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菌共生技術》是202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冬南、張林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菌共生技術
- 作者:胡冬南、張林平
- 類別:農業基礎科學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109247987
《林菌共生技術》是202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冬南、張林平。
《林菌共生技術》是202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冬南、張林平。內容簡介林菌共生技術是有效利用食用菌喜蔭的特徵和林下空間資源,採集野生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提高林地綜合利用效率和經營效益,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森林...
真菌共生者是大多數植物其根系統吸收營養所必需的,這些真菌提高了植物對土壤養分的吸收能力,另外,有些真菌則被確定能促進植物生長。然而,其中的具體機制還並不是很清楚。基本信息 德國研究人員以共生真菌Piriformospora indica及擬南芥為材料,對真菌、擬南芥進行單獨培養和共培養,套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分析培...
內蒙古森林培育林木菌根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菌根生物菌劑是以共生性真菌和廣譜有益細菌為材料研製而成的一種生物活性菌肥製劑,主要通過共生作用原理,對寄主植物產生顯著的促進生長和提高對乾旱、貧瘠、病害等不良因子的抵抗能力。通過示範套用,可使苗木生長量提高1-2倍,造林成活率提高30%以上,解決了困難立地條件下造林...
玉米套種竹蓀立體栽培技術:竹蓀、玉米、黃豆可同期播種,玉米、黃豆枝桿可為竹蓀遮陰保濕,使竹蓀得以正常發育生長;竹蓀培養料可以改良土壤促使玉米高產豐收;種植竹蓀不在單獨占用耕地,多種作物協調生長,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竹蓀栽培成本。注意事項 乾品烹製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並剪去...
菌環生於菌柄商埠,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孢子呈白色;孢子無色,光滑,款橢圓形至近球形,6.5~7.5mmx4.5~6.2mm。生長習性 秋季生於松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有時形成蘑菇圈。 松茸自然生於海拔2000~4000米及以上的無任何污染的松樹和櫟樹自然雜交林中,它與松樹根具有共生關係,又...
烘乾利用炭火、電烤爐、微波或遠紅外線等熱源及電風扇、抽風機等通風設備,在烤房中使梭倫剝管菌乾燥。烘烤時,溫度不宜過高,初始溫度一般35~45℃,最後達60~70℃,不超過80℃。在一定時間內,抽出潮濕空氣,加快乾燥速度。實踐證實,採用紅外變溫吸濕乾燥先進實用技術,效率高、耗能少、質量好,值得推廣。
本書通過大量菌根圖片和流程圖系統介紹了開展菌根研究的主要技術與方法,涉及實驗室、苗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林等,旨在為從事菌根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農林業生產技術人員提供幫助。全書共七章:第一章系統介紹了菌根的概念及菌根共生體的識別;第二章介紹了外生菌根(ECM)真菌的採集、鑑定和分類;第三章介紹了球囊...
從栽培經驗看,香栓菌子實體生長階段對氧氣的需求量超過一般菌類。栽培環境通風不良使子實體菌柄增長,影響品質。但無論哪個生產階段其通風換氣必須是溫和的,主要是溫度和風速和諧一致。生長繁殖 香栓菌是腐生菌的一種,是林木的分解者。除了加工枯木的工作以外,這種菌還和針葉林木的根共生出菌根(即菌絲體和高等...
菌肉白色,靠近蓋表皮處紅色。菌柄較長,直立,純白,長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細小鱗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長。生長環境遍及北半球溫帶和極地地區,並且也無意間拓展到南半球,在松林里與松樹等植物共生。為典型的毒菇,有一個大的白色菌褶、白色斑點,通常是深紅色的菇類,是最廣為認識的蕈類,並且在...
全書分四大篇:第一篇為概論,主要包括根瘤菌的特點、功能、起源與進化,分類歷史與分類系統,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分子機制,基因組學及後基因組學研究。第二篇寫根瘤菌多樣性及系統學現代研究技術與方法;第三篇寫中國根瘤菌資源多樣性及屬、種描述;第四篇寫中國根瘤菌生態學,包括地理分布特徵,根瘤菌套用歷史與...
