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王(北宋大將高懷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懷德(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後唐中軍都指揮使高思繼之孫,後周天平節度使、齊王高行周之子 ,宋太祖趙匡胤的妹夫,北宋開國功臣。以擁戴有功,宋初為殿前副都點檢,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後與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宋太宗時官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死後追封渤海郡王。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

基本介紹

  • 本名:高懷德
  • 別稱:東平王
  • 所處時代:後晉、後漢、後周
  • 主要成就:領職牙校
人物生平,少年英雄,歷仕數朝,勇冠三軍,開宋元勛,壽終正寢,史籍記載,性格特徵,歷史評價,家族成員,父親,妻子,兒子,軼事典故,斬黃袍,高懷德別女,三打陶三春,

人物生平

少年英雄

高懷德為人忠厚倜儻,有勇武之名。[3]其父高行周鎮守延、潞二鎮,留守洛陽,節制宋、亳二州,皆署任高懷德為牙將。
後晉開運初年(944年),遼國軍隊侵犯邊境,朝廷以高行周為北面前軍都部署。當時高懷德剛年二十歲,向父親請求從軍北征,得到父親的應許。晉軍到達戚城時遭遇遼軍,被重重包圍,救援部隊又遲遲不到,情勢十分危急。高懷德左右射箭,縱橫馳突,敵軍紛紛後退,他護衛著父親突圍而出。高懷德以戰功升任羅州刺史,朝廷賞賜他珍裘、寶帶、名馬,以表示對他的特別恩寵。在高行周轉而鎮守鄆州的時候,高懷德改任信州刺史。
後遼國再度南侵,後晉朝廷以高行周為邢趙路都部署,抵禦敵軍,留高懷德駐守睢陽。當時杜重威投降遼國,京東諸州叛軍四起,高懷德堅壁清野,遏制遼軍的進攻步伐。高行周率兵回師援救,遼軍退去。

歷仕數朝

後漢時,高行周移鎮魏博、天平,朝廷以高懷德為忠州刺史。後周時,後周太祖郭威征討慕容彥超,會師路過汶上,賜給高行周財物甚厚,並賜給高懷德衣帶、彩繒、鞍勒馬。
高行周死後,高懷德擔任東西班都指揮使,兼任吉州刺史,後改任鐵騎都指揮使。北漢皇帝劉崇前來進犯,後周世宗柴榮率軍征討,以高懷德為先鋒虞候。他順利攻克高平,以戰功升任鐵騎右廂都指揮使,兼任果州團練使。

勇冠三軍

高懷德跟隨後周世宗征討南唐,執掌廬州行府事務,充任招安使。他與南唐軍決戰於廬州城下,斬首七百餘級。不久升任能捷左廂都指揮使,兼任兵州防禦使,受賜七匹駿馬。南唐將領劉仁贍據守壽春,舒元據守紫金山,設定連珠砦為屏障,以此來對抗後周軍隊。後周世宗柴榮命令高懷德率領帳下親信幾十騎兵攻破南唐軍營壘。高懷德連夜渡過淮河,等到天明,南唐軍才發覺,前來迎戰。高懷德以寡敵眾,擒獲南唐軍副將而回,完全探清南唐軍的虛實,將其告知柴榮。柴榮非常高興,賜給高懷德襲衣、金帶、器幣、銀鞍勒馬。有一日,柴榮因觀察敵情,看見一位將領追擊南唐軍,奪其槊而還,柴榮詢問左右,才知道是高懷德。於是將他召至行在慰勞,許以節鋮。
柴榮北征,命高懷德與韓通率軍先抵達滄州。初得關南,命副陳思讓為雄州兵馬都部署,攻克瓦橋關,降服姚內斌
後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後,升任高懷德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兼任任江寧軍節度,後任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開宋元勛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權,是為宋太祖。宋太祖繼位後,任命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移鎮滑州,充任關南副都部署。後娶宋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為妻,加封駙馬都尉。李筠在上黨反叛,宋太祖要御駕親征,先命令高懷德率領所部與石守信聯合進攻,結果在澤州南攻破李筠軍隊。反叛平定後,他以戰功升任忠武軍節度、檢校太尉。後跟隨宋太祖平定揚州。[3]
民間藝術剪紙高懷德形象
建隆二年(961年),改任歸德軍節度。
開寶六年(973年)秋天,加任同平章事。同年冬天,陳國長公主去世,高懷德廢除附馬都尉稱號。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加任高懷德兼任侍中,後加任檢校太師。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春天,高懷德患病,宋太宗派太醫王元佑、道士馬志前往其府邸給他看病。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高懷德跟隨宋太宗消滅北漢,移鎮曹州,受封冀國公。

壽終正寢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高懷德改任武勝軍節度。同年七月,高懷德去世,朝廷追贈他為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諡號武穆。

