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B.詹森:美國第36位總統(1963年11月22日--1969年1月20日)
綽號:"LBJ"
出生:1908年8月27日,靠近詹森城市,德克薩斯州
死於:1973年1月22日,靠近詹森城市,德克薩斯州
父親:薩姆·Ealy詹森,季爾
母親:麗貝卡·貝恩斯·詹森
夫人:克羅蒂亞·阿爾塔·泰勒(1912-),於1934年11月17日結婚
孩子:琳達·伯德·詹森(1944-);
露斯·貝恩斯·詹森(1947-)
宗教:基督教門徒
教育:畢業於西南方德克薩斯州教師學院(1930)
職業:教師,官員
政黨:民主黨
其他政府位置:國會秘書,1931-37
美國眾議院成員,1937-49
國家參議員,1949-61
副總統,1961-63(在甘迺迪總統下)
總統年薪:100,000美元/年+50,000美元花費賬戶
林登·貝恩斯·詹森生於1908年8月27日,德克薩斯州,離詹森城市不遠,是父親塞繆爾和母親莉伯卡的五個孩子中的長子。父親是州議員。詹森在西南師範畢業後從事過多種職業。詹森於1934年與克羅蒂亞·阿爾塔·泰勒結婚,生有二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一名海軍中校在海軍短暫服役。1948年詹森當選參議員,1951年成為民主黨議員領袖。1960年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獲勝。在運動中,詹森,作為約翰·F.甘迺迪的競選夥伴,被選舉為副總統。1963年11月12日,甘迺迪在得州遇刺後,副總統詹森在美國全國一片哀悼聲中接替了總統的職位。繼任後,他提出有關人權、減稅、反窮困和資源保護的立法,得以批准。詹森提出了建立“偉大的社會”的政策,並以“向貧窮開戰”作為該政策的主要綱領,但不幸的是美國已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中。
1964年詹森競選連任成功。他出台了一些實際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他因襲前屆政府的政策,並且擴大了印支戰爭。詹森在1965年1月的代表大會的議程中:提出幫助教育,疾病,醫療保障制,城市重建,美化,保護,蕭條地區發展的措施,控制和防止犯罪和失職。數百萬老人在醫療保障制社會保險法的修正案中被救助。1965年,還派兵對多米尼加共和國進行了干預。特別是擴大印支戰爭,受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詹森為了擺脫困境,不得不與印支方面進行談判,以便結束戰爭。
到1966年,詹森的政府成為美國歷史上總統權力最為膨脹的政府,其主要原因是民主黨全面控制了國會。然而伴隨著總統權力擴張的還有一系列國內問題:投入越南戰爭的兵力越來越多,預算赤字像滾雪球一樣增加,國內通脹率高居不下。詹森在任期內曾談過自己的任期目標,他說自己並不想建立帝國,不願做一個好大喜功、擴張領土的總統。
然而事實上他越來越重視軍事行動,這表現為軍費開支的大幅上升。在詹森時期,軍費開支一直是政府預算案的主導和中心,這使得國內經濟隱藏著大幅虧空,以致美國經濟遭遇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時脆弱得幾近崩潰。
任期屆滿之後,詹森不再競選總統。退休後,他在德克薩斯的一個牧場住了下來。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戰協定在巴黎簽字。
從林登.詹森擔任總統前的經歷來看,誰也料想不到他會成為致力於民權鬥爭的勇士。但是他卻於1964年為《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的通過而領導了一場卓絕的鬥爭。他為此使用了一切著稱於世的政治手腕,尤其是軟硬兼施兩手策略。他的此項舉措影響極其深遠。
這項法案被認為是內戰和重建以來最重要的民權立法。該法禁止任何公共設施中的種族歧視,把人員錄用中的歧視行為定為非法,聯邦資助的項目中不得有偏袒,允許公民提出解除學校種族隔離的訴訟,以及設立平等雇用機會委員會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
詹森主要功績:通過老年保健醫療制度、醫療補助制度、民權法和選舉權法詹森最大錯誤:發動越南戰爭詹森預算導向:由於越南戰爭,軍事開支是中心34A行動和北部灣事件。
