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原地區)

柳州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原地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柳州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原地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北,北與湖南懷化地區(現懷化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交界,東與桂林地區(現桂林市)接壤,西與河池地區(現河池市)毗鄰,南鄰南寧地區和貴港市,總面積2.68萬平方公里。截止2002年撤銷前,柳州地區轄9個縣和1個縣級市。截止1995年,地區總人口387.9萬人。

2002年,柳州地區撤銷,改設來賓市,原柳州地區轄三江融安融水鹿寨4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州地區
  • 外文名:Liuzhou prefecture
  • 行政區劃代碼:452200(原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別地區(歷史政區)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北
  • 面積:26811 km 
  • 下轄地區:9縣1縣級市
  • 政府駐地:柳州市柳北區友誼路5號(現來賓市人民政府駐柳州管理處) 
  • 電話區號:0772
  • 郵政編碼:545000(柳州地區行署駐地柳州市郵編)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387.9 萬(1995年) 
  • 車牌代碼:桂G 
建制沿革,封建時代,中華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

建制沿革

封建時代

秦朝,柳州地區全域屬桂林郡地域。
漢朝,高祖3年至元鼎5年(前204年~前112年)屬南越國地;元鼎6年後屬鬱林郡地。
三國吳鳳凰3年(274年),置桂林郡。
兩晉時期,分屬桂林郡、鬱林郡。
南北朝時期,宋、齊置桂林郡、馬平郡、齊熙郡;梁、陳置龍州、東寧州。
隋朝,分屬象州、融州。
唐至五代十國,分屬柳州、象州、融州、嚴州、羈縻芝州、思剛州。
宋至元,分屬柳州、象州、融州。
明朝,屬廣西布政使司柳州府。
清朝,屬廣西省柳州府。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52年)3月1日,設柳州府,下轄馬平、雒容、柳城、羅城、融縣、懷遠、來賓、象州(同年改為象縣)等8個縣。武宣縣屬潯州府;遷江縣屬武鳴府;忻城土縣屬慶遠府;中渡廳改中渡縣,屬桂林府。
民國2年6月,裁柳州府,設柳江道,領馬平、柳城、融縣、懷遠(民國3年易名三江縣)、羅城、雒容、象縣、來賓、遷江、宜山、河池、天河、思恩、安化等14個縣和南丹土州、忻城土縣及永順正、永順副、永定等3個長官司。武宣縣屬鬱江道(民國3年改屬蒼梧道);中渡縣屬灕江道(民國7年改屬桂林道)。
民國13年,劃永福縣寨沙、鹿寨、黃冕3個區置榴江縣,縣治寨沙,屬桂林道。
民國16年11月,廢除道制,原柳江道各縣直屬於廣西省政府。
民國17年2月,改忻城土縣為忻城正縣。
民國19年9月,建立民團制度,廣西省內劃定12個民團區,統籌黨、政、軍事務。柳州民團區轄馬平、柳城、融縣、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縣、來賓等9縣。忻城屬宜山民團區,遷江屬賓陽民團區,武宣屬蒼梧民團區。
民國21年4月6日,廣西全省12個民團區合併為6個民團區,柳州民團區與宜山民團區合設為柳慶民團區。
民國23年3月10日,將民團區改為行政監督區;同年11月,柳州行政監督區來賓縣劃歸南寧行政監督區,象縣劃歸梧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25年10月,梧州行政監督區劃出桂平、貴縣、象縣、武宣等9縣設潯州行政監督區;11月柳州行政監督區劃宜山、忻城等8縣設慶遠行政監督區。
民國28年2月,柳州行政監督區更名為廣西第四行政監督區,下轄柳江、柳城、融縣、三江、羅城、中渡、雒容、榴江、百壽等9縣。象縣、武宣、來賓、遷江屬第五行政監督區;忻城屬第七行政監督區。
民國29年7月,柳州改為廣西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專署),轄縣未變;來賓、武宣、象縣、遷江屬第五區專署;金秀成立警備區署;忻城屬第七區專署。
民國31年3月,將第四區和第七區合併為廣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下轄柳江、柳城、雒容﹑榴江、中渡、融縣、三江、羅城、天河、宜山、忻城、宜北、思恩、河池、南丹、象縣、遷江、來賓等18個縣;百壽縣改為省政府直轄;武宣屬第三區。
民國31年7月1日,設立金秀設治局(治所在今金秀鎮),以平南縣羅香、羅運、平竹3鄉,蒙山縣古樸、嶺祖2鄉,修仁縣永寧、崇義2鄉,象縣東北、東南2鄉和桂平縣木山鄉置。直屬廣西省政府。
民國33年11月,廣西省劃為桂北、桂東、桂南、桂西4個行政公署。桂北行政公署(駐柳州)下轄桂林、柳州兩區。民國34年(1945年)7月28日,桂北公署撤消。
民國35~36年,廣西省第二區下轄柳江、柳城、中渡﹑榴江.雒容﹑象縣、來賓,遷江.忻城、宜山、河池、南丹、天峨、思恩、宜北、天河、羅城、融縣、三江、金秀設治局等19縣1局,武宣屬第三區(梧州)。
民國36年,金秀設治局因財政困難等原因而裁撤(復設警備區),各鄉區域分別歸原屬各縣管轄。
民國38年7月,各區轄縣重新調整:將二區之武宣、來賓、象縣,三區之桂平、平南,九區之貴縣劃出另設十三區(駐桂平縣桂平鎮)。將二區之三江、融縣,八區之百壽、龍勝,十區之羅城劃出,另設十五區(駐融縣長安鎮),廣西第二區下轄柳江、柳城、雒容、中渡、榴江、忻城等6個縣。遷江縣屬南寧區。

