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教育背景
分別於1991,1994,1997年在西北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工作履歷
1997年8月-1999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晉升副研究員,1999年以來在西北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0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5年晉升博士生導師。2005年-2006年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作訪問學者。
現為西北大學教授,主要講授《地球科學概論》、《現代大地構造學》、《地球物質科學》等課程;主持教育部創建《地球科學概論》名牌項目以及多項西北大學重點建設課程項目。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大地構造學、造山帶構造與大陸動力學研究。特別是利用大地構造分析、構造地質解析和地球化學示蹤的有機結合,探討大陸構造的演化過程與動力學問題。近年來瞄準大陸動力學這一國際地學熱點問題,選擇關鍵的造山帶為突破口,以秦嶺、天山等造山帶為研究基地,進行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的聯合攻關。結合祁連造山帶的分析研究,並與國外典型造山帶進行對比,通過地質學與地球化學綜合研究,探討中國中西部的中央造山帶古構造格局、演變過程與動力學、以及中央造山帶構造演化對中國大陸形成演化的作用與動力學效應。圍繞這一科學命題所進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 秦嶺造山帶、祁連造山帶、天山造山帶的相互關係;(2) 古亞洲與古特提斯構造域的轉換關係;(3) 不同構造體制的轉換過程與動力學;(4) 中央造山帶構造格局、演化過程與動力學及其對中國大陸形成的作用。 在秦嶺、天山、華南大陸西部與哀牢山造山帶構造格局及其地球化學制約、構造變形與演化、造山帶構造與前陸盆地耦合關係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包括:
(1)北秦嶺元古代構造研究 通過松樹溝鎂鐵-超鎂鐵岩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綜合研究,確定其為中元古代末期蛇綠岩殘片。結合北秦嶺寬坪群火山岩地球化學性質研究,建立了北秦嶺中新元古代構造格局及其演化格架。深入研究了松樹溝蛇綠岩的變質橄欖岩組構與顯微構造變形特徵,證實其經歷了上地幔高溫和中溫塑性變形。並對其中的鉻鐵礦成因提出了新的認識,認為其與高溫韌性變形密切相關,成生於地幔橄欖岩塑性變形、熔融而導致礦物質遷移富集。
(2)北秦嶺古生代構造格局與演化 詳細研究了北秦嶺商丹縫合帶及其相應的弧後盆地縫合帶中的古生代蛇綠岩及相關火山岩的地球化學、年代學,確定其中存在早古生代大洋岩石圈殘片和板塊俯衝過程中島弧火山岩殘塊;通過早古生代古板塊演化過程中關鍵的洋殼殘片和板塊俯衝岩漿活動時間與性質研究,恢復重建了早古生代北秦嶺古構造格局及其演化過程,結合南北秦嶺岩石建造、變質變形特徵研究,提出北秦嶺早古生代俯衝造山的動力學模型。
(3)天山造山帶古生代構造格局與演化 通過關鍵區段的岩石大地構造學、地球化學與年代學研究,確定了中天山北緣縫合帶中存在以乾溝、米什溝和冰達坂為代表的蛇綠岩殘片,代表早古生代古大洋岩石圈殘片;而中天山南緣縫合帶中存在以巴侖台、榆樹溝等為代表的蛇綠岩殘片,代表志留紀-泥盆紀古大洋岩石圈殘片。並結合造山後相關的輝綠岩牆-花崗岩等岩漿活動的地球化學、年代學以及沉積作用研究,建立了天山造山帶古生代構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4)南秦嶺構造帶的形成演化 首先發現並厘定了襄廣斷裂帶西段的三里崗—三陽地區的蛇綠混雜岩以及相關島弧火山岩,系統研究了其性質、特徵及其構造背景。確定了勉略帶東延存在古大洋岩石圈殘塊以及板塊俯衝作用,為恢復重建秦嶺造山帶三板塊兩縫合帶構造格局及其演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約束。
(5)華南大陸西部構造格局及其與特提斯構造的關係 研究了哀牢山構造帶關鍵岩類地質、地球化學特徵,概括古洋盆形成演化過程的三階段模式。對比研究華南大陸西部師宗—彌勒構造帶的性質與演化特徵,對古特提斯構造格局提出了新的認識。
(6)造山帶地球化學邊界構造意義與動力學 研究了北秦嶺、華南大陸地球化學邊界特徵及其地質意義,提出北秦嶺地球化學邊界代表了早元古代洋陸地幔界線的新認識。
主要成果
主要學術論文
在《Science in China》、《中國科學》、《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學通報》、《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岩石學報》、《地質科學》、《地球化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要有:
1.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Bingdaban ophiolitic mélange in the boundary fault zone on the northern Central Tianshan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Science in China(D), 2006,50(2).第1作者
2、 Geochemistry of the subduction- related magmatic rocks in the Dahong Mountains, northern Hubei Province —- Constraint on the existence and subduction of the eastern Mianlue oceanic basin. Science in China(D)(SCI收錄) 2004年4月 第1作者
3、An ophiolitic tectonic melange first discovered in Huashan area, south margin of Qinling Orogenic Belt,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Science in China(D)(SCI收錄) 1999年6月 第1作者
4、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land-arc pillow lava from southeast Yunnan province ,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for Paleo-Tethys in south China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CI收錄) 2000年5月 第1作者
