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布豐(或布封)著文章)

松鼠(布豐(或布封)著文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這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

通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

說它是說明文,因為它是一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旨在說明松鼠外貌(形態與顏色)、習性(馴良與乖巧)、用途(肉、毛、皮)、繁殖能力及其他特點。說它是文學作品,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說明,它是將自己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研究的結果,用文學語言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

這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又稱為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力求知識的科學性;活潑生動,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可敘述,可描寫,把科學融於藝術之中,引人入勝。《松鼠》一文很好地體現了這個特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松鼠》
  • 外文名稱:squirrel
  • 作品出處:布豐文選
  • 文學體裁:外語/現代文
  • 作者:布豐(或布封)
原文,作者簡介,主旨,結構分析,重點句子,寫作特色,

原文

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它們雖然有時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動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櫸實橡栗。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裡送東西吃。可以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裡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它們在樹上做窩,摘果實,喝露水,只有樹被風颳得太厲害了,才到地上來。在平原地區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們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樹叢里,只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聽到松鼠在樹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裡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
松鼠不愛下水。有人說,松鼠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樣,一到冬天就蟄伏不動。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裡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里,塞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松鼠輕快極了,總是小跳著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跑。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惹惱了,還會發出一種很不高興的恨恨聲。
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叉的地方,又乾淨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苔蘚編紮起來,然後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這樣,它們可以帶著兒女住在裡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裡。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個。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過了冬就換毛,新換的毛比脫落的毛顏色深些。它們用爪子和牙齒梳理全身的毛,身上總是光光溜溜、乾乾淨淨的。
  1. 被選為教學課文:《松鼠》
  2. 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書第5單元第17課
  3. 江蘇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5課
  4. 語文A版五年級下冊第8課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0課

作者簡介

布封(或譯作布豐)(1707-1788),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作家。生於孟巴爾城一個律師家庭,原名喬治·路易·勒克來克,因繼承關係,改姓德·布豐。布封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並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他寫的課文中的《》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僕,像豪邁而獷野的遊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布封的《馬》被選入七年級課文,《松鼠》被選入國小六年級上冊滬教版課本課文。

主旨

這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
通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它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
如果說它是說明文,因為它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說明了松鼠的形態與顏色、馴良與乖巧;肉、毛、皮用途廣;繁殖能力;及其他特點。如果說它是文學作品,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說明文,將自己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研究的結果用文學語言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
這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又稱為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有力求知識的科學性;活潑生動,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可敘述,可描寫。還把科學融於藝術之中,引人入勝。《松鼠》這一文很好地體現了這個特點。

結構分析

課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這一段是總括的話,用一句話簡明、準確地說明松鼠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很討人喜歡”是貫串全文的線索。
第二部分(第2段),這一段承接上文,具體描述松鼠“漂亮”這個特點。主要寫了松鼠的面容、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樣子。
第三部分(第3段),從它機靈的動作和生活習性,寫出它是一種活潑、有趣、馴良的小動物,加深了“討人喜歡”的印象。
第四部分(第4、5段),第一層(第4段),寫松鼠乖巧的習性。介紹松鼠過水的動作、不冬眠、十分警覺、跑跳輕快、叫聲響亮。松鼠搭窩過程科學,順序準確。第二層(第5段),寫松鼠搭窩的方法。描述搭窩的先後次序和一系列複雜的動作以及窩口的設計,生動地表明松鼠的靈性。
第五部分(第6段),寫松鼠的多產,毛的色澤,、毛、皮的用處,說明它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補充了“討人喜歡”的內容。

重點句子

1.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
這個句子中“從來”“也不”“只”等詞語,清楚明白而準確地寫出了松鼠的活動區域。
2.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說明,“帽纓形”一詞,寫出了尾巴的長度和蓬鬆狀,讓讀者很容易聯想到松鼠尾巴的樣子,同時,作者又對尾巴做了動態的描寫,寫了它的樣子和用途。
3.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裡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帶著兒女住在裡面,既舒適又安全。
松鼠作為動物,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了松鼠以人的性靈、人的情感,使松鼠討人喜歡的總體形象逼真地展現 在了我們的眼前。

寫作特色

《松鼠》是一篇記敘文。雖然是一篇記敘文,但我們讀時並不感到枯燥乏味,相反,讀來倒很有情趣。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以下兩個特點:
1.說明語言形象、生動。
這一點是相對於平實說明而言的。作者在介紹這種小動物時,不是像寫說明書似的,將松鼠的特點(包括長相、性格、習性等等)直接告訴讀者,而是運用各種描寫手段以及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地介紹這種小動物。例如:《辭海》中介紹松鼠的尾巴時,只有“尾蓬鬆,長16~24厘米”幾個字,而作者對松鼠尾巴的介紹就顯得既形象,又能讓人喜愛。文章就顯得生動起來了。
2.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文章還運用描寫的方法(例如“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和擬人的方法,也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文章還準確地運用了詞語。例如作者在介紹松鼠的活動範圍時寫到:“它們從來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樹叢里,只喜歡大的樹林,住在高大的樹上。”這其中“從來”“也不”“只”等詞語,清楚明白而準確地寫出了松鼠的活動區域。又如作者在寫松鼠做窩時,用“先”“再”“然後”等表示工作程式的詞語,將松鼠做窩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寫得有條不紊,用“搬”“放”“編扎”“擠”“踏”等一系列動詞,準確地說明了松鼠做窩時的動作。這些詞語的恰當運用,說明作者的觀察非常細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