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漁歌(東海海域漁歌)

東海漁歌(東海海域漁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海漁歌是浙江省的傳統民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演唱方式多樣,民間傳承和積累深厚,富有傳統民俗地域特色,其中寧波象山漁民號子2006年第一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海漁歌
  • 分類:民歌
  • 地區:浙江省
發展,現狀,

發展

東海漁歌是一種口耳相傳的民間歌謠藝術,其起 源因無史書記載而無從查考。但從漁歌與生產勞 動有著密切聯繫的角度看,大致經歷了唐形成、 宋發展、明蕭條、清和民國繁榮的歷史階段。 如 寧波象山“石浦魚燈舞”是一種歌舞藝術形式, 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末年(公元1566年), 是為紀念抗倭英雄戚繼光和喜慶豐收。據此可 知,明代的東海漁歌形式多樣、載歌載舞、生動 活潑,在沿海倭寇活動頻繁時期漁歌不免蕭條冷落,而在太平豐收年景,漁歌也應是比較興盛的。清代尤其是清代末年及民國時期,由於年代距今較近,且浙東沿海受上海經濟文化影響較大,部分吳語區小調、吳語區民歌傳人寧波、舟山等地與當地漁歌結合成漁歌小調等藝術形式,所以清、民時期東海漁歌內容豐富、風格形式多樣、數量眾多。新中國成立以後,漁民翻身當家做主,生產熱情高漲,創作了許多熱愛共產黨、反映新生活的新漁歌,是東海漁歌發展的新時期。而隨著機械化作業推廣、經濟不斷發展、新的娛樂方式不斷出現,立足於原生態漁業生產的口耳相傳的東海漁歌漸漸衰微。

現狀

生產方式改變導致生存土壤缺失,東海漁歌是漁民在漁業生產勞動中產生的民間歌謠,很多漁歌都是伴隨勞動節奏歌唱的。如《搖櫓號子》《水路歌》《漁區歌》等,隨著漁業生產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有了衛星導航設備,漁歌漸漸退出漁業勞動,東海漁歌逐漸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傳承的基礎。欣賞取向改變導致客群銳減:東海漁歌的演唱方式是民間歌謠式,氣勢磅礴、感情激越,一唱眾和節奏強烈,其音樂曲調極富民間特色,音樂配器相對簡單、單調;而現代音樂配器豐富多樣、音響效果震撼人心,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尤其在當下網路時代,現代音樂、數字音樂已經基本占據人們的音樂欣賞領域,東海漁歌客群逐漸消失,尤其不被年輕一代感興趣。歲月荏苒,當年的漁歌手漸漸老去,一些原生態漁歌隨著漁歌手的逝世傳承中斷,留下的漁歌手因年老未曾記錄遺忘也在所難免。東海漁歌的搶救、挖掘、傳承生機繫於民間老漁歌手之一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