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2月9日,柳州行政區專員公署在柳州市正式辦公。
1950年2月,柳州行政區改稱柳州專區,屬桂北行政區;柳州市改省轄市。
1951年3月,桂北行政區撤銷,柳州專區屬省直轄。
1952年8月,柳州專區併入宜山專區。
1952年12月,桂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宜山專區更名為宜山地區,屬桂西壯族自治區。
1956年2月,桂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桂西壯族自治州,宜山地區隸屬未變。
1956年12月,桂西壯族自治州撤銷,宜山地區復名宜山專區,改屬廣西省直轄。
1958年3月,撤銷廣西省,設立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原廣西省行政區域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宜山專區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
1958年6月,宜山專區改為柳州專區,專區公署遷至柳州市,並受自治區委託領導柳州市工作。
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重新改為自治區直轄。
1965年5月18日,由柳州專區析設河池專區。
1971年,柳州專區更名柳州地區。
2002年,撤銷柳州地區,設立來賓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2月9日,柳州行政區專員公署在柳州市正式辦公,下轄柳州市和柳江、柳城、榴江、雒容、融縣、百壽、象縣、武宣、來賓、三江等縣及中渡行政辦事處。遷江、忻城兩縣屬武鳴專區。
1950年2月,百壽縣劃歸桂林專區。10月成立中渡縣。
1951年6月,中渡、榴江、雒容3縣合設鹿寨縣
1952年5月,設大瑤山瑤族自治區,時屬平樂專區。8月,柳州專區與宜山專區合併,宜山專區下轄宜山、羅城、天河、環江、河池、南丹、天峨、忻城、都安、柳江、柳城、象縣、武宣、來賓、融安、三江等15個縣;鹿寨縣劃歸桂林專區。9月,武宣、象縣2縣合設石龍縣;融縣更名融安縣。11月,撤銷賓陽專區遷江縣,併入來賓縣;由融安羅城三江三縣部分地區析設大苗山苗族自治區。12月,三江縣改設三江侗族自治區。
1953年4月,都安縣劃歸桂西壯族自治區(後改為邕寧專區);天河縣撤銷,併入羅城縣
1956年9月,大苗山苗族自治區、大瑤山瑤族自治區和三江侗族自治區分別更名為大苗山苗族自治縣大瑤山瑤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
1958年,桂林專區鹿寨縣、平樂專區大瑤山瑤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專區管轄。
1960年5月,石龍縣更名為象州縣
1962年3月,武宣象州2縣重新分設。
1965年5月,析設河池專區,河池、環江、宜山、天峨、南丹羅城等6縣由柳州專區改隸河池專區。
1966年4月,大苗山苗族自治縣、大瑤山瑤族自治縣分別更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
1981年6月,析來賓縣北泗鄉,設縣級合山市
1983年10月,柳江縣柳城縣等2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2002年9月,撤銷柳州地區和來賓縣,設來賓市興賓區,來賓市轄原柳州地區忻城象州武宣金秀4縣和興賓區,代管合山市。原柳州地區的鹿寨融安融水三江4個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區劃詳情

