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修,拼音zuǎn xiū,漢語辭彙,出自《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意指 整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纂修
- 拼音:zuǎn xiū
- 釋義:整治
- 出處:《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
纂修,拼音zuǎn xiū,漢語辭彙,出自《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意指 整治。
纂修,拼音zuǎn xiū,漢語辭彙,出自《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意指 整治。...... 纂修,拼音zuǎn xiū,漢語辭彙,出自《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
文化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的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清史纂修、審改和修訂以及相關組織協調和研究等工作。...
《纂修醫學入門》是清代系屯子撰、盧拱辰編的一部臨證綜合類中醫著作。...... 《纂修醫學入門》是清代系屯子撰、盧拱辰編的一部臨證綜合類中醫著作。...
官名。清朝刑部所屬律例館之屬官。順治二年(1645)設律例館,以各部院通習法律者為纂修。乾隆七年(1742),律例館併入刑部,仍設纂修官四人,以刑部司員兼充。...
《金纂修雜錄》是一部金朝為健全禮制而彙編的書籍,成書於明昌(1190—1196)初年。其主要背景是在金人占領北宋京城開封后,多次收載宋故圖籍、儀物、禮器北還,然...
《蘇州府纂修識略》是明代楊循吉撰寫的一部書籍,共六卷。...... 《蘇州府纂修識略》是明代楊循吉撰寫的一部書籍,共六卷。目錄 1 古籍簡介 2 四庫提要 ...
《方誌纂修:長壽一二輪修志》首先是記述特定的長壽地區的地方志纂修,因此開篇是環境。特地介紹長壽區的國土、資源、建置、政區、人口等。修志,主體記述長壽一...
清代纂修實錄並無固定機構,都是在上一代的皇帝死後,由嗣位新君特命纂修,臨時開實錄館,抽調翰林院、詹事府及部院在職官員參與其事, 屬於特開之館, 事成即行裁...
《四庫全書纂修考》是2010年12月1日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伯恭,本書共分12章,詳細介紹了四庫全書的編輯、容量、寓禁於徵的實際情形以及四庫全書館的組織...
臨安三志,即南宋乾道、淳祐、鹹淳年間先後三次纂修的《臨安志》,是現存最早的杭州地方志。 臨安三志編纂有體,記載詳贍,為我國古代方誌中的上乘之作,向為...
1914年,北洋政府設立清史館纂修清史,於1928年刊行《清史稿》。通過對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史館未刊紀志表傳稿本專輯——本紀》進行梳理,基本上可以釐清《清史稿·本...
五經四書性理大全纂修官(纂修官) 永樂?年-永樂13年 明實錄:太宗實錄 ,168卷 翰林院侍講(本院侍講) 永樂22年-宣德5年 明實錄:仁宗實錄 ,2卷下 太宗皇帝實...
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試中“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又充明史纂修官,奮筆侃侃無所避。得康熙帝讚賞。相國梁公(梁清標)薦為文,“操紙千言立就” ...
纂修《御批通鑑輯覽》的起因,是清高宗閱讀明朝李東陽《歷代通鑑纂要》一書,“以編內採錄尚未精審,特敕重加訂正,並增入明代事跡”。...
清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纂修《明史》,主纂《食貨志》,終以浮躁降職。其文頗多論學之作,也能詩。所著有《類音》、《遂初堂詩集》、《...
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進士,由內閣中書改授吏部主事,遷員外郎,被舉薦纂修四庫全書。家世業鹽於淮揚,殷富,晉芳曾購書5萬卷,召綴學之士於家共同探討,又好施與...
陳微明(1881~1958)又名慎先,男,湖北蘄水人,武術名家,光緒二十八年(1902)科舉考中文舉人。民國2年北洋政府設立清史館,他曾任清史館纂修之職。是《清史稿》中...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一字仲然,號杏村,晚號梅洋山人,福建莆田人,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武英殿纂修、國史館協修,官至新疆道,兼...
明末諸生,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薦入明史館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記述明三百年間詔獄、廷杖、立枷、東西廠衛之害。又從徐乾學在洞庭山修《大清一統志》。在京因...
授翰林院編修、武英殿分校官兼充國史三通館纂修官,曾參與《四庫全書》編纂。丁母憂間,主講溫州城內中山書院。平生學宗程朱,矜持名節。著有《求放心齋詩文集》和...
任大椿(1738—1789)清代官吏、學者。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蘇興化人。乾隆三十四年進士,歷官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御史。任大椿為揚州學派的前期代表人物,...
桑春榮(1802—1882),字柏儕,山陰(今紹興)桑瀆村人,寄籍直隸宛平。清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歷國史館協修、纂修、總纂,後外補河南道監察御史...
國史館纂修 道光?年-道光? 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39 會試同考官 道光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