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家雜記

東家雜記

此書二類,宋孔傳撰。孔傳字世文,孔子四十七代孫,南宋初與孔端友等四人南渡,家於衢州。本書於高宗紹興年間著成,記載有關孔子的雜事舊跡,所記以簡賅著稱。上卷分九類,敘世系封爵,下卷分12類,述孔廟古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東家雜記
  • 創作年代:高宗紹興年間
  • 作者:孔傳
東家雜記簡介,東家的由來,四庫提要記載,

東家雜記簡介

Qingchu Maoshi Jiguge Yingsong chaoben Dongjia Zaji
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東家雜記》

東家的由來

“東家”一詞,《三國志·魏志》注及其他書中多次出現。《書言故事》記載,孔子西鄰有愚夫,不能識孔子為聖人,稱孔子為“彼東家丘”。清代錢大昕跋宋刻本《東家雜記》云:“孔傳於宣和六年嘗撰《祖庭雜記》,南渡後別撰此書,改‘祖庭’為‘東家’者,殆痛祖庭之淪陷而忍質言之歟?”
本書流傳甚罕,傳世宋本原為南宋初期衢州孔氏家廟刻本,自孝宗朝至南宋季年,又幾經修版,卷首增刻《杏壇圖說》、《北山移文》、《擊蛇笏銘》、《元黨籍》等篇共 7葉,卷末續添襲封世系等共17葉。宋刻遞修本原藏瞿氏鐵琴銅劍樓,今歸北京圖書館。清康熙年間,此本歸何焯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據何焯藏本影抄一部,每半葉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雙邊。毛氏汲古閣不僅以藏書和修書著稱,並以影宋抄本而聞名於世。歷來的學者、藏書家和鑑賞家,將毛氏影宋抄本與宋元珍本同等看待。這部毛抄本《東家雜記》抄寫精美,紙佳墨妙,為藏書家所稱頌,宋刻遞修本中因殘破而缺損的文字,可用此抄本訂補。書中還有清席鑒和勞健的親筆題跋,卷上原闕第36葉,勞健據藝風堂影宋本抄配。
康熙五十五年(1716),席鑒從汲古閣求得此書,近代,書歸著名藏書家傅增湘,其後,藏書家周叔又從日本文求堂獲得此書。書中鈐有虞山席鑒玉照氏收藏、墨妙筆精、釀華竹堂、趙宋本、江安傅沅叔收藏、藏園居士、雙鑒樓藏書記、增湘私印、書潛、龍龕精舍、周暹等印。後周氏將此書捐獻國家,今藏北京圖書館。

四庫提要記載

《東家雜記》·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宋孔傳撰。傳字世文,至聖四十七代孫。建炎初,隨孔端友南渡,遂流寓衢州。紹興中,官至右朝議大夫,知撫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封仙源縣開國男。是編成於紹興甲辰。上卷分九類。曰《姓譜》,曰《先聖誕辰諱日》,曰《母顏氏》,曰《娶亓官氏》,曰《追封諡號》,曰《歷代崇封》,曰《嗣襲封爵沿改》,曰《改衍聖公》,曰《鄉官》。下卷分十二類。曰《先聖廟》,曰《手植檜》,曰《杏壇》,曰《後殿》,曰《先聖小影》,曰《廟柏》,曰《廟中古碑》,曰《本朝御製碑》,曰《廟外古蹟》,曰《齊國公墓》,曰《祖林古蹟》,曰《林中古碑》。其時去古未遠,舊跡多存。傳又生長仙源,事皆目睹,故所記特為簡核。前有《孔子生年月日考異》一篇,末題“淳祐十一年辛亥秋九月戊午朔去疾謹書”。末有《南渡廟記》一篇,題“寶祐二年二月甲子汝騰謹記”。二人宋宗室子,故皆不署姓。去疾稱舊有《尹梅津跋》,此本無之,而後有淳熙元年《葉夢得跋》。蓋三篇皆重刻所續入也。去疾《考》中歷駁諸家之誤,而以為春秋用夏正,定孔子生於十月二十一日,卒於四月十八日。其說殊謬。殆由是時理宗崇重道學,胡安國傳方盛行,故去疾據以為說歟。錢曾《讀書敏求記》曰:壬戌冬日,葉九來過芳草堂,雲有宋槧本《東家雜記》,因假借繕寫。此書為先聖四十七代孫孔傳所編。首列《杏壇圖說》,記夫子車從出國東門,因觀杏壇,歷級而上,顧弟子曰:“茲魯將臧文仲誓將之壇也。”睹物思人,命瑟而歌。其歌曰:“暑往寒來春復秋,夕陽西去水東流。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滿地愁。”考諸家琴史俱失載,附錄於此。詳其語意,未知果為夫子之歌否也云云。案此歌偽妄,不辨而明。曾乃語若存疑,蓋其平生過尊宋本之失。然曾雲三卷,此本實二卷。曾雲首列《杏壇圖說》,此本《杏壇》為下卷第三篇,且有說無圖,亦無此歌。不知曾所見者又何本也。其或誤記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