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作品集:印度的智慧

林語堂作品集:印度的智慧

《印度的智慧》全面展示了印度文學的精華,從中可窺見到這個國家的思想和社會思潮。幾千年來,這些思想文化精髓一直在激活和塑造著整個印度民族。只有看到印度思想的豐富性以及它的本質精神,才能真正了解印度,才能感受到這個民族自由、平等的特質,而這些正是我們試圖在這個道德混亂不堪的世界中創造出來的東西。《印度的智慧》是對印度古典著述的解讀。書中涉獵了印度、中國文化中最為精髓和深刻的方面,以作為研究者研讀和查閱的資料;同時,該書還選取了許多有關這兩個古老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學想像和日常生活的材料,因而也適合普通讀者在閒暇時翻閱欣賞。另外,在原著注釋的基礎之上,譯者還增添了相關補註,幫助普通讀者理解文中難解之處。

基本介紹

  • 書名:林語堂作品集:印度的智慧
  • 譯者:楊彩霞
  •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562155, 9787802562158
  • 作者:林語堂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頁數:348頁
  • 開本:32
  • 定價:2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印度的智慧》:林語堂全集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印度的智慧印度的智慧

媒體推薦

我不是梵語學者,也不是巴利語學者,而是因智慧而永恆的書籍愛好者,目的是把對印度這個國家文學的美麗和智慧的快樂體驗表達出來,與我的讀者分享。在編撰過程中,就算是我的親身去了一趟印度欣賞也不過如此。
——林語堂
願我們同受庇護,願我們同受保護,願我們共同努力,願我們文化輝煌。不要仇恨,永遠和平、和平、和平(摘自印度文化經典《奧義書》)。
——溫家寶

圖書目錄

中譯本序言
序言
第一卷 印度信仰
《梨俱吠陀》頌詩
序言
致因陀羅
創造之歌
普羅闍婆提
伐樓那
伐樓那
毗首羯磨
因陀羅
人類頌歌
慷慨
信心

黎明
《奧義書》
序言
創世故事
精微
真正的大梵
解放
征服死亡
獨一神
神無處不在
神在人內
認知神
《神主之歌》(《薄伽梵歌》)
序言
薄伽梵歌

第二卷 印度傳奇
《羅摩衍那》
序言
第一篇 悉多的婚禮
第二篇 流放
第三篇 國王薨逝
第四篇 羅摩和婆羅多會面
第五篇 在瞿陀婆哩河岸上
第六篇 悉多丟失
……
第三卷 印度幽默
第四卷 佛教
主要參考書

編輯推薦

·無可替代的精神根底和文化底蘊
·一部了解印度、沉澱心靈的哲思啟示錄
·於文化中撫慰靈魂、圓融人性
·于思考中探尋精神、窺測未來
·溫家寶總理最喜歡引述的手邊書之一
·開卷不讀林語堂 享盡人生也枉然
·諾貝爾獎中國首位獲提名人: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做宇宙文章
·完整呈現國學大師、文化巨匠林語堂先生經典著作歷史全貌
·深刻剖析中國人的性格、心靈、理想、生活、社會、文學、藝術等諸多側面

目錄

中譯本序言
序言
第一卷印度信仰
《梨俱吠陀》頌詩
序言
致因陀羅
創造之歌
普羅閣婆提
伐樓那
伐樓那
毗首羯磨
因陀羅
人類頌歌
慷慨
信心

黎明
《奧義書》
序言
創世故事
精微
真正的大梵
解放
征服死亡
獨一神
神無處不在
神在人內
認知神
《神主之歌》(《薄伽梵黝)
序言
薄伽梵歌
第二卷印度傳奇
《羅摩衍那》
序言
第一篇悉多的婚禮
第二篇流放
第三篇國王薨逝
第四篇羅摩和婆羅多會面
第五篇在瞿陀婆哩河岸上
第六篇悉多丟失
第七篇哩舍牟迦山
第八篇悉多歸來
第九篇戰爭會議
第十篇錫蘭之戰
第十一篇羅摩回國,接受灌項
第十二篇·馬祠
大結局
第三卷印度幽默
《五卷書》
序言
故事的楔子
騎在蛇背上的蛤蟆
不饒恕的猴子
使獅子復活的婆羅門
小老鼠女嫁給老鼠
麻雀與大象
白鷺、魚和螃蟹
螢火蟲和猴子
婆羅門的山羊
太子肚子裡的蛇
容易受騙的丈夫
奶油讓婆羅門的眼睛瞎掉
婆羅門、賊和羅剎
忠誠的埃及獴
大象與小老鼠
蒙上虎皮的驢
農民的老婆
婆羅門的一罐大麥片
烏龜與天鵝
《鸚鵡故事七十則》
序言
雅索戴韋和她的轉生
王后和大笑的魚
有前途的兒子
德維卡和她愚蠢的丈夫
女人和老虎
結局故事
第四卷佛教
《法句經》
序言
第一品雙品
第二品不放逸品
第三品心品
第四品花品
第五品愚品
第六品智者品
第七品阿羅漢品
第八品千品
第九品惡品
第十品刀杖品
第十一品老品
第十二品自己品
第十三品世品
第十四品佛陀品
第十五品樂品
第十六品喜愛品
第十七品憤怒品
第十八品垢穢品
第十九品法住品
第二十品道品
第二十一品雜品
第二十二品地獄品
第二十三品品象品
第二十四品愛欲品
第二十五品比丘品
第二十六品婆羅門品
佛的三個布道
序言
貝拿勒斯的布道
關於毀謗的布道
火道
佛教寓言與傳說
序言
吉沙·古塔米
伽姆般納闥的婚宴
循師過河
貪婪的和尚
水獺和豺狼
娼妓引誘僧人
《亞洲之光》(佛的生平)
序言
亞洲之光
《首楞嚴經》
序言
首楞嚴經
佛教生活方式
涅槃為何物
序言
涅槃為何物
主要參考書目

