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節目形式
節目背景
節目模式
節目特色
創作團隊
第一季
導演 | 製片人 | 總編劇 | 總體設計 | 總剪輯 | 現場總監 | 剪輯統籌 |
---|---|---|---|---|---|---|
關正文 | 孫宜平 | 張子選 | 劉宇 | 秦劍秋 | 寇文星 | 劉昀飛 |
總監製 | 楊晶、許丹丹、陳杭 | 節目監製 | 楊魏、張媛、趙新宇 | |||
監製 | 楊河山、呂雁、朱研 | 總顧問 | 韓志傑、姚蘭、馬延琨 | |||
總策劃 | 李揚、李楊、陳滌非 | 策劃 | 許子東、楊雨、劉鵬、簡琳、王洪、張暉、張承東 | |||
視覺總監 | 董雲鵬 | 編劇 | 毛小玉、唐蕊、謝陽、丘塵、李婷、郭亞楠 | |||
舞美總監 | 王軍 | 專題導演 | 孫治海、劉健 | |||
視覺設計 | 王昭文、王遠 | 主剪輯 | 王穎、陳澤誠、李玉磊、劉桐、戚磊 | |||
演員導演 | 鄭仲偉、王岩、張維 | 助理導演 | 孫悅、劉仁航、戴鈺、陳珊珊、郭家強、周娟 | |||
平面攝影 | 張超、東方、李澤文 | 節目統籌 | 張志強、張強、耿峰 | |||
燈光設計 | 熊勁翔、李聰 | 攝像 | 上下左右工作室 | |||
燈光工程 | 舞炫文化 | 造型設計 | 丁尚美學 | |||
攝影指導 | 吳琛 | 音響設計 | 劉一兵 | |||
剪輯 | 高嘉良、陳學柳、姜旭、王盼盼、趙飛飛、王浩敏、丁月陽、謝晶男 | |||||
顧問 | 葉永烈、李輝、張丁、方繼孝、余世存、韓田鹿、蒙曼、趙雅娟、曹雋平、白冰、傅秋爽、尹白寬 |
第二季
總導演 | 關正文 | 製作總監 | 寇文星 | |||
總編劇 | 張子選 | 總剪輯 | 秦劍秋 | |||
現場導演 | 張新明 | 出品人 | 楊晶、馬延琨、呂雁 | |||
製片人 | 孫宜平 | 總顧問 | 許子東、梁文道、史航、蔣方舟、楊雨、止庵 | |||
總剪輯 | 秦劍秋 | 策劃 | 鄭仲偉、陳柱、劉鵬、胡乃月、韓志磊、張雅慧 | |||
總監製 | 楊晶、許丹丹、陳杭 | 節目監製 | 楊魏、張媛、趙新宇 | |||
監製 | 楊河山、呂雁、朱研 | 總顧問 | 韓志傑、姚蘭、馬延琨 | |||
總策劃 | 李揚、李楊、陳滌非 | 專題總監 | 孫治海 | |||
視覺總監 | 董雲鵬 | 總體設計 | 劉宇 | |||
編劇 | 毛小玉、唐蕊、謝陽、丘塵、李話竹、郭亞楠、張媛媛、曹林、寧志忠 | |||||
舞美總監 | 王軍 | 製片主任 | 張一 | |||
視覺設計 | 王昭文、王遠、李婷婷、許樂 | 主剪輯 | 王穎、陳澤誠、李玉磊、劉桐、戚磊 | |||
演員導演 | 鄭仲偉、王岩、張維 | 助理導演 | 孫悅、劉仁航、戴鈺、陳珊珊、郭家強、周娟 | |||
平面設計 | 張超、江雷鋒、霍慶猛 | 節目統籌 | 張志強、張強、耿峰 | |||
燈光設計 | 熊勁翔 | 攝像 | 藝飛攝像團隊 | |||
燈光工程 | 舞炫文化 | 造型設計 | 丁尚美學 | |||
攝影指導 | 郭飛 | 音響設計 | 劉一兵 | |||
剪輯 | 杜博、付偉辰、李奇峰、呂曉娟、王磊 | 剪輯統籌 | 劉昀飛、殷建濤 | |||
顧問 | 陳航、李輝、張丁、方繼孝、余世存、韓田鹿、師永剛、趙雅娟、曹雋平、白冰、傅秋爽、尹百寬等 |
第三季
總導演 | 關正文 | 顧問 | 許子東、史航、吳伯凡、朱大可 |
出品人 | 孫忠懷、楊晶、呂雁 | 總監製 | 馬延琨、楊晶 |
製片人 | 簡琳、鄭美、吳福強、孫宜平 | 監製 | 李揚、王成、王培培 |
執行總導演 | 劉宇 | 總編劇 | 張子選 |
編劇 | 程瀟、陳慕華、王培培、鄭穎超、胡曉丹、王巧麗 | 節目統籌 | 張強 |
視覺總監 | 董雲鵬 | 視覺設計 | 王御龍、王遠、啊沁 |
平面設計 | 安昱 | 平面攝影 | 蔡一可、孫孝軒、楊明峰 |
導播/攝影指導 | 吳琛、朱曉 | 攝像 | 初華軒團隊 |
總剪輯 | 秦劍秋 | 剪輯統籌 | 殷建濤 |
主剪輯 | 戚磊、楊建勛、洪海默、張朝陽、胡永蒼、陳林 | 剪輯 | 陳杉 |
調色 | 趙高巍 | 音樂導演 | 王御龍、石冀 |
現場導演 | 馬國平、張新明 | 演員導演 | 鄭仲偉、張維、霍桐 |
燈光設計 | 熊勁翔 | 燈光工程 | 李聰、王勇 |
音響總監 | 劉一兵 | 音響設計 | 石應峰、朱露露、胡建初 |
舞台監製 | 覃漢語、徐磊 | 舞美製作 | 東瑞麒麟 |
