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術(日本柔術)

柔術(日本柔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日本柔術是一種古老的日本武術,在日本廣義的指徒手的武術,又可以指中心精神是避免對方的攻擊力量,並轉化為制服敵人的技術,被古代的武士們將它發揚光大,創造“柔術”,意為“以柔克剛”之術。柔術據說是起源自古代戰場上的廝殺,當時的戰鬥是穿著鎧甲來進行的,最初是類似相撲的二人插手合抱的形式,後來隨著技術發展,出現擰手腕、肘關節、倒身摔等。又有許多不同的流派,各種流著重在不同的技巧(如:拋、摔、錨定、鎖等)。現代的柔道合氣道均演變自柔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柔術
  • 含義:一種古老的日本武術
  • 特點:指徒手的武術
  • 別稱打手、縛打、捕手術
名稱,起源,柔術的發展,柔術起源,柔術流派,

名稱

柔術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名稱,如打手、縛打、捕手術、小具足、拳術、和術、鎧組討、體術等等。其中的鎧組討即穿著甲冑對打,小具足指裝備短刀對打。至於柔術這個名稱則大約在江戶時期才出現。

起源

柔術是源於日本的一種徒手技擊武術,起源於奈良時代的“相撲搏鬥”(不是現代相撲),從足利時代開始,日本國內持續的內戰促進了各種武技的發展,柔術在武器技擊方面逐漸發軔。到了相對和平的安土或桃山時期,各種武技的徒手技術得到極大的發展,“kumi-uchi”被認為是現代柔術的雛形。德川幕府時代,人們被禁止攜帶武器,因此專心發展徒手格鬥技術,“jujitsu”(柔術)開始取代“kumi-uchi”,成為柔術的專用語。這些戰鬥技術成為封建統治者在戰場使用的、武士階層擅長的格鬥技。

柔術的發展

巴西柔術源於日本柔術,柔術擁有大量格鬥技術,包括打、投、關節技及絞殺技。“Jujutsu”柔術的意思為“柔的法則”,它適用於所有日本武術體系,“柔”即利用靈活性。柔術的特點在於充分利用槓桿,而非與對手抗力、比力。柔術練習者會選擇使用技術,讓對手屈服或耗盡其體力,最終將其制服。然而,在古時柔術被視為次要的格鬥術。因為多數武士首先使用刀劍,並將刀劍術視為最重要的武術。因此,日本柔術形成多種打鬥體系,各自體現一部分最原始的技術及策略。有兩個例子,柔道,側重於摔;而空手道則重視踢、打。
江戶時代(1603~1867),隨著日本內戰的結束,柔術開始流行起來。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武士們已精通武術,在戰爭中使技藝更精湛。勞動階層出現了,柔術成為日常的必需品,許多技術開始適用於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情況,在戰場上使用的柔術也在賭館、市場、茶樓中使用。19世紀,柔術已成為成形的徒手格鬥術,用來對付持械或徒手的對手,有些側重於地面扭斗,有些則重視踢打。19世紀以來,日本共有700多種柔術門派。
戰爭對柔術發展起了很大影響,將打鬥術變成武藝,並帶來技術的革新。由於缺少實戰機會,很多柔術派別逐漸失去了實用性。沒有了戰爭,武士階層及戰鬥性武術也不再需要,剩下的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自衛術。很多柔術學校開始推行現實的訓練方法,而其他的柔術學校只有關門了。在Meiji復興後(1868~1912),戰鬥性質的柔術已在日本幾乎消聲滅跡,令人感到幸運的是,有幾位德高望重的大師將柔術從失傳的邊緣拯救出來。
嘉納治五郎創立的講道館柔道,就是主要吸取了起倒流投技和天神真揚流寢技的特色作眾技術的基礎。由於柔道不提介用站立擒跌技和有限度使用地上擒固技,因而由生拎的實戰轉眾體育的摔跌眾主和有限制的擒固競技運動。天神真揚流的實戰生擒特色就是連續的"拎跌擒"和"摔跌擒",從站立擒跌技或摔跌技開始,轉到地上擒固技結束,自始至終控制場面,達到生擒目的。