序言

凡事總有開始和結束的時候。林語堂先生厚重的《中國印度之智慧》的中文翻譯工作終於在明媚的五月畫上了句號。短短一年零八個月的譯書過程,譯者深切感受到,不亞於在紛雜騷動的現代生活中,重新發現了一片寧靜淡泊的心靈棲息之地。這趟匆匆而又充實的中印文化之行,兩個古老民族的心理積澱和文學述說無疑時時刻刻在猛烈地激盪著我的心靈。正如林先生所言,“在編撰過程中,就算是我親身去了一趟印度欣賞也不過如此。”翻譯這部宏大的著述,無異於與眾多偉大智慧的頭腦在交流,他們深邃的思想匯合成涓涓細流自然地流淌出來。在體驗智者聖人充滿睿智的語言的同時,我強烈地感受到了他們的智慧、灑脫和自然。
在譯書過程中,本人盡力遵循“忠實”和“通順”之翻譯宗旨,並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加大譯文的可讀性。為此,我翻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盡力把原文的內容準確地傳達出來。涉及的歷史人物、文學家以及典故傳說,都儘量找到原始出處。但因林語堂所選材料涉獵的範圍著實廣泛,翻譯時難免掛一漏萬。而且,有些資料需要逐步篩選才可以找得到,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無疑印證了翻譯是“戴著腳鏈跳舞”和做“苦行僧”的說法。
翻譯本書,困難在於文化背景的迥異和梵語意義方面。譯者的翻譯宗旨是,如有翻譯得較好的中文本,儘量採用或參閱;如若沒有,就儘量按照原文的風格進行翻譯。在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把所有的內容都趣譯出來了。只是《亞洲之光》部分,因涉及的內容太多,考慮到本書的篇幅,只選取了部分詩章,以饗讀者。印度最古老的“吠陀書”對相當一部分中國人是極其陌生的。“吠陀”是印度最古的宗教文獻和文學作品的總稱,是婆羅門教、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闥婆吠陀》四部本集,是印度婆羅門教最古老的經典,本書選取了《梨俱吠陀》的部分詩章。這部分參閱了金克木先生的《梵竺廬集》。引用了其中部分譯文。金先生的這部書涉獵了印度哲學、文學和歷史的許多方面,分甲(《梵語文學史》)、乙(《天竺詩大》)、丙(《梵佛探》)三部分,是研究印度文化尤其是印度文學想像極為有價值的參考書籍。此外,《羅摩衍那》和《五卷書》的譯文參照、引用了季羨林先生的譯本,因為筆者認為季羨林先生是研究和翻譯印度文學的權威,他的譯文無疑會為讀者帶來極大的精神愉悅和享受。
林語堂的文學天分和中英文造詣使本書視角獨到,涉獵範圍寬泛。本書還有一個長處,就是雅俗共賞。這是因為,原文涉獵了印度文化中最為精髓和深刻的方面,因而可以作為研究者研讀和查閱的資料;同時,本書還選取了許多有關這個古老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學想像和日常生活的材料,因而也適合普通讀者在閒暇時翻閱欣賞。這其實與林語堂一貫的做人、做事和做文章的風格是一致的。為了方便普通讀者閱讀,在原著注釋的基礎之上。譯者還增添了相關補註,幫助普通讀者理解文中難解之處。
在本書翻譯過程中,本人查閱或引用了大量書籍(書目參見附錄,按照在原文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在此表示感謝。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可以瀏覽。
由於譯者才學淺疏。本書涉及寬泛,訛誤之處在所難免,懇望有識之士指正。
楊彩霞
2006年5月於人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