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大學報

東北師大學報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師範大學主辦、東北師大學術期刊社編輯出版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北師大學報
  • 創刊時間:1951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際刊號:ISSN 1001-6201
社會科學版,學報簡介,主要內容,獲獎情況,版權資訊,歷史榮譽,自然科學版,學報簡介,獲獎情況,主要欄目,稿約,學報沿革,

社會科學版

學報簡介

本刊於1951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 22-1062/C。國內郵發代號12-21,國外郵發 代號:BM357。本刊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文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首屆和第二屆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吉林省社會科學十佳期刊。 本刊宗旨: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向,貫徹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開展學術討論,交流教學和科研成果,發現和扶植人才,培養學術理論隊伍,為提高東北師範大學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服務,為發展和繁榮我國社會科學學術研究事業服務。

主要內容

主要刊載政治理論哲學經濟學歷史語言文學教育等各學科學術研究論文。本刊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師範特色和地方特色,辟有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美國史研究、中國明清史研究、東北地方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茅盾研究、兒童文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中外比較教育研究等專欄,體現本校學科優勢,深受國內外學術界歡迎。 本刊由博士生導師鄭德榮教授擔任編委會主任,東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博士生導師柳海民教授任主編,東北師大學術期刊社副社長王亞范編審任常務主編。

獲獎情況

本刊堅持正確辦刊方向,注重開展學術研究,提高學術質量,曾得到國家教委的通報表揚,《中國教育報》和《中國高等教育》雜誌等報刊均以顯著位置專文介紹。本刊刊登的論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中國史學會中國古代史優秀論文獎等國家級獎勵;榮獲吉林省一、二、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0多篇。本刊在《新華文摘》、《中國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權威文摘刊物上的年轉載率連續多年保持50%以上,居高校文科學報前列。其中,歷史學論文轉載篇數居高校文科學報之榜首。海內外報刊經常轉載介紹本刊所發表的文章,在海內外學術界頗有影響。讀者對象:海內外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和高等學校文科師生等。

版權資訊

刊名: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東北師大學報
主辦:東北師範大學
周期:季刊
出版地:吉林省長春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000-1832
CN:22-1123/N
郵發代號:12-43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創刊時間:1951

歷史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誌(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自然科學版

學報簡介

東北師大學報
本學報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師大主辦、東北師大學術期刊社編輯出版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以促進學術交流、推動科學研究、提高東北師範大學教學和科研水平、繁榮我國的科學文化事業為宗旨;主要內容包括數、理、化、天、地、生等學科的學術論文和創造性研究成果。本刊為中文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獲獎情況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誌(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Caj-cd規範獲獎期刊

主要欄目

論著、綜述、醫院管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藥物與臨床、技術與創新、中西醫、預防與衛生、教育園地等欄目。

稿約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51年,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師範大學主辦、東北師範大學學術期刊社編輯出版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為美國《數學評論》(MR)、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德國《數學文摘》(ZBl)、英國《動物學記錄》(ZR)收錄期刊,中文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地理學、環境科學等十幾個學科、幾十個專業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並優先刊登國家重大或重點基礎和套用科技基金項目的研究論文。