主要從事樹木固氮、林木菌根等林木與微生物等共生關係、森林生態以及樹木遺傳育種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放線菌結瘤植物共生固氮、林木菌根、森林土壤微生物、沿海防護林生態、主要造林樹種樺桉樹等遺傳有種等。作為技術骨和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了國家“七五”、“九五”重大科技攻關專題、中日政府間合作專項、福建省...
本書適合微生物生態學、森林病理學、分子生態學及農業和環境等科技領域的廣大科研、教學、專業技術人員及相關專業研究生閱讀和參考。圖書目錄 叢書序 前言 1 菌根研究概述 2 AMF和根瘤菌對紫穗槐侵染的時空變化 3 AMF對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響 4 AMF-紫穗槐共生體系引起根瘤菌的趨化作用及對結瘤因子誘導的研究 5 ...
面對這一嚴重問題,近些年我國加大了人工林的種植面積,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科研工作者提出利用菌根真菌和林木之間的互惠共生關係,來增加逆境造林的成功率。菌根真菌廣泛存在於各個生態系統的土壤中,其中外生菌根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菌根化育苗造林技術的套用在提高我國森林覆蓋面積和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
E、保健美容:猴頭菌治胃病,虎掌菌壯腰健腎,羊肚菌健胃補脾、嫩膚養顏,雞油菌清肝明目,松茸益腸胃、理氣化痰,雞腿菌降血糖、助消化……常見種類 常見的野生食用菌主要有:黑松露、白松露、羊肚菌、美味牛肝菌、松茸、雞油菌、雞樅菌、黑虎掌、松菇等。保鮮技術 1.食鹽保鮮 將新采的平菇、鳳尾菇等經整理後浸入0...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本地松茸。二、立地條件 海拔2200至4500米,土壤類型為黃色磚紅壤、黃壤、棕壤壤、漂灰化暗棕壤,p小時值6.3至6.5,有機質含量≥2.9%。三、採收 1.採收時間:7月15日—9月30日。2.採收標準:子實體長度≥6厘米的方可採收。四、加工工藝 松茸採收後48小時內,必須進行加工。1.鮮...
國內外利用新的科學技術和方法,對真菌代謝產物的化學和生理活性的研究,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特別是抗生素的發現和套用,使真菌代謝產物的研究出現了一個飛躍。自1960年發現黃麴黴素(aflatoxin)具有很強的致癌毒性以來,另一類真菌代謝產物——黴菌毒素,已引起普遍的重視。迄今已有300多種具有毒性的代謝產物被分離出來...
技術說明 外生菌根菌是真菌與高等植物的根部形成的菌根合體,宿主和菌根菌的代謝產物經過哈氏網的網路作雙向運轉。我國有外生菌根的主要樹木有櫟、松、柳、椴、楓、胡桃及樺科等;菌根真菌中有許多是珍貴的食用菌,如:牛肝菌,松茸(鬆口蘑),松乳菇等經常出現於松林及雲杉林。這種具有共生共棲作用的菌根菌,具有...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白肉靈芝。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1200米至3500米,硬雜木林,土壤類型為森林棕壤土,土壤質地為砂土或砂性中壤土,有機質含量≥4.0%,pH值5.5至7.0。三、栽植管理 1.菌種製作與馴化:採集野生靈芝子實體,分離菌絲體,培育。按食用菌及藥用菌種生產常規,進行一至三級菌種培養。第...
由於外生菌根可大量人工培養繁殖,而且一般認為,在苗木菌根化過程中,人工接種優良菌根菌劑可避免土壤茵根菌自然感染力低、效果差的缺點。尤其在育苗階段套用菌根技術接種菌根菌,可顯著提高苗木的質量,增加茁木成活率.造林後縮短緩苗期,增加幼樹的生長能力。6.指示生態系統變化 地下的外生和內生菌根真菌群落通常隨著...