第十次檀香山會議之後不久,美國總統詹森就批准了對北越實施攻擊的計畫。美國海軍隨即調兵遣將,“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等艦隻進入南中國海,這些艦隻在印度支那海岸擔負著蒐集情報和支持南越偽軍作戰等多種任務。為了把戰爭推向越南北方,美軍和南越偽軍策劃了一系列陰謀活動。
1964年7月30日,在新任駐西貢美軍司令威廉·威斯特摩蘭將軍的指控下,一小隊南越海軍突擊隊駕駛魚雷艇從崛港出發,到北部灣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領海內執行一項屬於一個代號為“34A行動計畫”內容的作戰任務。這次作戰的目的是向越南民主共和國進行挑釁,為美國攻擊越南北方製造口實。為了給突擊隊助威和蒐集北越警戒雷達等情報,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也向同一海域進發。美國航空母艦“提康德羅加”號也進入了這個海區,擔負作戰支援任務。
午夜,威斯特摩蘭將軍指揮的南越海軍突擊隊對位於北部灣內的由越南民主共和國部隊駐守的宇島和湄島發動了兩棲襲擊。南越海軍突擊隊的魚雷艇對兩個島上的防禦設施進行了炮擊,並登島對島上設施進行破壞。
當南越突擊隊對兩個島嶼進行攻擊時,“馬多克斯”號驅逐艦則在距這兩個島嶼120~130海里的地方活動。
8月2日下午,“馬多克斯”號到達它原定巡邏航線的最北端,開始轉向南下,此時其距海岸23海里。這時,南越執行“34A行動計畫”的魚雷艇剛撤出戰鬥,正處於返航途中。越南民主共和國守軍發現“馬多克斯”號,判定其與南越的魚雷艇是執行同一任務,於是派出3艘魚雷艇對“馬多克斯”號驅逐艦進行攔截,雙方發生遭遇戰。在距“馬多克斯”號大約3海里時,北越魚雷艇發射了魚雷,但被“馬多克斯”號規避。“馬多克斯”號的炮火集中攻擊了北越的第3艘魚雷艇,並將其擊沉。
正當戰鬥進行中,先前從“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執行訓練任務的第53戰鬥機中隊的4架F-8E“十字軍戰士”式飛機應召飛抵戰區。它們與“馬多克斯”號和艦上的分隊指揮官建立聯繫之後,即對其餘兩艘魚雷艇發起攻擊。裝備有20毫米機關炮和“阻尼”非制導火箭的沃特公司的戰鬥機在北越魚雷艇上空盤旋,並進行了數次猛烈的攻擊。按照帶隊長機 R·F·莫爾哈特(第53戰鬥機中隊指揮官)的命令,飛行員們對各自的目標進行了攻擊,擊傷了北越的其餘兩艘魚雷艇。從“馬多克斯”號驅逐艦發現目標到美國方面擊沉(傷)北越海軍3艘魚雷艇後撤出,整個戰鬥持續了大約3個半小時。這次戰鬥被稱之為第一次“北部灣事件”。
華盛頓時間8月2日清早,白宮情報值班官將北部灣海面武裝衝突的訊息報告了林登·詹森總統。第二天,詹森下令“特納·喬伊”號驅逐艦增援“馬多克斯”號,指示兩艘驅逐艦重返北部灣巡邏。同時,命令當時正在香港訪問的“星座”號航空母艦迅速趕赴北部灣海區與“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會合。與此同時,詹森總統對美國公眾發表講話,聲稱美國船隻在北部灣和平地航行,卻遭到了來自北越守軍的襲擊。當然,詹森在講話中絲毫沒有提到“34A 行動計畫”和“馬多克斯”號驅逐艦的挑釁行為。
8月4日晚,在北部灣海區執行挑釁任務的“馬多克”號和“特納·喬伊”號,同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魚雷艇又一次發生遭遇戰。據“馬多克斯”號的指揮官稱發現了5個高速小目標。當晚天氣十分惡劣,海面一片漆黑,兩支兵力交替進行著無效的攻擊。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差點命中驅逐艦。“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起飛了兩架A-1“空中襲擊者”式攻擊機對驅逐艦編隊進行支援。但是,午夜時分,魚雷艇從驅逐艦的雷達螢光屏上消失了(在美國人小隆·阿·諾迪安所著的《飛彈時代的空中戰爭》一書中,認為在這次戰鬥中,美國驅逐艦擊沉越南魚雷艇2艘,擊傷魚雷艇2艘)。
