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王氏宗祠

松源王氏宗祠,位於松源鎮徑口村,始建於1479年,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在宗祠的大門兩旁貼著一副門聯:“三槐世澤長,兩晉家聲遠”,是王氏堂聯,其中道出了王氏的文化和淵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源王氏宗祠
  • 地理位置: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徑口村 
  • 建築歷史年限:500多年 
松源王氏淵源,民俗活動,松源王氏知名人物,王宗泰,王利亨,王岳,王皓明,王立朝,王維,

松源王氏淵源

在2500多年前的東周時期,東周第11個王周靈王,名叫姬泄心,他的兒子子喬,人稱太子晉,為人忠直。周靈王當政時期,有一年遇上特大水災,洪水把洛陽的王宮淹了。面對水災,周靈王與當時僅有11歲的子喬發生了一場激勵的爭辯。子喬不同意父親將水排入農田的做法,認為不能把百姓的莊稼、房屋毀了。
對於兒子的反駁,周靈王十分生氣,於是將子喬貶為平民,居住在百姓之中。百姓常常指著子喬的家稱為“帝王之家”,後來簡稱為“王家”。久而久之,子喬的兒子宗敬開始以“王”作為姓氏。從此王姓誕生了。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所撰的王氏族譜序里描述,王氏26世王霸,遷徙到太原晉陽居住,多次婉拒東漢朝廷的聘任,這樣就成為太原人。
王氏傳到第76世均德公(即南宋進士王均德)時,已是宋朝時期。均德公元初(1271年)以進士被推薦任命為武平縣撫民令,率領族人前往武平縣定居,是武平縣王氏開基祖。
百餘年後,太原81世、武平六世念四郎遷居梅州,成為松源一世祖,他的後裔先後分別遷居閩粵兩地,並在各地開枝散葉,傳播四海。
“王氏與其他姓氏避難、避禍等遷徙的原因不太相似,王氏多為當官遷居。且王氏喜群居,遷居時,往往是原居住地整村人陸續遷到新地聚族而居,所以存在同一個地區眾多王姓人的現象。”松源王氏聯誼會副秘書長王孫浩介紹,王氏從福建武平遷居到松源,已有600多年歷史,繁衍近30代,裔孫人口逾20萬,遍布海峽兩岸等地及海外東南亞、歐洲等。

民俗活動

掛大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松源王氏“掛大牌”(即梅縣掛大牌)有近500年歷史,松源王氏族人所具有的“崇德向善、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睦鄰友好”的良好家風,都以每年農曆正月廿八舉辦“掛大牌”的大型集體活動世世代代傳承下來,歷久彌新,長盛不衰。據《松源王氏族譜》記載,松源王氏四世祖宗泰公,生於明英宗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宗泰公年輕時就經商,足跡遍及閩粵贛三省,卓越宏才,置良田數百畝,鴻猷大展,富蓋群邑,常以佛教慈善濟貧熱心公益為宗旨,以“積陰德於冥冥中,以為子孫長久計”為家訓。
宗泰公逝世後(1520年),其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美德在閩粵贛邊區廣為傳頌,當時知府將王宗泰事跡奏請朝廷旌表,明嘉靖帝謚“厚德傳家”並恩準其子孫制匾供奉。於是,王氏族人將“厚德傳家”諡號製成牌匾,供奉於徑口村祖祠。
2009年經梅縣人民政府【2009】24號文批准,松源王氏“掛大牌”民俗活動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2年開始,松源王氏恢復此項活動,並更名為“掛大牌”。

松源王氏知名人物

王宗泰

松源王氏四世祖,王宗泰(即宗泰公)逝世後,明朝嘉靖年間,皇帝諭旨加封,並授皇匾(明嘉靖帝謚)“厚德傳家”並恩準其子孫制匾供奉。

王利亨

嘉慶辛酉(1801年)中進士、官翰林院庶吉士

王岳

王皓明

陸軍少將,原《珠江日報》社長兼總編輯。

王立朝

湖南省軍區原副政委。

王維

中共七大代表(即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18年3月- 2019年4月,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華南分局興梅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中共粵東區委宣傳部部長、副書記,廣東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廣東省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廣東省農墾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1983年4月任廣東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