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89年9月-1992年8月,就讀於高州縣南關國小
1992年9月-1995年8月,就讀於高州縣第二中學(1993年6月8日,
高州縣撤縣建市)
1995年9月-1998年8月,就讀於廣東省
高州中學2005.06-2006.12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心理學系助教
2006.12-2007.07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心理學系講師,九三學社社員
2007.07-2007.09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心理學系講師,公共課教研室副主任
2007.09-2010.07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原理專業攻讀教育哲學方向博士學位
2010.07-2010.12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2010.12-2011.07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內江師範學院支社主委
2011.07-2011.10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內江師範學院支社主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
2011.10-2011.11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內江師範學院支社主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
2011.11-2012.01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內江師範學院支社主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
2012.01-2012.03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內江師範學院支社主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
2012.03-2012.07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政協內江市委員、政協常委
2012.07-2012.09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政協內江市委員、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
2012.09-2014.03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政協內江市委員、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4.03-2015.06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政協內江市委員、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期間獲加拿大溫莎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
2015.06-2015.11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副院長,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政協內江市委員、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5.11-2016.07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副院長,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政協內江市委員、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6.07-2018.12 內江市東興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九三學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政協內江市委員、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2018.12- 內江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九三學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省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政協內江市委常委、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
任免信息
2018年12月12日,內江市科協召開六屆九次全委會, 全會選舉林海亮同志為內江市科協第六屆委員會主席。
學術兼職
四川省普通中國小教科研專家庫成員
內江師範學院重點建設學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負責人
內江師範學院教科院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兼
公共課教研室主任
內江師範學院教學督導委員會委員
獲得榮譽
曾獲“2013年內江市十大優秀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內江師範學院第二屆“教學能手”稱號。
主要成就
課題項目
主持課題
四川省教育科研資助金項目“國小教師德育能力培養研究”
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
校級重點課題“歐盟基礎教育政策研究”
西南地區共建共享教師教育優質課程《國小思想品德教育》(已結題,學校認定為省級教改)
四川省教師教育研究中心課題“國小教師德育
能力素質研究”(TER2011-004,已結題)
2013年度內江師範學院校級優質通識選修課《教育與社會》
2012年度內江師範學院教改項目“教師教育課程心理學化研究——教師教育科學化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影響未成年人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研究”(FEB050680)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西南地區農村教師培養機制創新的綜合研究”(10SA114)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高校系統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建構與有效銜接研究”(10SA155)
獲獎情況
2014.04 四川省普通中國小教科研專家庫成員(授予單位:四川教育廳)
2013.11 四川省第五屆普教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二)(授予單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3.09
內江師範學院第二屆教學能手(授予單位:內江師範學院)
2013.08、2012.08 本科畢業論文優秀指導老師(連續兩年,授予單位:內江師範學院)
2012.05 《
正面教育論》(專著)獲第五屆優秀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授予單位:內江師範學院)
2012.07 “
教育學專業教師教育創新模式實踐研究”(教改項目)一等獎(排名第三)(授予單位:內江師範學院)
2011.01 2011年度被批准為內江師範學院第四批“重點人才工程”青年骨幹教師(授予單位:內江師範學院)
2010.07 服務西部獎(授予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2009.10 王雲慈善獎學金(授予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2005.09 《建構德育網路的理論分析》(論文)獲內江市改進和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研討會一等獎(授予單位:
內江市委宣傳部、
內江市教育局)
2004.05碩士中期論文優秀獎(授予單位:華南師範大學)
出版著作
林海亮的著作包括專著(包括合作專著)、主編和參編教材、論文發表三個方面。
(一)專著
1、《
正面教育論》(獨立專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二)教材
1、《中華好少年——“三愛”教育讀本(7-9年級)》,主編,
人民出版社2014年;
2、《中華好少年——“三愛”教育讀本(3-6年級)》,主編,人民出版社2014年;
3、《國小思想品德教育》(主編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4、《
教育心理學》(主編教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7、《
教育學新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三)論文
2、《中瑞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比較研究》,《
外國中國小教育》,2013年第9期;
3、《戰略合作夥伴學校聯盟:大中國小合作的創新與探索》,《
教育發展研究》,2013年第20期;
4、《學生道德發展的動力新論》,《
教育科學研究》,2013年12期;
5、《德育敘事的興起及存在的問題》,《
教育學術月刊》,2012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6、《回歸生活,培養學生道德主體》,《國小德育》200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7、《建立大眾化教育理論》,《
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4期;
8、《兒童中心:事實還是理想?》《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第7期;
9、《中西知識觀的差異及其對教育的啟示》(第二作者),《
學術探索》,2011年第4期,《
新華文摘》2011年“編目輯覽”收錄;
10、《知識本質新解及對知識教育的啟示》(第二作者),《求索》2012年第7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21期“論點摘編”收錄;
11、《大學化教師教育模式與教師知識形成的矛盾及對策》(第二作者),《
教育學報》2012年第2期;
12、《新教師角色適應的問題及對策》,《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11期;
13、《教師德育能力研究論綱》,《
教育探索》2012年2期;
14、《有效推進師範院校與中國小的合作夥伴關係的研究》,《
繼續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15、《學習視角下教師教育課程的認知困境》,《
學術探索》,2012年第6期;
16、《社會學知識:教師德育能力形成的基礎知識》,《教育探索》,2012年第11期;
17、《西部農村教師隊伍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四川省為例》,《
中國成人教育》,2012年22期;
18、《質疑新課改的綜合素質評價模式》,《
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7期;
19、《學校德育目標制定依據的思考》,《現代教育論叢》2010年第3期;
20、《論學校德育價值》,《
中國小德育》,2012年12期;
21、《論教師勞動的異化》,《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7期;
22、《論“3+2”人才層次化培養課程體系建構》,《
教育與職業》,2013年11月;
23、《瑞典新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述評》,《
教育探索》,2013年第10期;
24、《歐盟基礎教育政策的主要內容、實施路徑及影響》,《基礎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25、《論敘事德育的功能》,《
教育科學研究》,2014年第4期;
26、《論教育觀念的落後與更新》,《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學》2012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