當日華盛頓時間9時20分,白宮收到了第一份來自北部灣的電報,3個小時之後,北部灣美驅逐艦的第二份電報到達了美國防部電傳中心。電報上說,北越的魚雷艇可能不是有意襲擊美國軍艦的,建議“全面考慮後再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詹森並不理會第二個電報,當天就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決定轟炸北越。參謀長聯席會議則從當年5月底就開始擬訂好的94個空襲目標名單中,選擇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鴻基、義安、清化和廣溪的魚雷艇基地,以及榮市附近的一座油庫,作為轟炸的對象。
當天下午4時,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要求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夏普海軍上將,弄清第二次北部灣事件的真相。但詹森總統並沒有等到夏普將軍回話的那個時刻,就於4時49分,向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出了轟炸北越的正式命令。兩個小時之後,他會晤了召集到白宮來的16名國會兩黨領袖,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他們。並對他們說,他請求國會作出決議,支持進一步的軍事行動。如前所述,詹森所講的這個決議,在當年6月1日-2日舉行的檀香山戰略會議上就討論過。
華盛頓時間晚上11時36分,詹森總統坐在電視台前對美國觀眾發表講話,他聲稱,由於北越魚雷艇無端襲擊美國軍艦,我們決定轟炸北越。他說:“對於目前的事態,我們的反應是有限的和適度的,……我們仍然不尋求更大規模的戰爭”。他還毫不隱晦地說:“今天晚上,當我向你們宣布此事時,那個反應已經做出。在這次敵對行動中北越所使用的補給設施和魚雷艇正在受到攻擊”。
在詹森總統發表講話的同時,從美國航空母艦“提康德羅加”號和“星座”號上起飛的由F-8“十字軍戰士”、A-4“天鷹”和A-1“空中襲擊者”組成的共有 64架飛機的突擊機群正飛向它們所要襲擊的目標。這是艦載飛機對北越目標的第一次空襲,在這次襲擊中它們所要攻擊的目標不僅包括位於廣溪的小型基地,還包括位於鴻基的大型基地。飛行員冒著猛烈的抗擊使用炸彈和火箭對目標進行了攻擊,他們一共擊沉擊傷北越魚雷艇25艘,還擊毀了位於榮市的北越油庫。在攻擊期間,從“星座”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 A-4C式攻擊機的飛行員,26歲的利厄特納特·伊文瑞特·阿爾瓦雷斯在鴻基上空被擊落,成為美海軍在越戰中的第一個戰俘。1973年,他才結束長達8年半之久的監獄生活。
由於所謂的“北部灣事件”,美國的航空母艦由在南中國海執行偵察和巡邏任務,變成了對北越實施名為“報復”的攻擊性行動,從而捲入了越南戰爭。從“提康德羅加”號和“星座”號對北越目標的攻擊可以看出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艦載航空兵的獨特的優勢。它們的使用無需為空軍基地而與第三國進行談判,不會因為執行任務時要飛經第三國的上空的談判而誤事。美國的航空母艦僅在幾個小時之後,就執行了其最高當局的命令。
美國艦載飛機對北越目標轟炸的第二天,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宣布了向西太平洋增兵的6點措施。美國海軍的艦艇首次在越南海區集結至28艘。美攻擊型航空母艦“突擊者”號和反潛航空母艦“奇爾沙治”號也迅速開抵這個海區。
“突擊者”號提供了更多的攻擊能力,“奇爾沙治”號則擔負警戒任務,主要是防止中國的潛艇對美第77特混編隊進行襲擊。這樣,第77特混編隊形成了以3艘攻擊型和1艘反潛型航空母艦為核心的突擊兵力。
與此同時,美國作戰飛機大批進駐印度支那半島。1個F-100中隊(18 架)自克拉克進駐峴港,2個B-57中隊(40餘架)自克拉克進駐邊和,1個F-105中隊(18架)自橫田進駐柯叻。原已進駐的 F-102飛機增至3個分隊(各為10架左右),分別駐在新山、峴港和廓曼機場。美國還調集部分作戰飛機進駐日本和泰國等基地,以對進駐越南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進行支援。
在華盛頓,8月6日參眾兩院在非常緊張的氣氛中,就詹森所提出的決議舉行秘密聽證會,並起草了一項決議案。第二天,眾議院以400票對0票通過了決議,後來,參議院以81票對2票通過了決議。決議授權詹森總統在侵越戰爭中,可採取包括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從此,美國將戰火從越南南方擴大到北方。
