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溝塘,2000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架溝塘
- 廢止年份:2000年
- 設立年份:1970年
- 所在區域:安徽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Jiàgōutáng
架溝塘,2000年廢止的地名。
架溝塘,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小溪繞村且村旁有塊水塘故得名。歷史沿革1949年隸屬於東市區合作社三塘村,1953年屬於三塘鄉,1957年常勝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劃為東方紅人民公社常勝大隊,1960年劃為東...
泄水量大,有第一溝之稱。 廖家溝三合土滾水壩。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廖家溝橋,7年建成,名萬福橋。壩毀。 1962年萬福閘建成,統控壁虎、新河、鳳凰三河。在鄉間,溝、塘、河到處可見,過去總認為:溝是指狹長的小河流,塘是指方或圓的死水汪,而河通常比溝塘的水面大而長,且均有源頭活水。揚州城四周...
1960年代初農業減產,引起各級政府對水生經濟植物栽培利用和繁殖保護的重視,提倡種植“水上莊稼”,並結合畜牧業的發展,在中小型湖泊的湖灣、港汊及溝塘放養“三水”,即水浮蓮、水花生和水葫蘆。1980年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水生經濟植物日益為人們所重視,並出現草灘提水護柴養魚、蘆魚結合、藕魚結合、草盪養蟹...
這是因為野溝野塘的特點決定的。 野塘野溝的特點是什麼呢?因為它姓“野”,野者,無人管理也。誰都可以到它那裡去發財,網捕的,摸捉的,下籠的,甚至抽水機一架,抽個底朝天,大小一起撈;更可惱的,有些不法分子,用電擊,投毒。這些決定了野釣的特點:大多塘口魚頭稀。因此,垂釣者須根據其特點制定...
塘溝位於江蘇省沭陽縣城東南22公里,既是沭陽縣中心區,也是淮海區的中心區。敵人在“大掃蕩”時在此安設據點後,與錢集、胡集據點相策應,妄圖分割淮海區第1、第2、第4支隊主力,切斷淮海、鹽阜兩區的聯繫。此地守敵為偽軍聯防主任封錦成部及偽淮海省“剿匪”支隊一部共400餘人,因內部矛盾,兩支偽軍分駐於鎮...
犁橋深入實施村莊改造、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廁所革命等工程,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善。該村做好水文章,率先對村莊內99畝明塘進行清淤清障、駁岸護砌,同時藉助溝塘清淤等涉農項目的實施,對全村境內所有的河、塘、壩、溝、渠等650畝水域進行全面治理,讓村域內的水清起來、活起來、秀起來。歷史...
遺址東坡下是一條溝塘,隔溝為余富屯北山。遺址北、西面連線的是連綿的群山,其中北部的最高峰是七架山,西邊的高山為望海樓山,望海樓山西面為開闊的飲馬河沖積平原。余富遺址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適合古代人類勞動生息。余富遺址遺址包括墓葬區、生活區和城址三部分,分布在余富西山的南坡、西南坡、山頂平崗以及...
三妙峰位於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杏塘溝,峽谷全長10餘華里,主峰三妙峰海拔1016米。三妙峰隸屬道教名山青虛山支脈,集山、谷、溪、澗、瀑為一體,山泉水自山頂一直到山腳,整個山谷包含紅色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多處文化遺址。主要景點 烏龍潭疊瀑群 烏龍潭疊瀑群是在保留原有烏龍潭的基礎上依地勢而修建的...
分布於中國、日本、越南和印度及歐洲;在中國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和華北、東北以及遠到新疆的水田中,溝塘和靜水溪河內。該種植物適合露地栽培,為池塘水面的裝飾材料,亦可盆栽觀賞。全草可入藥,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還可用來作為飼料,漚制綠肥。形態特徵 小型漂浮植物。莖細長而橫走,被褐色節狀毛。三葉...
城關區為第一區,轄茅壩塘、乾溝塘、獅子關、寶塔、雙龍、中壩、椒園、水田壩、慶陽壩、桂花,區公所設城關;萬寨鄉從城關區分出設立第二區,轄白果壩、板馬、涼風、大河壩、向家、中間河、是間坪、大臥龍,區公所設萬寨;獅長區為第三區,轄苦草坪、萬嶺山、施鐵坪、龍馬山、洗馬坪、細沙、興隆、會口,...
青果山,塘坷坳, 路人歇腳聽松濤。四嶺排,瞭望崬, 逶迤磅礴是寨龍。老鼠案,田坎洋, 竹竿嶺前一長塘。目鏡堀,宮面前, 洪屋寨排溪背園。瓦窯潭,烏坭坎, 雞麻坑中有泉井。拱橋嶺,謝寮湖, 深坑塘坷海田肚。上教場,下溪嘴, 洪塘浮洲湖溝背。潮州園,下埔橋, 灰陂孔前有口寮。大塘尾,薛...
”因當日這一帶低注多水,潺潺流水,聚成溝塘,上建石橋,橋古樸大方,橋墩兩邊各有七孔,橋上左右設木欄桿。上半夜,皎然月光,從東瀉入橋孔;午夜月光西斜,又從西畔橋孔映入,各具情趣,靜夜賞月,實令人流連忘返,故有“七星步月”之美稱,成為潮州內八景之一,謹附談之。北關古窯遺址 在市區北郊,包括...
主要包括:①標準的適用範圍不宜涉及水面、岸坡、堤防等局域性措辭,由於無法窮舉,所以越具體越無法全面涵蓋;②對“農村(村莊)河道(塘)”的定義,有專家建議採用“內涵+外延”的方式表述,將其修改為“流經或分布在廣大農村地區,直接為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服務的河流、小型湖泊和溝塘。
站在橋上四顧瞭望,遍地河塘溝汊,滿目垂柳拂地,有“柳影九橋”之雅號,被納入葛沽八景。東溝上建有東大橋、下司衙門大橋。中溝上建有北大橋、塘子橋、佛爺橋、塘子橋、二府衙門大橋、洛陽橋。西溝上建有西大橋。葛沽的九橋有八橋已夷為平地,只有洛陽橋尚保留,不過早已面貌全非,看不到昔日的風采了。九...
下至小河口(邳縣境)入泗水,源遠流長,累受黃泛侵奪,河道多變,上游夏邑以西,下游澮塘溝以東,故道久已湮廢。及至新中國成立之初,濉河源出碭山縣東卞樓,洪河為其主源,向東偏南流,經碭、蕭、濉、宿、靈、泗等縣。經安徽入江蘇泗洪縣後,在青陽鎮附近分二支:一支東流在安河窪入湖,另一支向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