賨人(板楯蠻)

賨人

板楯蠻一般指本詞條

賨人,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又稱寅人、板楯蠻,也是當代土家族的“主源”。其存在於春秋戰國之前,主要分布於嘉陵江畔。古書中記載,該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在巴渠上古墓葬挖掘中出土了種類較多的青銅兵器,也證明了該民族的勇猛並且擅長冶鑄技術。

賨人,雖沒有列入當代的56個民族之中,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比的輝煌。早在春秋戰國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國都就建在今四川達州市渠縣(秦時稱宕渠縣)的土溪城壩。《華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寅國,今有寅城、盧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賨人(板楯蠻
  • 拼音:cóng rén
  • 生活地區:四川達州市渠縣
  • 特點:勇猛彪悍,能歌善舞
民族特點,民族歷史,

民族特點

賨人勇猛強悍,能歌善舞。《輿地紀勝》卷162記:“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鄰山重疊,險比相次,古之賨國都也。”
從發掘出來的巴渠上古墓葬中來看,每墓都有青銅兵器,包括劍、矛、餞、莆簇、宵頂、帶鉤等。其中的長胡三穿方內虎紋戈,被考古學家稱為是蜀中同類兵器中最精者。一柄形如柳葉的長劍,當代劍鋒還很鋒利。兵器上的虎紋造型十分逼真。它表明了賨人的勇猛強悍,崇尚武力,同時也反映了賨人出色的冶鑄技術。
賨人又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善跳巴渝舞。歌舞時,數人敲銅鼓,男男女女手拉著手一邊唱著歌,一邊跳舞。跳到高潮時,銅鼓激越,人們勁歌。舞者手執“牟弩”,步伐整齊有力,作出向敵人進軍的模樣。這時,舞蹈已經變成戰鬥的演練了。