否則會影響產量。竹籃內堆放的子實體厚度不宜超過15厘米,應及時轉運至專用透氣包裝盒內,集中外運或銷售。保鮮與加工 產量較大,一時難以迅速鮮銷時,應考慮保鮮與加工問題。有一定規模的基地,可以配套建立配套低溫保鮮庫,或菌油加工庫。已有比較成熟的保鮮技術可供使用。最長保鮮時間可達15天至10個月。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華北高產糧田溫室氣體排放與氨氧化菌相應機理研究"(2012.01-2015.12)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氣候變化情景下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固碳潛力研究" (2013.01-2017.12)9.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鹽鹼地糧棉作物高產栽培技術" (2013.01-2017.12)10. 農業部行業...
植物根系被叢枝菌根真菌感染形成菌根後,根系的外部形態很少或幾乎沒有發生變化,用肉眼一般很難區別出有無叢枝菌根形成。叢枝菌根真菌進入植物根系皮層細胞後,在適當條件下原初的菌絲可發育成泡囊、叢枝、根內菌絲或(和)根內孢子等結構,經染色等技術處理後,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生態學功能 緩解氣候變化對農...
4、對楊梅與弗蘭克氏菌共生固氮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5、楊梅共生固氮與重金屬的互作。6、有機果園、生態農業及生態環境建設研究。7、科技管理、科技規劃和科技發展戰略研究 8、創新計畫和創新體系研究 研究方向 園藝植物生物技術與分子生物學、果樹(林木)種質資源與種質創新、無病苗木繁育、有機農業、科技發展與科技...
第三節 林業技術防治 一、育苗技術中的防病措施 二、造林技術中的防病措施 三、林分撫育中的防病措施 第四節 選育抗病樹種 第五節 生物防治 第六節 化學防治 一、化學藥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二、幾種常用殺菌劑的性能 三、使用化學藥劑應注意的事項 第七節 物理防治 第二篇 各論 第七章 林木種子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中國林科院、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國辦發〔2021〕3號)關於制定生態種植、野生撫育、仿野生栽培技術規範和推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的要求,我局組織編制了林草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
3.3植物種群生理與菌根共生適應 針對貴州森林植被和自然保護區開展群落結構、演替理論、群落與環境、種群特徵、種間關係等的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研究。針對喀斯特退化生態系統開展植被恢復過程、恢復機理及恢復技術研究,為提高喀斯特植被恢復進程及恢復質量,系統性開展喀斯特叢枝菌根真菌資源篩選、菌根共生適應生理機制、菌根...
天麻Seeds進行萌發與蘭小菇orchidicola共生。天麻Gastrodiaelata種子與蘭小菇Mycenaorchidicola的共生萌發試驗表明蘭小菇可與天麻種子共生促進天麻種子萌發並形成原球莖。蘭小菇(Mycena orchidicola)在石斛栽培中的套用技術,先分別培養菌根真菌和石斛苗,再將菌根真菌與石斛苗共生栽培。採用該項新技術,可大大縮短石斛...
在我國,鵝膏屬真菌中的絕大多數種都可能是菌根菌,它們與松科、殼斗科、樺木科以及楊柳科的許多重要森林植物形成共生互惠的外生菌根關係。菌根的形成不但有助於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而且還能提高植物抗旱、抗病能力,是樹木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因子,在使用菌根技術荒山造林、植被修複方面,鵝膏屬真菌可能大有可為。中毒...
(3)開展川藏滇青大型野生真菌生長環境控制技術以及森林保護技術研究,並對農牧民進行技術培訓;(4)篩選人工栽培較易成功的品種進行馴化栽培研究,實現人工制種、人工栽培、野外自然生長,做到野生菌生長過程的全控制;(5)開展川藏滇青大型野生食用菌貯藏以及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工作,開發具有特色的野生菌產品,推動野生菌...
生態養殖簡稱ECO,ECO是Eco-breeding的縮寫,指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這一定義,強調了生態養殖的基礎是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