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年

林鴻年

林鴻年(1804-1886),字勿村,侯官(今福州)人,清嘉慶九年(1804年),道光十六年狀元及第,是福建省清朝時期的第一個狀元,也是莆田第一位入二十四史的著名人物。林鴻年嚴於律己、寬厚待人。道光十八年被冊封琉球國之正使,出使琉球,而後歷任廣東瓊州府知府、雲南臨安府知府、雲南巡撫等職。同治五年被以“畏寇逗留”等罪名革職,返回福州後擔任正誼書院(現福州第一中學前身)山長。正誼書院在林鴻年十幾年如一日的精心掌教下,培養出的棟樑之才多達百餘人,其中就包括陳寶琛林紓陳衍吳曾祺等人。

林鴻年是非常有名的槐軒弟子,《清史·儒林傳》記載,鹹豐中,福建侯官林鴻年為雲南布政使,至蜀得沅書讀之,驚喜求問,時沅已死,因受業於沅弟子內閣中書劉芬,盡購其書去。及罷官歸,遂以其學轉相傳習,閩人稱為“川西夫子”。

基本介紹

  • 本名:林鴻年
  • 別稱:川西夫子
  • 字號:字勿村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侯官(今福州)
  • 出生時間:1804年
  • 去世時間:1886年
  • 主要作品:《松風仙館詩抄》
生平經歷,後代情況,

生平經歷

福建省清朝的第一個狀元
林鴻年生於清嘉慶九年,從小就勤奮好學,喜歡與人互相切磋學問。二十五歲時中了舉人,並於道光九年進京參加會試,可惜落第而回。不過這次的失敗,並沒有澆滅林鴻年一顆勇於進取之心,他在回家的路上賦詩自勵:“狀元二字消難去,我亦摩挲鐵硯來。”回家後,林鴻年更加用功,並於道光十六年再次進京參加會試。這次,林鴻年摘得丙申恩科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時值三十二歲,成為了福建省清朝時期的第一個狀元。
出使琉球 留名琉球
道光十八年,琉球國王尚灝去世,要舉行冊封世子尚育襲位的大典,上報朝廷希望出使參加大典。由於林鴻年學識卓著,處事老練且嚴於律己,便成為出使琉球的最佳人選。於是林鴻年被清廷冊封為琉球國王正使,經福建,從閩江口揚帆出海,遠赴琉球。
林鴻年到琉球後,首先代表清廷向已故琉球國王尚灝致祭,而後舉行冊封大典,宣讀詔敕,冊封世子尚育為王,並賜御書的“弼服海隅”匾額。難得的是,在這典禮前後的一百六十天內,林鴻年廉潔自守,屏絕饋遺,婉言謝絕琉球國王饋贈的宴金,禁止隨從人員攜貨勒迫銷售,而且當他知道琉球人民生活困苦時,還把從出使費用中省下來的240萬貫錢一併交與琉球國王進行賑恤,一舉贏得了琉球舉國上下的真心感戴。
提議合餉 惹禍上身
回國後,林鴻年得到了清廷的極大信任。先後升任林鴻年為山東鄉試副考官、國史館協修、文淵閣校理方略館纂修、廣東瓊州(今海南省)知府、護理雷瓊道、雲南臨安府知府、雲南按察使、雲南布政使、雲南巡撫等職。儘管林鴻年一路實打實幹地走上來,可惜林鴻年畢竟只是個文人,而不是個政客。
在林鴻年擔任雲南巡撫期間,太平軍石達開部自四川敘州入雲南境內,銳不可擋,雲南各地反清鬥爭日益激烈。林鴻年上任就碰到了一個難題:南面杜文秀部進占永北廳,威逼昆明;北邊“土苗各匪嘯聚”,占著川、黔、滇三省要道;東面渠魁獨霸一方;西邊楊振膨等進攻臨安。慈禧太后密諭林鴻年與四川總督駱秉章雲貴總督崇實通籌防守之策。林鴻年回奏力主“進剿”,並說明雲南方面軍餉見拙,要求與各省合出糧餉。這下可是往油鍋里澆了水,叫其他省一起出錢籌集軍餉,剿滅了太平軍,加的是林鴻年功績,出錢的一點好處也撈不到,其他人自然是不乾。四川總督駱秉章表面上答應,但卻多方推諉,推延了快一年才勉強撥付二萬兩應付了事,而湖廣各省的協餉、厘金、勸捐也久久未到。林鴻年在清廷的一再嚴詞催剿之下,“勉籌軍餉”出擊太平軍。
林鴻年“分路攻破磨黑、紅岩二台坡‘賊營’數十座,先後克復普洱府思茅廳兩城”,並督軍至四川敘州,準備攻下昭通,打通川、黔、滇三省要道。同時,清廷傳來聖旨,準許林鴻年在雲南招商辦銅礦,這下糧餉終於有了個穩妥的著落。然而,正在他還在慶幸局勢有了好轉之際,卻被四川總督駱秉章和雲貴總督崇實聯銜上奏彈劾,上奏林鴻年兩項罪狀:“招撫‘滇匪’李開甲,使其得以進入四川擄掠;縱容屬下李宜太,借回湘募勇之機,在途招搖滋事。”同治五年正月,林鴻年終因辯解無效,以“畏寇逗留”及招撫人有“借詞投降,意圖混入四川”的罪名被革職查辦。
林鴻年回到故鄉時,正值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開設正誼書院(現福州第一中學的前身),便聘林鴻年為山長,隨後的十九年內,林鴻年一直盡心盡職地為地方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正誼書院是省內舉人、貢生學習制藝詩賦的最高學府,“林鴻年訓士以器識為先,尤重根底之學”。在他的悉心教導之下,正誼書院人才輩出,更教導出有如陳寶琛、林紓、陳衍、吳曾祺等出類拔萃的人才百餘人。
光緒四年,福建巡撫丁日昌以林鴻年“掌教閩中,著有成效”上奏,詔交吏部從優議敘。光緒八年,吏部以“經術湛深,品行峻潔”回奏,並請特賞三品卿銜。光緒十一年十二月,林鴻年病故於家,有《松風仙館詩抄》傳世。

後代情況

林如玉,字希村,與父同志於收藏圖書,聚書益多。藏書中多叢書、類書。藏書印有“曾在林勿村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