民族歷史

賨人這種既勇武好戰,又能歌善舞的民族特點,在戰場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據《華陽國志·巴志》稱:“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也。”在生死搏殺的戰場上,一邊衝鋒陷陣,一邊唱歌跳舞,這在世界戰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後的。這種充滿浪漫情調的戰術,並非花架子,而是從氣勢上壓倒了商朝軍隊。據史書記載:武王伐紂僅率領兵車三百乘,士卒四萬五千人,虎賁(衝鋒兵)三千人,而紂王的軍隊卻是七十萬人,眾寡懸殊。然而武王軍隊 “前歌后舞,士氣旺盛”,致使商兵陣上起義倒戈。弱小的武王摧枯拉朽般地擊敗了強大的殷紂。長達八百年的周王朝得以建立,賨人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賨人在滅秦興漢的戰爭中再次建立功勳。秦始皇掃平六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暴虐統治,激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沛縣亭長劉邦率領一支強大的起義軍同秦王朝的軍隊激戰,勇猛善戰的寅人常常充當劉邦軍隊的前鋒。據《華陽國志》記載:賨人在閬中范目統率下,手執牟弩、板榍(由於寅人常用板楯為盾牌,所以又稱板楯蠻)高唱戰歌,跳起激越的巴瀹舞,向秦軍衝殺,所向披靡。劉邦順利進入鹹陽後,被封為“漢王”。漢王要封范目為長安建章鄉侯,後又改封為憨鄉侯,意在留住賨人這支軍隊,范目迫於寅人思鄉心切,堅持不受此封,劉邦只好將范目改封為低一紋的度沔縣侯,讓賨人回歸故里。
賨人
秦王朝被推翻後,楚漢相爭的大戰展開了。漢王劉邦憑藉的大後方,便是包括賨人在內的巴蜀之地。戰爭期間,負責後勤的蕭何呂雉動員寅人參戰。據史料記載,當時賨人從十六到六十歲的男子都拿起武器上前線。當漢中一帶因遭受天軍出現大饑荒時,劉邦還下令大批饑民到賨人聚居的巴地和蜀地就食,穩定了漢王後方。漢王還在賨人居住的地方設立了一處重要的屯兵積糧據點,取名為得漢城。此城即當代的通江縣永安鄉(原屬達縣地區)。得漢城號稱“地環三玉澗,天鑄一銅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蕭何、呂雉經得漢城把兵士和糧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為劉邦擊敗強大的項羽、建立西漢王朝創建了不朽的功勳。漢高祖劉邦為了獎勵賨人的汗馬功勞,下詔免除了寅人中鄂、羅、朴、昝、度、夕、龔七姓的租賦,其餘廣大賨民每年也只繳四十寅錢的租賦, 比一般人要少交三分之一。
後有賨人李特起義,李特在奮勇抵抗之後,戰敗犧牲。他的兒子李雄繼續率領流民戰鬥。公元304年,李雄自立為成都王。過了兩年,又自稱皇帝,國號大成。後來到李雄侄兒李壽在位時,改國號為漢。所以歷史上又稱“成漢”。
賨人應屬於羌族一支,在古代又屬於巴族,土家族便是板楯蠻東遷後形成的民族。
中國古代巴族的一支,板楯蠻的又一稱謂。漢代規定巴族的渠帥羅、朴等七姓不輸租賦,其餘每戶歲出“賨錢”口四十文,巴人呼賦為賨,故當時稱之為賨人。賨人主要分布在巴郡閬中(今屬四川)和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一帶,沿渝水(今嘉陵江)和渠江兩岸居住。從事農業,長於狩獵,俗喜歌舞,敬信巫覡,驃勇善戰。部落首領有王、侯、邑君、邑長之分。相傳秦昭襄王時,白虎為患,賨人應募以白竹弩射虎有功,昭王乃刻石為盟,許其頃田不租,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劉邦漢王,發賨人定三秦,以功復其渠帥鄂、羅、朴、昝、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賨人自秦漢以來屢享復除,故世號“白虎復夷”;又因作戰以木板為盾,故又稱“板楯蠻”;晉世又有“弜頭虎子”之號。
東漢時,羌人數攻漢中,朝廷發賨人擊敗之,號為“神兵”。桓帝時,朝廷加重對賨人的剝削和壓迫,更賦至重,又遭僕役箠楚,過於奴虜。有的嫁妻賣子,甚至自殘軀體。他們被迫邑落相聚,多次掀起反抗鬥爭。中平五年(188年),巴郡黃巾舉義,賨人亦起兵攻占城邑,與之呼應。