柔術起源


柔術專指日本古流武術中的徒手格鬥術。由於現代柔道運動的普及推廣,使得一般人普遍認為古流柔術與現代柔道一樣,都是著重於摔法徒手格鬥技術,但實際上柔術卻是一種包含了踢、打、摔、拿等多種技術元素,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徒手武術。
日本古時關於徒手武藝的名稱較多,早期由戰場用鎧組打(也稱鎧組討,指甲冑著裝相撲扭打)到稱之為小具足、腰徊、捕手的短兵徒手擒捕術及名為柔、和或和術的徒手武術,江戶時代後,根據流派和技術風格的不同,又有柔術、體術、骨法、拳法、白打、手搏等不同稱謂。近代以後,則多稱為柔術。
關於柔術的起源,一般都認為早期的柔術是劍術的附屬產物,古代武士在戰場搏殺時,當刀劍武器被擊落後,即與敵方展開徒手近身的摔打扭斗,由於當時的狀態多是身著盔甲的情況,所以又稱作鎧組打、鎧組討或甲冑武術;其中又有當大刀被擊落後,利用隨身的短刀、摺扇或徒手應對敵方攻來的刀劍、槍棒等武器的技術,這一類技術則稱之為小具足或腰徊。小具足的原意是指鎧甲的略便著裝,後來用於柔術則是指雖然徒手卻如同身著輕便鎧甲一樣,攜帶輕便短武器或利用徒手技術以護身。另外,戰場上的殺傷必然促使人們研究學習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的知識,從而使得古傳的柔術開始向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後來,隨著招式的收集,技術的整理,實戰的研練及流派的產生,由徒手格鬥最初的擰手腕、扭關節、倒身摔等招式又發展出了專門的投技摔法)、固技、締技(鎖壓法)、逆技(反關節法)、當身技(擊打要害法)等包括了拳打、腳踢、摔投、擒拿、絞壓在內的多種技法,另外還有與柔術殺法(即柔術中利用擊打或擒鎖致使對方昏厥甚至死亡的殺傷性技法。古流柔術講究“活殺自在”,有的流派也將柔術稱之為“殺活術”,意即既能以柔術技巧傷人,亦能以柔術技法活人救人)相對應的活法(柔術救治法)及附屬於柔術體系中推拿按摩的整骨術。在技術體系的構成方面,根據流派與傳承的不同,又有在戰場上使用的組討、古代捕快用的捕手術、武士自衛用的柔、側重踢打當身的拳法等區別,此外古流柔術中還保留了被中國傳統武術稱作“空手入白刃”的徒手對劍術和徒手對其他武器的技術。
早期的古流柔術中最以小具足、腰徊、捕手之術而著稱的流派便是竹內中務函久盛所創的竹內流柔術。竹內久盛與其次子竹內久勝都是柔術的名人,竹內久勝以武者修行至京城時,更被譽為“捕手天下第一”,晚年返歸故里開館授徒,其子竹內久吉亦為劍、柔二術的達者。而著名的柳生新陰流劍術中的奧傳秘技“無刀取”(空手入白刃)亦可被視為早期柔術的雛形。柳生一派的弟子對此也有所創新和發展,如戰國末年至江戶初期的小栗仁右衛門正信,自少即從柳生石舟齋宗嚴習劍,得柳生新陰流真傳,曾參加關原之戰(1600年)及大坂冬之役(1614年)、夏之役(1615年)等重大戰役,他由實戰經驗體會出在混亂的戰場上,當敵我雙方胡亂扭成一團時,格鬥互搏的徒手打法zhan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與同門的駿河鷲之助共同創出一套拳法,立名為小栗流和術,據說其傳人弟子數近四千。此外還有被一些古武道學者稱為“日本柔術之祖”的關口柔心氏心,其先從林崎甚助學居合拔刀術,再從三浦與次右衛門學扭打之法,後來作武者修行至長崎時,又從某中國人學得拳法中的捕縛之術,后綜合所學而最終創立了將居合劍術與柔術融於一體的關口流柔術。
在日本古流柔術的形成過程中,中國傳統武術拳法對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於公元1619年赴日的明朝人陳元贇,在江戶國昌寺傳授拳法及大明擒人之術,其弟子福野七郎右衛門正勝在此基礎上創出福野流。後福野流三代弟子寺田正重根據師傳創立了起倒流柔術,如今屹立於日本東京的《起倒流拳法碑》上便明確寫道:“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化明人陳元贇而始。”陳元贇自此也被稱為“日本柔道之祖”。又如揚心流柔術流祖,長崎的秋山四郎左衛門義時,在大陸向中國武官學得柔術三手和活法二十八種,回國後在此基礎上又創設三百三十手,其後世弟子磯又右衛門正足融合揚心流與真之神道流再創天神真揚流柔術。而起倒流與天神真揚流二派柔術則是日本現代柔道的古法源頭,由此可見日本古流柔術與中國傳統武術拳法的關係之一般。
明治之後,日本人嘉納治五郎融合起倒流柔術的投技與天神真揚流柔術的寢技特色,擯棄了古流柔術中危險的當身技和絞殺法,以追求乾脆凌厲的“一本”摔倒效果為競技風格,開創了日本現代柔道運動(即日本傳統講道館柔道);而植芝盛平則在古傳柳生心眼流柔術和大東流合氣柔術的基礎上創立了另一項風靡世界的現代武道——合氣道。以現代武道的特點而言,合氣道較多的保留了古流柔術的技術技術風格和傳統理念。

柔術流派

古流柔術、和術、體術、拳法的流派極多,主要有大東流合氣柔術、關口流柔術、本體楊心流柔術、氣樂流柔術、覺緣流柔術、柳心介冑流柔術、起倒流柔術、為勢自得天真流柔術、竹內流柔術(腰廻小具足)、真神道流柔術、天神真楊流柔術、神野心當流柔術、堤寶山流柔術、柳生流柔術、西方院武安流武者取柔術、帶刀流柔術、止心流柔術、制剛流柔術、涉川流柔術、真田流柔術、神妙流柔術、無想流柔術、心明活殺流柔術、日下真流柔術、為我流派勝新流柔術、三和無敵流柔術、淺山一傳流柔術、南蠻流柔術、川崎流和、萬流和、諸賞流和術、本覺克己流和術、無敵流和力、柳生心眼流體術、扱心流體術、大雲流體術、本體馗神澄水流九鬼神傳打拳體術、荒木流拳法、心極流拳法、神道天真流拳法、天心古流拳法、一條不二流骨法、一至流組討、柏宗流組討、清剛玉心流組討傳、柴田流甲冑本傳組討亂取、四津井流小具足術、誠玉小栗流活殺術、條參流活殺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