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塔

松江李塔一般指本詞條

松江李塔匯鎮(現並為石湖盪鎮)上的李塔,又作禮塔,始建年代無考。根據《李塔延壽寺院記》和《重建禮塔記》李塔的命名有兩種說法。李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七級方塔,高約33米,塔里原有木梯,可以拾級而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塔
  • 別名:禮塔
  • 地點上海市松江城西李塔匯小鎮
  • 始建年代:唐朝初期
命名,簡介,傳說,發展歷史,現狀,構造,

命名

松江李塔匯鎮(現並為石湖盪鎮)上的李塔,又作禮塔,始建年代無考。按照清人所撰《李塔延壽寺院記》的說法,李塔始建於唐朝初期,因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曾經出任蘇州刺史,所以叫做李塔。又有一種說法,塔為曹王李明所造,故名。此外還有一說,塔中有碑名《重建禮塔記》,李禮同音,故而致訛。後人考證,塔的風格接近宋塔,並且是先有塔而後才有寺,這又給古塔增添了 一重歷史考據的迷霧。南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有僧人創建澄庵,此後於度宗鹹淳年間(1265~1274年),改澄庵為延壽寺
李塔
李塔

簡介

李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七級方塔,高約33米,塔里原有木梯,可以拾級而上。各層壺門外的壁上嵌有200尊形態各異的佛雕。在石柱和磚上,依稀可見捐款人姓名。 1997年在縣政府領導和市文管會共同出資下,已修繕完成。

傳說

相傳,松江府境內有二位同窗好友,一位叫王員外,另一位叫姚員外,兩人義結金蘭,仕途得意,同在京城做官,後又告老還鄉
員外唯有一女,容貌出眾,姚員外之子才華橫溢,王小姐和姚公子從小就由父母作主,結為百年之好,兩人也以兄妹相稱,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後來姚公子父母雙雙病故,家境敗落,至親好友也避著姚家,往常門庭若市,一下變得門前冷落。王員外念在姚公於先父的份上,便把他接回自己家中,但心中是大大的不悅,千方百計尋找賴婚機會,處處虧待姚公子,真是世態炎涼人情薄。王小姐生性懦弱,任憑父親布擺。她有個貼身使女李丫環,卻是個深明大義的姑娘。
轉眼到了大比之年,為了赴京趕考,姚公子忍著屈辱向岳父大人說出要進京趕考的願望,並指望他幫助解決進京盤纏和費用。誰料,王員外一聽此事,滿肚子的不快,非但分文不給,反而還奚落了他一番,王員外余怒不息,當即提出不答允這門婚姻。姚公子受到恥辱、羞愧交加,同意解除婚約,當場寫下退婚書,並拂袖憤然離開了王家。再說李丫環得知此事,大吃一驚,對姚公子的遭遇深表同情,李丫環瞞過王家尾追姚公子,苦苦挽留,並把姚公子帶回自己家裡,軟語寬慰、勉勵,李丫環母女倆人粗茶淡飯,相依為命,但也把姚公子當作自家人一樣,姚公子在李丫環家一邊幫助幹些家務,一邊發憤苦讀,三年後,李姑娘得知姚公予又將赴京趕考。李姑娘一路相送,路上,二人傾吐了愛戀之情,並互贈定情之物,一時也依依難捨。姚公子辭別李家母女後,進京赴考,三元及弟,金榜奪魁,一下轟動了整個京城,文武百官無不前親祝賀。連皇上也驚嘆不已,可惜皇上已無公主,一些有女兒的文臣武將都爭著想把女兒嫁給他,但被姚狀元一一委婉拒絕。皇上得知了他不丟糟糠之妻,願與貧家女子相配一事後,更是讚嘆不己,便降聖旨,恩準他接回狀元夫人在京完婚。姚狀元便速速差人前往松江府。王員外知道姚公子考中狀元,便使用調包計,暗中謀殺了李姑娘,撕毀退婚書,又把自己的女兒送往京城。王小姐一到京城和姚公子見面後,姚公子竟一時傻了眼:李姑娘怎么換成了王小姐。其中必有蹊蹺。王小姐也懵懵撞撞,姚公子怎么這樣冷淡,但又不好細問。姚狀元先把王小姐安頓好,隨即派人到松江府查明此事的來龍去脈,而婚期迫在眼前,姚狀元非常焦急,等到一切查訪清楚後,已是婚期前一天了。姚狀元得知李姑娘遭
李塔
李塔

發展歷史

李塔別名禮塔、杏塔、又稱李明王塔。
在上海市松江區黃浦江上游橫潦涇畔李塔匯鄉(鎮)。相傳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十三於曹王李明蘇州刺史時所築,故名。建塔時無廟宇,南宋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有僧人從定梅來到松江,得到當地大姓錢氏舍寶資助,造了一座小廟,名為澄庵。鹹淳年間(公元1265——1274年)改名延壽院。塔七層四面,承襲唐代風格,高30餘米,為磚木結構。外形與方塔相似。塔身四周有大小不同的磚雕佛像,約200尊。底層四角石柱上刻有施捨人姓名,塔磚上亦有捐款人名。塔內部樓梯和平座等結構都已毀,外部腰檐欄桿也損壞嚴重,大風時常有磚瓦朽木落下。據清嘉慶《松江府志》引黃之雋《延壽院記》:“相傳唐太宗子曹王明為蘇州刺史,故以姓其塔。蓋塔先於院雲。”宋代曾翻修重建。元、明時期又多次大修。
李塔(松江李塔)
李塔

現狀

今存塔體基本上為宋代建築。李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七級方塔,高約33米,塔里原有木梯,可以拾級而上。各層壺門外的壁上嵌有200尊形態各異的佛雕。在石柱和磚上,依稀可見捐款人姓名。 1997年在縣政府領導和市文管會共同出資下,已修繕完成。李塔為磚木結構,平面方形,七層,樓閣式,與宋初所建的松江興聖教寺塔相仿,磚身。磚縫用黃泥與白灰相砌,每層有楠木過梁,壺門上置木樑,有塔心木。在第六層以三根木樑承重,每層四面設壺門,

構造

可至外面平座。第一層為“壁內析上式”,與方塔相同,不設扶梯,須從圍廊登梯,經磚身內之磚階登入第二層。二層至七層,為空簡式,內室置木板與扶梯。此塔的結構形制,為宋式,建塔年代未能詳考。但估計最早是在北宋(公元960——1127年)期間所造,不可能是唐塔。李塔又稱禮塔,據說塔上曾有碑,上刻“重建禮塔記”。“禮”與“李”相混,也有可能。各層壁上嵌有石刻佛像,現在尚有不少保存。由於上面幾層樓梯已毀,故無法攀登。底層的磚上,四隅石柱上,還鐫刻著造塔捐資施捨者的姓氏,其中婦女多稱十四娘,這是宋代民間習慣的稱法。目前此塔損壞嚴重,有待修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