漢末大亂,張魯據漢中,誘說宕渠一帶巴、賨首領杜𫉯、朴胡、袁約背叛益州牧劉璋歸己,劉璋亦發漢昌(今四川巴中)賨人為兵以拒張魯。張魯在漢中推行五斗米道,賨人敬奉,故多遷往。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張魯,魯一度敗走巴中,依杜𫉯、朴胡等。後張魯降操,“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𫉯”等亦率“賨民”、 “巴夷”附操。操以胡為巴中太守,𫉯為巴西太守以拒劉備。後曹操放棄漢中,又將在漢中的“巴夷”、“賨民”全部遷至關隴地區。西晉末年,關西因戰亂天災頻歲大飢,略陽、天水等六郡人民包括一部分原自漢中遷來的賨民共數萬家流人梁、益(今四川)就食。這些流民後來在賨人首領李特領導下於蜀中起義,建立大成政權(見秦雍六郡流民起義)。
賨人在秦漢以前居住比較集中,文化特點亦比較鮮明,如船棺葬和各種特殊形制與紋飾的青銅器,都頗有地方特色,賨人的巴渝舞更深為劉邦讚賞,成為漢朝廟堂歌舞之一種。漢以後,賨人與漢族以及其他蠻人如廩君蠻、賨瓠蠻融合的進程日益加快。漢末魏晉時期,不僅在原賨人十分集中的宕渠地區呈現出“巴夷”(即廩君蠻)與“賨民”雜居的局面,而且在原廩君蠻比較集中的巴東郡和原盤瓠蠻集中的地區涪陵郡,也都有不少賨人雜居其間。
四川曾有“斯巴達人
2014-12-04 四川檔案
賨(cóng)是古巴蜀一帶少數民族對賦稅的稱呼。相傳在秦並巴蜀後,賨人先祖板楯蠻在秦與楚的戰爭中異常英勇,獲得世代減賦的優待,賨遂成了其所在民族的別稱,賨人由此而來。賨人貫穿了四川姓氏發展的全過程,當代仍有源自賨人的姓氏流傳巴蜀……達州渠縣曾是古代賨人聚居的地方之一。賨人到底是怎樣的一支民族,和四川有怎樣的關係?
賨人洞穴遺蹟
賨人是生活在渠江流域長達3000多年的一支少數民族。渠江是嘉陵江的一條支流,全長720公里,有兩個源頭,東源州河出自川陝兩省邊界大巴山西南麓,北源巴河出自川陝兩省邊界米倉山南麓,在渠縣三匯鎮匯合後,稱為渠江。在中國古代,大多的民族擇江水、湖泊而棲,渠江在一定意義上是賨人的母親河
賨人,當代仍有著大量的未解之謎。他們英勇尚武,有“東方斯巴達人”的美譽。他們幫助過大量的中原政權進行戰爭。據記載,周武王即位後的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當時被稱為彭人的賨人祖先,就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據說,參加戰爭的車兵有300乘,士卒達4.5萬人。雖然古人記載戰爭參與人數時往往有些誇張,但賨人所派的部隊幾乎也相當於一個坦克師和幾個步兵師了,幾乎是傾其所有參戰。這場戰爭,對賨人來說,顯得非常奇怪。朝歌距渠縣的距離是非常遠的,一個在河南,一個在四川。史書記載,在武王伐紂中,賨人一直作為前鋒衝殺在前,玩了命地打仗。賨人為了一塊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土地如此拚命,理由在哪裡?
渠縣賨人谷
事實上,這場戰役證明了賨人是夏人之後的可能性。賨人曾經是夏朝的聯合部落之一,紂王先祖殷人集團把夏朝滅亡後,他們從中原被趕到了湖北,最後又被巴人趕到四川渠縣的地界,這樣的仇恨積累了很長時間。可以說,賨人之所以在川東北定居,都是被殷人的窮追猛打所賜。周人的先祖后稷的子孫也曾輔佐過夏朝,後來夏朝衰落後,跑到陝西、甘肅一帶發展。可以說,周人和賨人都是曾因殷商而被流放的,這場戰爭是夏國統治集團的一場復仇之戰,賨人在對殷商的戰爭中奮勇爭先就不足為怪了。
從這場戰爭開始,賨人在古代的戰爭威名開始彰顯。他們鍛造業發達,在戰爭中每每衝鋒在前。
曾經有人說,賨人是巴人的一支。不過,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這個說法可能並不準確。賨人歷史上有個著名的傳說,講的是在秦昭襄王時期,秦人募集賨人射殺白虎的故事。文獻中記載,當時巴蜀地區白虎作亂,賨人用弩射殺白虎,顯得十分積極。
賨人神犬石
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秦昭襄王時(公元前306年——前251年),白虎危害秦、蜀、巴、漢四郡,秦王重賞幕人除患,“國中有人殺虎者,邑萬家,金帛稱之。”重賞之下,勇夫豁出。賨人廖中藥、何射虎、秦精等做白竹弩於高樓,射虎,中頭三節。秦王嘉之曰:“虎歷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論功行賞時,秦王猶豫了:想兌現事前的許諾,又“嫌其夷人”——“南蠻西南夷”,還要“加官晉爵”?左思右想,終於有了新的嘉獎策略:“夷人”每戶田在一頃以下者不交租稅;雖有十妻也不交人頭稅;打傷人者按情節輕重論罪;殺死人者向死者家屬賠償一定錢財即可免罪。不僅有這樣的寬鬆政策,而且刻石為盟:“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鐘。”
