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東北林業大學)

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東北林業大學)

中國林科院與東北林業大學聯合申報的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11年10月13日經科技部批准立項。該實驗室的建設填補了我國林業行業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的空白,也將使我國林業科技創新擁有更高水平的平台。

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國家林業局林木培育重點實驗室”和“林木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基礎籌建。實驗室擁有一支創新能力強、學術水平高、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其中固定研究人員78人,客座研究人員11人,博士後、訪問學者等流動研究人員每年在30人以上。實驗室先後主持“973”項目2項,承擔“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林木育種相關項目110餘項。在林木遺傳育種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及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獲得林業系統目前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ABT生根粉系列的推廣”,以及“沙棘良種選育”、“杉木種源試驗”等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新品種的培育涉及楊樹、杉木、落葉松、白樺、馬尾松、桉樹、紅松、樟子松等主要造林樹種,培育的優良品種占我國推廣品種的70%以上,為我國林業發展戰略和林業重大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對加快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揭牌儀式,學 委 會,領導班子,研究隊伍,領導機構,研究方向,通過驗收,

基本信息

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東北林業大學建設。2011年4月初,科技部發布了《關於組織制定國家重點實驗建設計畫的通知》,公布了49個立項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林科院)與東北林業大學(以下簡稱東北林大)聯合申報的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位列其中。這不僅填補了我國林業行業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的空白,而且使我國的林業科技創新有了新的更高水平的平台。這是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大力支持的結果,是中國林科院、東北林大各級領導和科技人員心血的結晶。
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林業大學)是在原“林木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於2011年獲科技部批准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共同籌建的林業行業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定位於林木遺傳育種套用基礎研究,主要從林木種質創新與利用、林木分子育種和林木重要性狀形成的分子基礎等方面開展研究,促進我國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的發展,培育高產、優質、高抗林木良種,並打造國際一流的林木遺傳育種理論和技術創新平台,並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學術領軍人才,最終為我國的林木良種選育與培育服務。
目前,實驗室具有一個創新能力強、學術水平高、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2名,黑龍江省傑出青年1人。已經培養了博士碩士300餘名,博士後20餘名,其中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1名,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 1名。重點實驗室科研總用房4750平方米,科研用地17000 平方米以上,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和遺傳改良試驗示範基地1600公頃,先進儀器總價值達4000餘萬元。
重點實驗室近5年取得了一批原創性、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後承擔了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80餘項,經費9000餘萬元;獲得了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發表了SCIEI收錄的文章100餘篇;培育了新品種10餘個;獲得了發明專利10餘項。這些科研成果均居我國林業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前列。

揭牌儀式

2012年7月8日,東北林業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慶典,萬鋼部長出席慶典並在會上與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憲魁一同為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王志學,科技部基礎研究司、農村科技司和辦公廳調研室相關負責人一同出席揭牌儀式。
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11年獲科技部批准,依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與東北林業大學聯合建設,也是科技部第一次在林業部門布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立是科技部圍繞林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加強我國林業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

學 委 會

主任
萬建民,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育種
副主任
李天來,教授,瀋陽農業大學,設施園藝
張守攻,研究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培育
委員
施季森,教授,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
葛頌,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進化生物學
朱禎,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分子遺傳
蔣湘寧,教授,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生物學
王高峰,教授,美國克萊姆森大學,森林培育
王曉茹,教授,瑞典于默奧大學,林木遺傳育種
李來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物學
尹佟明,教授,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
吳藹民,教授,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
楊傳平,教授,東北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
姜立泉,教授,東北林業大學,林木分子生物學
曾慶銀,研究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木遺傳育種

領導班子

實驗室主任 曾慶銀實驗室主任 曾慶銀
曾慶銀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林木遺傳育種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1998年畢業於吉林大學
2006年在瑞典UMEA大學獲博士學位
2006至2017年相繼在中科院植物所任研究員、基因組和蛋白質功能進化研究組組長、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林木比較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在Plant Cell、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Plant Physiology、New Phytologist等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其中發表在Plant Cell上的兩篇論文均被編輯部在同期配發評述論文。已培養博士8名,其中3位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1位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研究隊伍

博士生導師楊傳平教授、劉桂豐教授、柳參奎教授、李玉花教授、閻秀峰教授、張含國教授、沈海龍教授、姜靜教授、姜廷波教授、王玉成教授、王秋玉教授、詹亞光教授、李成浩教授、戴紹軍教授、王洋教授、金麗華教授、李莉教授、劉關君教授、程玉祥教授,鄒學忠教授(兼職),段安安教授(兼職),馬偉教授(兼職),盧孟柱研究員(兼職),蘇曉華研究員(兼職),邱德友研究員(兼職),齊力旺研究員(兼職)
碩士生導師:李開隆教授、夏德安副教授、魏志剛副教授、曲冠證副教授、李淑娟副教授、徐啟江副教授、許志茹副教授、李立新副教授、曾凡鎖副教授、王超副教授、高彩球副教授
講師:齊立志、馬旭俊、李慧玉、李志新、鄭磊、鄭密、王麗娜