錄製設備 | 孟昭天、王金石、李德樂黑 | 嘉賓造型設計 | 丁丁、都艷、張迎春、金雪 |
運營總監 | 李楊 | 運營統籌 | 劉鵬、胡琦、張越、張浩天 |
運營項目經理 | 國嘉、謝宜君、董旭 | 品牌運營 | 張頔暉、梅立斌 |
商務總監 | 張峰、陳曉晨 | 商業總監 | 孔育昭 |
行政統籌 | 王皓明、郭梓琳、趙越 | IT 統籌 | 劉剛 |
製片主任 | 張一 | 製片 | 楊禕、莫少奇、陸林杉 |
節目列表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參演嘉賓
讀信嘉賓
讀信嘉賓 | 嘉賓介紹及代表作 | 出場期數 |
---|---|---|
第一季第1、3、6-8、10-11期 | ||
中國內地男演員。主要作品有大宋提刑官、情滿四合院等。 | 第一季第2-5、9-12期;第二季6、8-12期;第三季2-3、8-9、11-12期 | |
第一季第1-9、11期 | ||
第一季第1-9期;第二季7、10-11期;第三季1-7期 | ||
第一季第1-4、7-9、12期 | ||
第一季第4-6、9-12期;第二季1-12期(第二季以講述人的身份讀信) | ||
第一季第1-5、8-12期 | ||
第一季第2、5-8、11-12期 | ||
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主要作品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土等。 | 第一季第5、8期 | |
第一季第6、10期 | ||
第二季第1、3、7、10期 | ||
第二季第1-2、6、8-9期 | ||
第二季第1、7-8期;第三季第2-4、10-12期 | ||
第二季第2-6、8期;第三季第1、3-5、7、9、12期 | ||
第二季第2、12期 | ||
第二季第2-3、7、10-12期 | ||
第二季第3、6期 | ||
第二季第3、7、10-11期 | ||
第二季第5、12期 | ||
第二季第5、7-9期 | ||
第二季第6期 | ||
第二季第8期 | ||
中國內地媒體人,《新周刊》社長。 | 第二季第11期 | |
第三季第1-2、6、11期 | ||
第三季第1、5、7、9、12期 | ||
第三季第1、4、8期 | ||
第三季第2、6-7、11期 | ||
第三季第2、9-10期 | ||
第三季第2-3、5、7、10-11期 | ||
第三季第4、6、9期 | ||
第三季第5-6、8期 | ||
第三季第6-7期 | ||
第三季第6期 | ||
第三季第10、12期 | ||
第三季第12期 | ||
中國香港作家、評論學者。主要作品有常識、弱水三千·梁文道書話等。 | 第三季第11期 |
解讀嘉賓
嘉賓及介紹 | 參演季數 |
---|---|
第1-3季 | |
梁文道(參見讀信嘉賓介紹,這裡不再敘述。) | 第1-2季 |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宋詞的女性意識、傳播學視野下的宋詞生態等。) | |
第2-3季 | |
第2季 | |
第3季 | |
節目原聲
獲獎記錄
時間 | 獲得獎項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17年 | 2016年度“影響中國傳媒”創新欄目 | 《見字如面》 | 獲獎 |
2016“五個一百”網路正能量精品工程 | |||
TV地標(2017)中國電視媒體綜合實力大型調研“年度上星頻道最具創新影響力節目” | |||
2017年中國傳媒學院獎年度傳播內容獎 | |||
2017南方周末年度盛典“年度創新案例” | |||
三聲“文藝復興”2017第二屆中國文娛產業峰會“年度最佳綜藝節目獎” | |||
首屆金鮫獎“2017年度十佳網綜” | |||
2017骨朵數據年度十佳網路綜藝 | |||
2017中國綜藝峰會·匠心盛典“年度匠心導演” | 關正文 |
播出信息
季度 | 播出平台 | 首播日期 | 播出時間 | 網路平台 |
---|---|---|---|---|
第一季 | 黑龍江衛視 | 2016年12月29日 | 每周四20:00(網路版);每周六21:20(衛視版) | 騰訊視頻 |
第二季 | 2017年9月12日 | 每周二20:00(網路版);每周六21:20(衛視版) | ||
第三季 | 2018年12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