事實上,白虎在老虎的種群中並不常見,秦滅巴蜀後突然出現白虎作亂的事情,是十分蹊蹺的。再來看同期的巴人,他們的圖騰正是白虎,他們崇拜的首領廩君傳說中死後靈魂化成白虎。巴人每每祭祀白虎,過程都十分虔誠。白虎可以說是巴人最崇拜的圖騰之一,甚至用活人的血祭祀白虎。古人對圖騰的崇拜是非常虔誠的,如果賨人是巴人的一支,射殺崇拜的圖騰是萬萬不可能的。在這裡,可以大膽地想像一下,秦人所說的白虎作亂,可能指的就是巴人作亂。秦滅巴蜀後,巴人對秦的抵抗幾乎沒有間斷。賨人和巴人可能有世仇,秦人正是利用這一點,用當地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打擊土著政權。
秦惠王時期,司馬錯率巴蜀兵眾10萬,浮江伐楚,其中賨人的先民板楯蠻再次成為秦人的先鋒。在這場戰爭中,秦人獲得楚國的黔中郡(今湖南常德),這是秦侵攻六國南線的一次重要戰役。論功行賞,板楯蠻被減免賦稅,因巴地稱賦稅為賨,板楯蠻自此有了賨人的稱謂。浮江伐楚發生在秦滅巴蜀 30多年後,大約在公元前280年。秦滅巴蜀的30年中,巴蜀土著勢力的抵抗不斷。對攻入蜀地的秦人,賨人卻協助其奮勇作戰,似乎顯得很不合情理。
事實上,從賨人射虎的故事中,是可以看出賨人和秦人的關係的。前面我們曾經提到,賨人和信仰虎圖騰的巴人有世仇,秦滅巴蜀和浮江伐楚之間的這段時間,巴人仍在進入渠縣一帶賨人的領地,蠶食他們的生存空間。按秦人的說法,當時白虎危害天水、成都、閬中、漢中等地,指的就是被滅國後仍在活動的巴人“游擊隊”。對殺“白虎”的人,秦人給的賞賜是“邑萬家,金帛稱之”。由此可見,秦人對“白虎游擊隊”的頭疼程度。
在對“白虎游擊隊”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秦人自然親近和“虎巴”有仇的賨人。賨人用白竹做的弩,是當時十分先進的武器。賨人利用武器優勢,打擊巴人“游擊隊”,獲得了非常大的勝利,獲得了秦王的嘉獎。但秦人並沒有把這個“以夷制夷”的政治手腕寫得那么通俗易懂,最終變成了賨人用弩協助除去虎患的典故。
在法律嚴苛的秦國,賨人即使殺了秦人也未必會被判處死刑,賠償一些青銅製品和酒就能了事,可見在秦人伐楚時賨人已得到了和秦人同樣的政治地位。在巴蜀眾多的少數民族中,僅有賨人利用這場戰爭獲得了賦稅的減免,而巴人並沒有這樣的待遇。可以說,賨人當時雖然是秦國的一支僱傭軍,但卻有著緊密的聯繫。
秦二世時期,項羽劉邦發起推翻秦朝的戰爭,一度成為秦人僱傭軍的賨人又成了劉邦的先鋒,幫助平定三秦。賨人和秦人為何反目?明確的記載並不多。在此後的楚漢戰爭中,賨人又協助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漢代的兵馬俑中,賨人排在漢軍的前鋒部分,證明賨人這支自由的傭兵集團已經依附於劉邦。作為冷兵器時代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東方的斯巴達人賨人再次完成了一次政治轉向。作為一支戰鬥民族,根據天下大勢及時完成轉向是必須擁有的政治素質,賨人再次得到了發展。
東漢桓帝時期,從劉邦時代傳承下來的對賨人的優待政策,被腐敗的地方政府打破,在渠縣一帶的賨人回響黃巾起義殺官吏。因為賨人一直經歷戰爭,戰鬥力超強,朝廷數次鎮壓都沒有效果,賨人被譽為“神兵”。
後來,賨人又敬信張魯的“五斗米道(道教)”。張魯在陽平關被曹軍攻破,前往依附的賨人首領杜濩,不久與張魯、巴七姓王朴胡舉巴、賨民依附曹操,這件事發生在215年。賨邑侯杜濩舉巴夷、賨民依附曹操,杜濩、朴胡等被遷往洛陽,部分賨人成為魏國的重要戰鬥力量。在蜀漢的賨人被編入蜀軍,與青羌騎兵一起,成為蜀漢政權的軍事中堅。
五胡十六國期間,賨人李特在天下大亂時,不依附於任何政權,建立了成漢政權。這是賨人在歷史上最後的輝煌,最後被東晉所滅。自此後,賨人就從歷史中漸漸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武侯祠,就是成漢政權的李雄為紀念諸葛亮而修建的。討伐三秦時留在西北的賨人和當地胡人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數民族集團。留在四川的賨人逐漸在漢人的大量移民中失去人數優勢而被同化。還有一批成為湖北一帶土家族的先民。
川渝一帶居民中,賨人的基因深深地隱藏在浩瀚的人海中,僅剩下不斷出土的青銅器,印證著賨人那段永恆的輝煌。
參考資料:華西都市報
圖片摘自:華西都市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