領導機構

重點實驗室理事會(領導機構)
名譽理事長
李希明 教授,東北林業大學原黨委書記,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理 事 長
楊傳平 教授,實驗室主任,校長
副 理 事 長:
曹 軍 教授,副校長
李 斌 教授,副校長
秘 書 長:
李鳳日 教授,科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副秘書長:
劉桂豐 教授,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林學院副院長
理 事:
邸雪穎 教授, 林學院院長
柳參奎 教授, 鹽鹼地生物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李玉花 教授, 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范德林 教授, “2011”計畫辦公室主任
胡海清 教授, 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顧鳳岐 教授, 實驗室設備管理處處長
張含國 教授, 實驗室黨直屬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
劉守新 教授, 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平台建設管理部部長
翟雪峰 副教授, 教務處處長
周宏力 副教授, 人事與專家工作處處長
田海 高級會計師, 資金籌措與財務管理處處長
黃靖強 副教授, 學校辦公室主任
劉憲國 副研究員, 資產管理處處長
沈海龍 教授, 林學院副院長
魏志剛 副教授, “2011”計畫辦公室副主任
曲冠證 副教授, 實驗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方向一:林木種質創新與利用
●種質資源評價技術體系:以楊樹、落葉松、杉木、桉樹等樹種為對象,開展產量、材質、抗逆等重要經濟性狀育種值的BLUP估計、綜合和特異性狀鑑定與早期選擇研究,建立高效、精準林木種質資源評價技術體系。開展楊樹、白樺等重要樹種的特異種質全基因組測序,發掘重要性狀關聯的功能基因,為林木種質資源的利用提供基礎。
●育種群體構建:研究楊樹、落葉松、杉木、馬尾松等林木遺傳變異規律,評價主要經濟性狀的育種值,篩選優質核心種質2000份;利用EST-SSR、SNP等分子標記系統評價優良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及遺傳距離,構建主要樹種的育種群體5-10個。
●優異種質創新與利用:利用細胞工程、染色體工程、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創製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的楊樹、落葉松、杉木、桉樹等優異種質材料60-80個,審(認)定良種或獲得新品種權5-7個,推廣面積100萬畝以上,進一步提高我國林木良種使用率。
方向二:林木分子育種
●功能分子標記開發與利用:利用EST-SSR、SNP、EST-SNP、Indel等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開發楊、松、杉、桉等主要造林樹種特有的新型分子標記;通過QTL定位和關聯遺傳學分析,鑑定控制重要性狀的關鍵基因,闡明相關標記的有效性和育種價值;利用已開發的功能標記開展前述樹種的輔助選擇育種研究。獲得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功能分子標記10-15個,鑑定篩選出符合育種目標的優良種質50-60份,相關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和多基因聚合育種:深入研究多基因轉化及外源基因表達的精確調控體系,拓展和改進林木轉基因聚合育種技術;基於品種設計,利用生長、材質、抗性等重要性狀的功能基因,通過多基因轉化獲得優良性狀聚合表達的植株。選育出目標性狀有重大突破的林木新品種10-15個。
方向三:林木重要性狀形成的分子基礎
解析林木材性、抗性形成的分子基礎:以楊樹、落葉松、白樺、檉柳等樹種為研究對象,通過基因組測序、比較基因組學及功能基因組學等技術,建立林木材性品質形成以及不同發育時期組織、器官在高鹽、乾旱、重金屬等逆境脅迫下的轉錄組及表達譜,鑑定和克隆影響這些目的性狀的關鍵基因,揭示其基因調控網路,闡明目標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初步建立起高通量分析性狀形成相關基因的研究平台,形成每年能夠篩選、鑑定候選基因50-80個的能力,明確抗逆調控基因調控信號通路並確定其所調控的下游靶基因及生理學代謝途徑,林木適應逆境的調控提供理論依據。
分離、鑑定決定林木材性、抗性的功能基因:在前期篩選得到的大量與木材材性、抗性等相關候選基因的基礎上,利用基因超表達、RNAi、突變體分析等手段,分析轉基因植株的材性變化,鑑定出控制木材形成的關鍵基因,確定其對林木目標性狀改良的作用。5年內在木質部分化機理上取得突破,獲得用於材性改良的功能基因3-5條;通過轉基因技術對候選基因進行耐鹽功能的驗證,評估其用於耐鹽分子育種的價值,獲得具有育種價值的功能基因5-7條,為優質、抗逆種質的創製提供重要功能基因。
林木細胞生長、次生代謝過程的調控機制:利用代謝組學、功能基因組學等手段,闡明紫杉醇等重要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途徑及調控機理,分離鑑定調控其合成過程中的限速基因,研究其表達與次生代謝合成的關係;研究細胞生長、胚性誘導等過程的調控機制,建立林木細胞生長、代謝等調控技術體系。獲得有林木改良價值的基因2-3個。

通過驗收

2014年4月16日,依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和東北林業大學建設的“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
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11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設,這是國家林業局所屬單位及教育部所屬高校共同建設的第一個林業行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自批准建設以來,根據我國林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學科發展趨勢,結合自身優勢,在林木種質創新與利用、林木重要性狀形成的分子基礎和林木分子育種等三個方向,開展了特色鮮明的套用基礎研究,並在楊樹多基因高效共轉化技術、楊樹生長素轉運蛋白PIN基因家族表達模式和功能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建設期間,實驗室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06篇,出版專著8部,獲授權發明專利15項,通過國家林木良種審定26個,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16項,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驗收專家組認為,實驗室完成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驗收會上專家們還就進一步加強院校合作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