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營思想

林業經營思想

林業經營思想,即林業經營的指導思想,是在一定理論基礎上,總結林業實踐而形成的對林業的基本認識和全面指導林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想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業經營思想
  • 外文名:Forestry management thought
林業經營思想的演變
林業經營思想的演變,總體上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對應,同時在森林利用、林業經營方式、森林資源變化等方面有所反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林業經營思想和林業經營目標息息相關。從林業經營目標、經營途徑等綜合角度來看,林業經營思想的演變大體上經歷了原始林業、傳統林業和現代林業(可持續林業)三個歷史時期。人類對森林的態度,經歷了從盲目破壞與浪費,逐步轉向自覺地保護與擴大森林資源的過程。
1.原始林業時期
這一時期,由於當時的人口密度低,科學技術不發達,並且有廣袤的森林資源為依託,人對森林的影響是微弱的。伴隨著農牧業的發展,森林被認為是妨礙農牧業發展的自然障礙,因此,毀林開荒、樵採放牧,就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徵。除此之外,歷代統治者大興土木、頻繁的戰爭,也導致了森林資源的破壞。當森林減少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國家和地區先後認識到了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必要性。如中國的園圃制,德國在10世紀所形成的地方性森林資源管理制度,以及不同規模人工林的出現,形成了原始林業。這一時期對森林的利用,主要以薪材和原木的利用為中心。從經營方式上看,林業活動集中於對原始林的盲目開發利用,而森林的更新基本上依賴於自然的力量。
2.傳統林業時期
籠統地說,傳統林業是伴隨著產業革命的興起而產生和發展的。17世紀末、18世紀初,森林資源成為重要的工業原料。對原木直接或間接的工業利用,逐步代替了以民用材為主的地位,特別是取代了以薪材利用為主的森林利用格局。隨著木材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新型相關產業,如鐵路、建築、造紙業、家具業等的不斷出現,客觀上加快了森林資源的消耗速度。森林採運和原木生產,以及後來所開展的大規模人工造林實踐,是這一時期林業活動的主要內容。
3.現代林業時期
從林業經營思想的演變,特別是森林經營目標的變化來看,儘管早在20世紀50~60年代,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林業實踐中,已經注意到了森林經營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也注意到了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健康問題。然而,森林經營思想和理論的真正變革,應該說是自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後,正在形成的“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及世界對這一理論的認同。
森林可持續經營思想的演變,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從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環境現狀出發,在理論上重新認識中國森林可持續發展問題,確立符合可持續發展基本原則以及社會發展需要的森林經營思想,並用於指導中國森林可持續經營實踐,使中國林業的發展真正起到最佳化環境、促進發展的雙重目的,是中國林業工作者面臨的艱巨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