截止2002年撤銷前,柳州地區轄9個和1個縣級市。地區行政公署駐柳州市柳北區友誼路5號。
柳州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原地區)
柳州地區行政區劃圖
柳州地區縣級行政區一覽表
2001年行政區劃代碼
縣(縣級市)
縣級人民政府駐地
452201
452223
452224
452225
452226
來賓鎮
452227
452228
452229
452230
452231
參考資料來源:
除上述正式行政區劃外,柳州地區在鹿寨縣雒容鎮設有一個功能區:古亭山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柳州地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北,居北緯23°19′~26°04分,東經108°24′~110°28′之間。東北與湖南懷化地區(現懷化市)交界,西北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接壤,東臨桂林地區(現桂林市)和梧州地區(現梧州市),西毗河池地區(現河池市),南與南寧地區馬山上林賓陽3縣(現屬南寧市)及貴港市相連,環抱柳州市。柳州地區行署駐柳州市。土地面積26811平方公里,占廣西面積11.32%。
地委大院(友誼路)

地貌

柳州地區的北部為雲貴高原的東南緣,東部是駕橋嶺大瑤山,中部和西南部為岩溶地貌、丘陵及河谷平原。地勢大致為北部、東部高,中部及西南部低。境內江河縱橫,均屬西江水系。按地貌形態、海拔高度和切割深度,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岩溶地區,其中以山地為主。

水文

柳州地區水系發育,河流面積33264.45公頃,占地區水域總面積61.51%,但徑流量分布不均勻。在時間上,汛期徑流量約占全年徑流量80%。在空間上,柳州北部徑流係數為0.6~0.8,柳東0.6~0.7,高於地區平均數(0.56);柳中、柳南的岩溶地帶只有0.45~0.55。柳江含沙量較低,紅水河含沙量為柳江的5.5倍。
地表水主要為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地區內總集水面積31956平方公里(含柳州市,柳江縣),其中65%地面集水區屬西江一級支流柳江,32.6%屬西江幹流紅水河及黔江,2.4%(金秀流入外地區諸小河)屬西江及其幹流潯江。水系多呈樹枝狀分布,大小河流共301條,總長9800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31公里,其中集水面積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條,50~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51條,25~50平方公里的河流105條,25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36條。
柳州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原地區)
柳州地區主要河流多年平均水文數據

氣候

柳州地區地處中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地帶。受季風環流的影響,夏季盛行溫暖濕潤的海洋氣團,冬季多寒冷乾燥的大陸氣團,故夏長冬短,雨熱同季;年溫差大,日溫差小;冬春氣溫日際變化大,氣溫垂直差異大於緯度差異;春溫低於秋溫,冬春熱量不足;氣候資源地域差異大,早、澇、寒等災害頻率也較高。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柳州地區土地總面積286.11萬公頃,占廣西土地總面積11.31%,在廣西8個地區中居第四位。1950年人均土地面積1.70公頃。1985年0.79公頃,低於全國人均(0.91公頃),高於廣西人均(0.61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093公頃,居廣西首位。1995年人均土地面積0.74公頃。其中,適宜種養及城鄉基本建設等可以利用的面積占總面積91.16%。

水資源

柳州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596毫米。地表面積為2.68萬平方公里,全年總降水量為427.9億立方米,其中一部分在境內地表河形成徑流,平均年徑流248.54億立方米;—部分滲入地層形成地下水,年平均水量9.02億立方米。總計水量257.56億立方米,占廣西水資源總量(2271.6億立方米)的11.34%,為全國水資源總量(26500億立方米)的0.97%。1951年平均每人有水量為16125立方米,1985年7358立方米,1990年6822立方米(按當年7月1日人口計)。高於廣西人均(5378立方米)26.85%,也高於全國人均(2938立方米)128.70%。
另外,從柳州地區外流人過境水1020.45億立方米(含柳州市及所轄縣)。
柳州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原地區)
柳州地區水資源

礦產資源

柳州地區礦產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稀有分散放射元素、煤、冶金輔助非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建築材料非金屬共7類,50個礦種,占廣西礦種總數35.21%;已探明的礦種31個,占廣西已探明礦種總數25.2%。鐵、錳、銅、煤等主要礦產分布相對集中,但品位不高。耐火粘土、蛇紋石、石棉、熔劑石灰石、大理石等,保有儲量在廣西占較大比重(74~100%)外,其它主要礦種保有儲量均在30%以下。

人口民族

根據《柳州地區志》記載,截止1995年,柳州地區人口為387.9萬。截止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柳州地區民族有漢、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傣、黎、畲、高山、水、土、仫佬、毛南、仡佬、錫伯、京等共26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