9月和11月,美國駐南越大使泰勒兩次返美,與詹森商定了“逐步擴大”侵略戰爭的具體步驟,確定了轟炸北越的三部曲,即逐步轟炸北緯17°線附近的越南補給基地、縱深的軍事目標和工業基地。美軍於1965年2月 7日開始了對越南北方的大規模轟炸。3月2日,美空軍動用B-52轟炸越南北方。3月8日,美海軍陸戰隊等地面部隊開始大舉入侵南越。從此,正式開始了以美軍為主體與各僕從軍相配合的武裝侵略越南的局部戰爭階段。
美國在侵略越南的局部戰爭階段,按其主要作戰方式可以大致區分為“南打”和“北炸”兩個戰場,即在越南南方以地面作戰行動為主,在越南北方以空中火力襲擊為主。
美軍在越南南方的地面作戰,在1966年以前是所謂“墨漬”戰略,即以北緯17°線至西貢的沿海基地為據點,構成環形防禦的戰役布勢,逐步向解放區“滲透”,誘尋人民武裝的主力進行“決戰”。
越南南方人民武裝力量則針對美軍的戰略,廣泛發動人民民眾,積極開展游擊戰爭,打擊美國侵略者。
那時,為了反抗美國侵略者,推翻南越偽政府的統治,南越人民經常舉行遊行示威,襲擊美偽當局的各種設施。為了尋找鎮壓南越人民的策略,美國派其國家安全顧問麥喬治·邦迪率領顧問團到南越進行考察。
在邦迪的顧問團準備離開南越前本久,1965年2月7日,南越人民游擊隊襲擊了位於波來古市中心的美國領事館,9名美國人被打死,100名美國人受傷。與此同時,南越人民武裝力量還炮擊了波來古其它地區,擊毀擊傷美直升機18架,擊毀運輸機1架,擊傷觀察機6架。
南越人民的勝利激怒了美國總統詹森,他立即下令實施所謂報復性反擊,並授權美國海軍組織這次作戰。美軍與南越偽空軍聯合實施了這次作戰。這次作戰所要打擊的目標是位於非軍事區以北的洞海市越南人民軍軍營和部隊集結地,在戰鬥將要實施時,又根據南越空軍偵察結果,增加了一個位於榮市的目標。這次行動的代號是“燃燒的標槍Ⅰ”。
美國航空母艦“珊瑚海”號、“突擊者”號和“漢科先”號作為主要突擊兵力進入了戰區。但是,由於當時航空母艦所搭載的飛機不全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而當時戰區處於季風時節,惡劣的天氣推遲了行動的時間。直到第二天午時,航空母艦上才下達起飛命令。“珊瑚海”號和“漢科克”號航空母艦上起飛了49架飛機去攻擊位於洞海的兵營,“突擊者”號航空母艦上起飛了34架飛機去攻擊位於距岸15海里的另一目標。由於天氣的影響,“突擊者”號的飛機沒有攻擊既定的目標。但是,“珊瑚海”號和“漢科克”號上起飛的飛機對目標進行了成功的攻擊。從“珊瑚海”號上起飛的一架A-4E被擊落,飛行員E·A·迪克森在海上跳傘,但他失蹤了。
南越人民武裝力量沒有被美軍的空中威脅所嚇倒,他們繼續向美國侵略者發動進攻。2月10日,南越人民游擊隊爆炸了位於歸仁的一座用作美軍士兵兵營的旅館。23名美國人被炸死,多人受傷。
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格蘭德·夏普海軍上將請求進行一次直接的反擊。於是,第二天開始了代號為“燃燒的標槍Ⅱ”的行動。3艘航空母艦駛向作戰海區,準備對位於非軍事區以北的正和兵營進行打擊。93架飛機組成的突擊編隊遇到了2月7日進行攻擊時所遇到的同樣天氣:雲底高低於 150 米,能見度不到 1 海里。由雨和霧所造成的這種狀態(氣象學上稱之為東北季風)給艦載航空兵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只有具有更專門能力的飛機,才能穿過雨霧飛向目標。因為要在低能見度或無目力參照物的情況下實施準確的轟炸,必須要有專門的設備才能克服天氣所帶來的嚴重影響。
東北季風是由從南中國海傳播於內地的地面風所產生的,持續時間一般為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當暖空氣遇到從西伯利亞和中國南下的冷空氣時,天氣系統開始順時針旋轉,這個旋轉產生影響南中國海到亞洲大陸的東北地面風。北南多山的地理環境,還有利於這種陰雨天氣的形成,山脈使得空氣團不能按其原來的運動方向移動,從而擴大並加強了季風,一些長期生活在那裡的人按照法國人的說法把這種天氣稱之為“crachin”(濛濛細雨)。