史籍記載

高懷德青年時隨父從軍,任牙職。 其父高行周曆仕後晉、後漢、後周。後晉開運初,遼人犯邊,行周北征,高懷德剛滿18歲,從北征。行至戚城(今河南濮陽縣北)被遼軍重圍,援兵不至,十分危急。高懷德縱橫馳突,挾父突出重圍,以功領羅州(今廣東廉江縣東北)刺史,後改任集州(今四川南江縣)刺史,領職牙校。再改任信州(今江西上饒西北)刺史。
後晉末,契丹南侵,高行周邊邢趙路都部署抵禦,留懷德守睢陽南商丘縣南),群盜大起,懷德堅壁清野,盜不能入。後漢初,高行周移鎮魏博,高懷德為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
後周初,行周逝世,召懷德為東西班都指揮使,領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刺史,後改鐵騎都指揮使。太原劉崇進犯,周世宗計伐,以高懷德為先鋒,克捷,懷德以功績遷為鐵騎右廂都指揮使,領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團練使。又隨周世宗征淮南,知廬州(今安徽合肥市),行府事,充招安使,戰廬州城下,斬首級700餘,又遷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領岳州防禦使。恭帝即位, 升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江寧軍節度使,又為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宋太祖即位,為義成軍節度使,拜殿前副都點檢、武信軍節度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鎮守滑州,娶宋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 加封駙馬都慰。又受命與石守信平息上黨李筠叛亂,因功升忠武軍節度使領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改任歸德軍節度使,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秋,加封同平章事。冬、燕國長公主去世,去駙馬都尉封號。宋太宗即位,加兼侍中、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有病,帝詔太醫到府第治療。次年, 隨帝征太原,改鎮曹州,封冀國公。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 年)改武勝軍節度使,是年七月去世。追贈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謚武穆

性格特徵

高懷德是將門之後,熟悉軍事,不喜歡讀書,性情坦率豪放,不拘小節。他善於音律,能夠自己作曲,曲韻十分精妙。愛好射獵,曾經三五天露宿野外,獵獲數百隻狐狸、野兔,有的時候對客人不打聲招呼就走,帶領幾十人馬由旁門到郊外打獵去。

歷史評價

宋史》:“石守信而下,皆顯德舊臣,太祖開懷信任,獲其忠力。一日以黃袍之喻,使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貴,以遺其子孫。漢光武之於功臣,豈過是哉。然守信之貨殖鉅萬,懷德之馳逐敗度,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至於審琦之政成下蔡,重贇之功宣廣陵,卓乎可稱。令鐸身四十餘戰,未嘗妄殺,可主胃勇者之仁矣。彥環於革命之日,首挺劍以語范質,於宋則未必功以眾先,於周則其過不在人後矣。王彥升殺韓通,太祖雖不加罪,而終身不授節鋮,是足垂訓後人矣。保吉、承衍鹹以帝婿致位落鎮,其被驅策、著功,則保吉為優,況推功李繼隆,尤為不伐而有讓,然械役名士,縱意禽荒,累德多矣。‘
王夫之:“夫石守信、高懷德之流,非有韓、彭倔強之質也,分節旄,擁鎮牙,非有齊秦百二,剖土君民之厚實也,談笑尊豆,兵符立釋,非有田承嗣、王武俊、李納之跋扈而不可革也。使宋能優全故將,別建英賢,顛倒奔奏,星羅牙錯,充實內地,樹結邊隅,一方潰茂,聲援谷響,雖逮陵遲,取資百足。”
徐士鑾:“性頗奢靡,而洞曉音律,故聲伎之妙,冠於當時。法部中精絕者,殆不過之。”

家族成員

父親

高行周,後周天平節度,封齊王。

妻子

燕國長公主,宋太祖趙匡胤之妹。

兒子

高處恭,官至右監門衛大將軍。
高處俊,官至西京作坊使。

軼事典故

斬黃袍

北宋時期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寵愛韓妃,花天酒地,沉湎於後宮。其盟弟鄭恩極力勸諫。一日,趙匡胤酒醉桃花宮,聽信小人讒言,誤斬鄭恩。鄭恩的妻子陶三春聞訊大怒,率兵圍住皇宮,要殺昏君為丈夫報仇。不可開交之際,大臣高懷德急忙救駕,前去上前說情,趙匡胤無奈只得脫下黃袍,陶三春當眾將黃袍斬為兩截以泄心頭之恨。

高懷德別女

五代時人高懷德精通武藝,由於妻子亡故,他撫養著幼女高桂英過著窮困的生活。一天,他在街前看到柴王的招賢榜,想投軍去謀取出路,可又擔心女兒無法安置,最後決定送女兒去竇燕山家抵債。回家向女兒說明想法後,桂英深明大義,忍住悲痛,自願去竇府為奴,讓父親奔往京城。

三打陶三春

柴榮命趙匡胤為媒,為鄭恩娶陶三春。鄭恩當年年賣油偷瓜時,曾被陶三春打敗,心懼之。趙匡胤乃遣高懷德於途中攔劫三春,欲令高挫三春鋒芒,使其後不至目中無人。不料被三春識破,高竟為三春所敗。後三春於金殿大發雷霆,朝中無人能對。柴、趙狼狽萬狀,連連賠禮。洞房中,三春痛責鄭恩後,始與成婚。
這些典故多以喜劇或其他文藝形式流傳,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