學報沿革

《東北師大學報》創刊於1951年5月1日。創刊號《卷頭語》中談到創辦學報的宗旨是“以發表本校同仁學術研究的成績為主旨,其目的在於推動和啟發大家的學術鑽研,並與國內文化教育界交流經驗。”其任務則是“將致力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研討,以期服務於工業、農業和國防的建設;將注意並學習運用科學的觀點去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及國防事務。”學報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種版本,均為16開本,不定期。學報編委會由張松如、孫亞明、胡紹祖、智建中、楊公驥、蔣錫金、穆木天、丁錫祉、王琳、傅桐生、鄭汝驪、[日]蘆澤、吳宗涵等13人組成。當時因稿源不足,只出刊一期被迫停刊。
1953年,我校開始有計畫地組織教師結合教學和國家建設實際進行科學研究。1954年舉行了第一次科學會議,提出了一批論文。在此基礎上,1955年6月,又以《東北師範大學科學研究通報》的刊名出版了一期自然科學版。編委會由20人組成,主編由智建中擔任,副主編由王琳和蔣錫金擔任。《通報》仍為不定期,由新華書店吉林省分店代銷,向全國公開發行。
1956年春,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工作會議,毛澤東主席發出為迅速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而奮鬥的號召。不久中央又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我校廣大師生在“向科學進軍”熱潮的鼓舞與推動下,學術思想空前活躍,學術討論蓬勃開展,科研成果日益增多。為適應學術領域欣欣向榮這一新的勢頭的發展,由成仿吾校長提議,經學校第四次學術委員會討論,做出了《關於出版〈東北師範大學科學集刊〉的決定》。第一期前言中稱“這個刊物的創辦,是以我校教師的科學研究為基礎,發表科學成果,交流學術上的意見,開展學術上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藉以進一步推動科學研究工作,提高科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並從而推動教師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長。”《科學集刊》是以系或學科相近的幾個係為單位出版各種專業版本,在研究部主任領導下,由各系學術委員會和《科學集刊》編輯室編輯出版。從1956年至1958年間共出版教育、語言文學、歷史、地理、數理化、生物、世界古代史譯文等專業版10期,均為不定期,由全國各大城市新華書店公開發行。
1956年7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開全國學術刊物編輯工作會議,討論如何貫徹“雙百”方針,開展學術討論問題。根據會議精神和開展學術論爭的實際要求,我校於同年9月創辦了學術副刊—《爭鳴》,為中青年教師開闢了學術論爭的園地。1958年8月,我校下放吉林省後,改稱吉林師範大學。1959年初,恢復學報,改稱《吉林師大學報》,仍按系或學科相近的幾個係為單位出版各種專業版學報。從1959年至1960年共出版政治理論、語言文學、歷史、數學、生物、數理化等專業版7期,仍為不定期刊,仍由全國各大城市新華書店發行,我校出版部負責郵購業務。由於進入經濟困難時期,紙張缺乏,1960年底停刊。
隨著國民經濟形勢的好轉和我校科學研究工作的開展,1963年底學報復刊。由於各系科研力量發展不平衡,有的系獨自出刊專業版有困難,加之專業版刊期長,不便開展學術討論,復刊後的學報又按原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綜合性版本出刊。前者為季刊,後者為半年刊,分別由學報兩版編委會編輯出版,由長春市郵局統一發行。學報編委會由30人組成,社會科學版編委會主任為黃彥平,副主任為李冀、萬九河、何楠若、孫曉野;自然科學版編委會主任為張德馨,副主任為王琳、丁錫祉、傅桐生。從1963至1966年間,社會科學版出刊10期,自然科學版出刊5期,共15期。由於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到來,學報被迫於1966年6月再度停刊。
1973年春,毛澤東同志關於出版學報工作的指示下達後,我校停刊達7年之久的學報於1973年10月復刊。復刊後的學報仍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版本出刊,不定期,內部發行。1975年,社會科學版定為季刊,由長春市郵局公開發行。1976年又改為雙月刊。學報編委會由29人組成,劉光為主任,武強、王琳、李樹藩、林志純、宮紹輝為副主任,下分文理科兩組。從1973年至1976年的4年間,社會科學版出刊16期,自然科學版出刊1 期。這一時期,“四人幫”為了篡黨奪權,控制了宣傳工作輿論陣地,窒息學術思想,毒化文風,打擊和迫害廣大編輯人員,使社會主義學術理論工作受到很大幹擾和破壞。我校學報也受到了干擾和影響,發表了一些有錯誤的文章,給學術理論工作帶來損失。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全黨開始撥亂反正。教育部於1978年7月在武漢召開了高等院校文科學報座談會。出席這次座談會的共有18家學報的代表,我校學報編輯部的代表參加了這次座談會。這次座談會總結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學報工作的經驗教訓,端正了學報方向,明確了學報的性質、任務和作用,對提高學報質量,更好地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服務,有著重要作用。