總而言之,在1965年2月的最初攻擊實施時,正是這場可怕的季風的高峰。因此,在2月11日所實施的空襲中,儘管從“突擊者”號、“珊瑚海”號和“漢科克”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對正和兵營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但“燃燒的標槍Ⅱ”行動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相反,在越南北方人民軍的英勇抗擊下,美軍有3架飛機被擊落,數架飛機受傷。在美救援飛機的努力下,兩名飛行員被救回,第3名飛行員從他受傷的F-8“十字軍戰士”上跳傘後被越南人民軍所俘。
這次代號為“燃燒的標槍Ⅱ”的空中襲擊,是在越南戰爭中第一次使用航空母艦聯隊的所有可用兵力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不僅使用了攻擊機、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而且使用了加油機和搜尋救援直升機等保障飛機,是一次典型的多個機種的聯合作戰,這次戰鬥初步顯示出了現代條件下航空兵群體作戰的特點。在越南戰爭中美軍通常將這種作戰稱為“α打擊”。
F-8是原錢斯·沃特公司(1961年改組,併入凌·特姆科·沃特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艦載超音速戰鬥機。1953年5月開始設計,1955年3月 第一架原型機XF-8A試飛,1953年3月生產型開始交付。到1965年停產為止,共生產了1,259架。其第一種生產型號為F-8A,是一種單座晝間戰鬥機。F-8C是在F-8A的基礎上,改裝了發動機、雷達和火控系
統,並由以前只能攜帶2枚空空飛彈,改成了能攜帶4枚空空飛彈。F-8E 的改進工作分為兩步,早期的F-8E主要提高了全天侯作戰能力,而從第95架起,則在機翼下增加了兩個掛槳,使其可以攜帶航空炸彈和“阻尼”火箭,從而提高對地攻擊能力。
裝備於戰鬥機中隊的F-8飛機經常被派去執行不同的空中巡邏任務。例如,目標區空中巡邏和掩護搜救飛機的空中巡邏。1964年8月北部灣事件之後,美軍加強了對北越的偵察,組織各種兵力沿北越海岸進行各種偵察活動,它們經常派出電子偵察船在離北越海岸8~10海里的海區游戈,蒐集北越的電子情報。加強對這些偵察船隻的空中掩護也是 F-8的經常性任務。
1966年初以後,對F-8的作戰使用做出了更細緻的劃分。這時,-8C和 F-8E相繼裝備。F-8C被美軍飛行員戲稱為“查利”,它只能在機身和機翼掛架上攜帶“響尾蛇”空空飛彈。F-8E則被美軍飛行員稱為“埃卡赫斯”,它增強了飛機機翼的強度,增加了機翼掛點,這使得其不僅能攜帶更多的空空飛彈,而且,還能夠攜帶航空炸彈。這樣,“埃卡赫斯”由於額外載重的影響,使得其在執行巡邏任務返航時有油料不足之感覺。因此,美軍對F-8的作戰使用做了較明確的分工,F-8C主要擔負空中巡邏,而F-8E則主要用於攻擊地面目標。
1965年3月底,美陸軍在西貢成立作戰指揮機構。4月8日,美國在西貢成立所謂“國際軍事援助局”,參加者有南越當局、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菲律賓、南韓和台灣當局。4月19日,美舉行第11次檀香山會議,決定在繼續轟炸越南北方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對南越人民武裝的軍事進攻上,以穩住美偽在南越的陣腳。會議還決定把 1965年度美國對南越偽政府的援助從2.7億元增至 3.3億元,把南越偽軍從55萬人擴充到71萬人。此後,美軍在南越發動了第一次“旱季攻勢”,重點對越南南方的南部東區、中部平原和西原地區發動進攻。越南南方人民武裝力量積極開展機動作戰,通過奇襲、伏擊和攻點打援等靈活的戰法,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侵越美軍遭受一系列失敗之後,他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越南人民沒有被他們的幾次轟炸所嚇倒,越南北方人民通過各種方式對越南南方人民的鬥爭給以支持,越南南方人民則是以各種方式開展鬥爭,對美國侵略軍和南越偽軍進行打擊。為此,1966年2月美偽聯合召開了第13次檀香山會議。2月6日,威斯特摩蘭在會議上提出了美國的“五點軍事戰略”,美軍決心要強化“南打”,加劇“北炸”,從根本上扭轉戰局。美國總統批准了這個建議,於是對越南北方的大規模轟炸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