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東原學派
- 創始人:戴震
- 創始時間:清代
- 治學內容:天文、數學、訓詁、音韻等
學術思想,主要著作,影響,
學術思想
東原學派治學內容廣博,對天文、數學、訓詁、音韻、歷史、地理均有研究,而且不專主一家。其大旨在精求正詁,以通古代典章制度,而因以確知義理。
創始人戴震出身於漢學又超出漢學,不但是清中期著名的學者,也是成就卓著的思想家。戴震很重視文字訓詁,精研《爾雅》、《方言》諸書及漢儒傳注,由聲音文字以求訓詁,由訓詁以尋義理。嘗言:“今人讀書,尚未識字輒薄訓詁之學。夫文字之未能通,妄謂通其語言,語言之未能通,妄謂其心志,此惑之甚者也。論者又曰:有漢儒之經學,有宋儒之經學,一主於訓詁,一主於義理。此愚之大不解者。夫使義理可以舍經而求,將人人鑿空得之矣,奚取乎經學?唯空憑胸臆之無當於義理,然後求之古經。求之古經而遺文垂絕,今古懸隔,然後求之訓詁。訓詁明則古經明,而我心所同然之義理乃因之而明。古聖賢之義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昧者乃歧訓詁、義理而二之,是訓詁非以明義理,而訓詁胡為?義理不存乎典章制度,勢必流人異端曲說而不自知矣”。(徐世昌《清儒學案》)故他尤精於古音韻和名物訓詁。他從分析《廣韻》系統人手,區別等呼洪細與韻類異同,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此派對經學、語言學有重要貢獻。
戴震之師江永不菲薄程、朱,而戴震則頗多論難。素來治程、朱之學者以雜佛學斥陸、王,而戴震則以雜佛學譏程、朱。尤其在理氣、道器觀方面,戴震對程、朱等理學家們的觀點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他認為,世界是“氣”的變化過程,而“氣化流行,生生不息”,就是“道”或“理”。“氣”的內容是陰陽五行,也就是“道”的實體。“形而上”的“道”是“末成形質”以前的“氣”;“形而下”的“器”是“已成形質”以後的物。提出“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後理得”。批判了理學家們“理在氣先”的理論。他還肯定“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今以情之不爽失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從而把天理還原於自然,將理與情、欲統一起來。他提出,“理”自宋以來,已成為尊者、長者、貴者壓迫卑者、幼者、賤者的工具,“尊者以理責卑,長者以理責幼,貴者以理責賤,雖失,謂之順;卑者、幼者、賤者以理爭之,雖得,謂之逆”,“人死於法,猶有憐之死,死於理,其誰憐之”?
他認為人慾是不應該也是無法棄絕的,宋以後儒者“舉凡饑寒愁怨、飲食男女、常情隱曲之感,則名之曰人慾。故終其身見欲之難制。其所謂存理,空有理之名,究不過絕情慾之感耳,何以能絕”?他肯定人慾對人類的存在有重要意義,提出“有欲而後有為”。尖銳批判理學家們以“理”來排斥人慾無異於“以理殺人”,“其所謂理者,同於酷吏之所謂法。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浸浸然舍法而論理,死矣,更無可救矣”!同時提出“體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備”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