閒麋鹿或相隨,一兩年來鬢欲衰。琴硯共依春酒瓮, 雲霞覆著破柴籬。注書不向時流說,種藥空令道者知。 久帶紗巾仍藉草,山中那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