5、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isotopic geochemical steep zones in eastern Yunnan, China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9年12月 第1作者
6、中天山北緣冰達坂蛇綠混雜岩的厘定及其構造意義,中國科學(D),35(6)。2005,第1作者
7、鄂北大洪山岩漿帶地球化學及其構造意義 中國科學(D) 2003年12月 第1作者
8、隨州花山蛇綠構造混雜岩的厘定及其大地構造意義 中國科學(D) 1999年6月 第1作者
9、滇東南建水島弧型枕狀熔岩及其對華南古特提斯的制約 科學通報 1999年11月 第1作者
10、滇東師宗-彌勒帶北段火山岩地球化學及其對華南大陸構造格局的制約 岩石學報(SCI收錄) 2002年2月 第1作者
11、中天山南緣烏瓦門蛇綠岩形成構造環境. 岩石學報(SCI收錄),2005年1月,21(1),第1作者
12、 Geochemistry of the Caledonian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uth Margin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1999年6月 第1作者
13、哀牢山構造帶兩類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學及其構造意義 地球化學 2000年2月 第1作者
14、南天山北緣榆樹溝變質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學及其成因機制, 地球化學 2001年12月 第1作者
15、襄樊-廣濟斷裂帶三里崗-三陽段構造混雜岩帶構造變形與演化 地質科學 2003年10月 第1作者
16、南秦嶺前寒武紀岩漿構造事件與地殼生長 西北大學學報 2002年4月 第1作者
17、geochemistry constrain on tectonic evolution of Paleo-Tethys in SE Yunnan,China. 地學前緣 2000年10月 第1作者
18、北秦嶺構造屬性與元古代構造演化 地球學報 2003年2月 第1作者
19、北秦嶺元古代構造格架與演化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03年6月 第1作者
20、北秦嶺地球化學急變帶形成機制及動力學探討 地球學報 1999年12月 第1作者
科研項目
1、天山造山帶中段後碰撞期造山作用及殼幔相互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
2、北秦嶺北緣地球化學邊界的構造意義及其動力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
3、“西秦嶺-松潘構造結形成演化與大陸動力學研究”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2級負責人) ;
4、崑崙-秦嶺-大別造山系兩側推覆帶構造與盆地演化研究(中石化重大項目,第2負責人);
5、“中國西部典型造山作用研究”子課題一:天山造山帶早古生代大陸裂解與拼合過程(中國地質調查局重大項目,2級負責人);
6、《地質學概論》國家理科基地創建名牌課程(教育部項目,負責人);
7、《普通地質學》重點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
8、“中國中部高壓-超高壓帶的形成、岩石圈減薄與拆沉作用之間的關係及盆山動力學”子課題(教育部項目,2級負責人);
9、“秦嶺勉略構造帶的組成、演化及其動力學特徵”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2級負責人);
10、華南地球化學急變帶的形成機制及其與板塊構造的耦合關係(中科院重大項目,主要參加人);
11、與尋找超大型礦床有關的基礎地質研究”的三級課題(國家攀登項目,主要參加人);
12、東秦嶺-大別山北緣盆山關係與後造山過程(國家基金,主要參加人);
13、華北-揚子區太平洋型微陸塊地球化學解析(國家基金,主要參加人);
14、襄廣斷裂帶西段火山岩同位素示蹤與定年及其構造意義(國家基金,主要參加人);
15、塔里木東北緣及鄰區構造演化及油氣評價選區(河南石油勘探局,第2負責人);
16、東秦嶺—大別山北緣構造演化特徵(河南石油勘探局,第2負責人)。
主要獎勵
2000年,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1年,榮獲“第八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
2001年,榮獲“西北大學優秀教師稱號”;
2003年,榮獲“西北大學1998-2002年科研先進個人”,
2003年,榮獲“西北大學教學質量二等獎”。
2015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河北省紀委副書記
董雲鵬,男,漢族,1968年3月出生,河北贊皇人,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88年1月入黨,河北大學財政金融專業畢業、河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學位。
現任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省預防腐敗局局長、省委巡視工作辦公室主任。
1986.09--1990.07 河北大學經濟系財政金融專業學習
1990.07--1991.10 省糖菸酒公司辦公室幹事
1991.10--1995.02 省商業廳辦公室科員、綜合科副科長、主任科員
1995.02--1997.12 省政府辦公廳綜合一處主任科員
1997.12--1998.08 省政府辦公廳正科級秘書
1998.08--1998.11 省政府辦公廳副處級秘書
1998.11--2001.06 省委辦公廳秘書二處副處級秘書(其間:1998.12--2001.06在河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1.06--2004.10 省委辦公廳幹部處正處級秘書
2004.10--2006.11 省監察廳副廳長(2002.03--2006.04在河北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4.06--2004.12掛職任蔚縣副縣長)
2006.11--2007.01 省紀委常委、秘書長、省監察廳副廳長
2007.01--2011.01 省紀委常委、秘書長(其間:2007.03任省紀委機關黨委書記)
2011.01--2011.04 省紀委副書記、秘書長(2011.02任省委巡視工作辦公室主任)
2011.04--2013.12 省紀委副書記、省委巡視工作辦公室主任
2013.12-- 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省預防腐敗局局長、省委巡視工作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