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秦嶺複合山鏈的形成、演化及板塊動力學

《東秦嶺複合山鏈的形成、演化及板塊動力學》是地質礦產部地質所、陝西省地礦局區調隊、地質礦產部西安地礦所為主要完成單位,許志琴、盧一倫、湯耀慶、張治兆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秦嶺複合山鏈的形成、演化及板塊動力學
  • 類別:科研項目
  • 主要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地質所、陝西省地礦局區調隊、地質礦產部西安地礦所
  • 主要完成人:許志琴、盧一倫、湯耀慶、張治兆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19880049
項目名稱
東秦嶺複合山鏈的形成、演化及板塊動力學
主要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地質所、陝西省地礦局區調隊、地質礦產部西安地礦所
主要完成人
許志琴、盧一倫、湯耀慶、張治兆
獲獎證書編號
KJ-88-2-13
獎種
科技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該成果以微構造研究方法為指導,以野外微構造觀察分析,室內以構造研究為主的方式,把巨觀構造與微觀構造結合起來,對東秦嶺山脈的變形特徵、演化歷史和板塊動力學進行了系統論述。 成果提出了以下新認識: 首次提出東秦嶺造山帶是由北秦嶺加里東-早華力西山鏈和南秦嶺華力西-印支山鏈併合組成複合山鏈; 商南超川一帶的藍閃石類高壓型礦物組合與陸內俯衝所引起的深部滑脫作用有關,而不是前人所認為的大洋板塊俯衝作用的產物; 對北秦嶺山鏈中的陶灣群、寬坪群的變形構造確定了三期主要的變形階段; 下古生代蛇綠岩殘片表明有下古生代洋盆存在,大洋消減通過洋內剪下,蛇綠岩殘片由北向南推覆在陸殼之上; 南、北中國板塊碰撞發生在劃嶺群(D2-3)沉積之前,印支期東秦嶺地區只有殘存的陸表海,沒有印支大洋存在。 成果首次提出東秦嶺地質構造主要特徵是大推覆、大滑脫、大平移,是對秦嶺地質構造研究的重大貢獻,對研究中國大地構造有重要意義,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