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剪瓷雕工藝

東山剪瓷雕工藝

東山剪瓷雕工藝,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剪瓷雕是福建東山島寺廟建築中一種傳統手工技藝。東山剪瓷雕工藝為何人何時創造發明已難於考證,相傳,從宋末興建西山岩的初來寺時就已經有了該項技藝。它選取各種顏色鮮艷的彩瓷器,或利用殘損價廉的彩瓷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狀大小不等的細小瓷片,再用它來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山水,裝飾寺廟宮觀等建築物的屋脊、翹角、門樓、壁畫,具有色彩鮮艷、造型生動、立體感強,久不褪色的特點。

2007年8月28日,東山剪瓷雕工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6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山剪瓷雕工藝
  • 批准時間:2007年8月28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漳州市
  • 保護單位:漳州市東山縣博物館
  • 項目編號:Ⅷ-63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分類,基本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剪瓷雕創始人難以考證,相傳,從宋代晚期興建西山岩的“初來寺”時就已經有了該項技藝。
到了明代,東山興建寺廟、祖祠,該項技藝便開始盛行。
自清以後,東山剪瓷雕的工匠常與周邊鄰縣的工匠進行交流切磋,使該項技藝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隨著與海外文化交流的發展,東山剪瓷雕技藝逐漸形成規模並向海內外傳播。
民國時期,東山就有一批專事剪瓷雕的師傅應邀到台灣或澎湖修寺廟、祖祠。
到了近現代,隨著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剪瓷雕藝術在一批藝人的手中發展到高峰。

工藝特徵

工藝分類

東山剪瓷雕工藝有平雕、疊雕、立體雕、半浮雕之分。平雕著重於構圖,一般用於近景;疊雕則多用於高處屋頂的龍鳳走獸、水族飛禽和花卉樹木,剪瓷雕技術難度較大的是立體雕,如古裝戲劇武將人物的盔甲、文官的蟒袍、才子佳人的寬衣窄袖。立體雕的製作須先用鐵絲或竹篾做骨架,用黃麻絨或稻草絨和著紅糖漿經發酵製成的粘度好的泥灰打好泥塑坯形,再貼上上色彩斑斕的剪瓷片,人物的面部則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藝。而小件的花鳥魚蟲一般貼好瓷片再搬上屋檐,大件雕體如“龍”“鳳”則須先將坯形搬上屋檐,再用片片彩瓷表現鳳毛麟角、紅花綠葉。
東山剪瓷雕工藝
東山剪瓷雕工藝

基本特徵

東山剪瓷雕工藝具有色彩鮮艷、造型生動、主體感強,久不褪色的特點。代表作品有東山關帝廟正殿屋脊的“雙龍搶珠”“太子亭”上的“八仙過海”“封神演義”等。一般人物作品多取材於古裝戲人物,多採用立體雕。而作為壁飾的浮雕,則多是“壽星圖”“花鳥山水圖”等。東山剪瓷雕工藝融合泥塑、繪畫、雕刻之所長,其獨特之處在於藝人們巧妙地利用經烈火燒焙的瓷片,可經受長年日曝雨淋,海鹼侵襲而不褪色的特點。每一組作品既有鮮明的內容和寓意,又色澤明快,釉面透亮,交相輝映,富有動感。

工藝流程

東山剪瓷雕工藝選取各種顏色鮮艷的彩釉瓷碗瓷盤,或利用殘損價廉的彩瓷為材料,按照需要用鉗子、木錘、砂輪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狀大小不等的瓷片,用來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山水,裝飾寺廟宮觀等建築物的屋脊翹角、壁畫。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作為有著鮮明地域特色的傳統藝術,東山剪瓷雕在閩台地區乃至東南亞有著較大的影響,在具有閩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築或園林建築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裝飾。

傳承人物

孫志強,漢族,漳州市東山縣人,1965年10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山剪瓷雕工藝”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孫志強1979年跟隨其父學習剪瓷雕。其代表作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山關帝廟正殿屋脊的《雙龍搶珠》及“太子亭”上的《八仙過海》和《封神演義》等。孫志強雖注重培養東山剪瓷雕工藝的後繼人才,但由於剪瓷技術難度大,工藝比較複雜,經濟效益卻不算好,學藝者寥寥。
東山剪瓷雕工藝
孫志強
沈振祥,漢族,漳州市詔安縣人,1952年5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山剪瓷雕工藝”第二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沈振祥剪瓷雕代表性作品主要有:詔安城關之文昌閣、武廟和城隍廟及廣東省潮汕地區的廟宇、祠堂、庵寺屋面的剪瓷雕。為進一步傳承沈氏藝圃剪瓷雕製作技藝,更好地發展古建築文化,沈振祥還大力培養第五代傳承人沈錫仁、沈炎征。
東山剪瓷雕工藝
沈振祥

社會影響

衍生節目
2016年10月,“《遠方的家》一帶一路(23)剪瓷雕:古厝屋頂上的‘閩南風’ ”在CCTV-4中文國際頻道播出講述東山剪瓷雕工藝相關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