武漢會議後,校黨政領導加強了對學報工作的領導,定期討論學報工作。同時加強了編輯部的建設,任命周毓方為學報編輯部主任,陳日朋、莽永彬、沙寶祥、金和德先後為副主任。規定學報編輯部為系、所一級的學術機構,編輯人員為科研人員,其政治待遇和工作、生活條件,均按相應的教師對待。並按專業配備了專職編輯人員,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斷提高科學水平、理論修養和業務能力,為建立一支又紅又專的編輯隊伍而努力。
我校下放吉林省20多年之後,從1980年起又重歸教育部直屬,恢復了東北師範大學的校名,學報也隨之恢復了《東北師大學報》的原刊名,社會科學版仍為雙月刊,國內由長春市郵局總發行,國外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中國國際書店)總發行。自然科學版經過試刊,1980年定為季刊,國內公開發行。1985年開始向國外發行。社會科學版編委會主任為戴星東,副主任為呂元明、周毓方。自然科學版主任為王琳,副主任為黃啟昌。
1984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了第二次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工作座談會,提出了加強研究“四化”建設中現實問題的新課題,要求學報優先發表經過認真研究、對解決現實問題有創見、有理論深度的論文,克服輕視實踐和脫離實際的傾向。我校把研究現實問題作為學報重點內容之一,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為了研究和探索教育體制改革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了發展和繁榮教育科學,1985年,我校又創辦了學報的教育科學版。該版暫為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歡迎。
為了探索學報工作的改革,提高學報質量,1984年秋改建並加強了學報編委會。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委23人,鄭德榮為主任,李洵、薛文華、張人和為副主任;自然科學版編委23人,郝水為主任,黃啟昌、趙成大、張力果、劉秉正為副主任;教育科學版編委會23人,黃彥平為主任,李桂林、梁忠義、朱紹禹為副主任。
為了適應中國小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好地為基礎教育服務,1989年報請國家教委轉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將教育科學版改名為《現代中國小教育》,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1990年改為雙月刊,1999年改為月刊。
1989年任命陳日朋為學報編輯部主任,沙寶祥為副主任。1991年任命韓山保為副主任。1994年底任命沙寶祥為學報編輯部主任,韓山保為副主任。1996年初許國良主持學報編輯部工作,韓山保、陳虹娓任副主任。受中國化學會委託,1996-2004年學報編輯部承辦中國化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分子科學學報》,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1997年學報編輯部更名為學術期刊社,處級建制,下設辦公室和四個編輯部:《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現代中國小教育》編輯部、《分子科學學報》編輯部。許國良任社長,韓山保、陳虹娓、張捷、王亞范先後任副社長。博士生導師鄭德榮教授任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委會主任;副校長、博士生導師趙毅教授,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柳海民教授先後任主編,博士生導師李炳海教授任副主編,副社長陳虹娓編審、副社長王亞范副編審先後任常務副主編、常務主編。中科院院士郝水教授任自然科學版學報編委會主任;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邢苗教授,副校長、博士生導師薛康教授先後任主編,社長許國良編審任常務副主編、常務主編。黨委書記周敬思教授,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盛連喜教授先後任《現代中國小教育》主編,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柳海民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桂林教授,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馬雲鵬教授任副主編,副社長韓山保、張捷先後任常務副主編、常務主編。中科院院士唐敖慶教授、徐光憲教授,著名化學家R.Hoffmann、Martin Karplus為《分子科學學報》編委會名譽顧問,中科院院士孫家鐘教授為主編,博士生導師王榮順教授、中科院院士黎樂民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前樹教授為副主編,社長許國良編審任總編。2004年秋該刊轉交化學學院承辦。
我校學報1951年5月創刊至2006年12月,經歷55個春秋。儘管曾經三易刊名三次停刊,但在黨的領導下,堅持貫徹“雙百”方針,經過全體編輯人員的不懈努力和全校師生的熱情支持,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辦成了有一定影響的高校學報,而且由一個版發展到三個版,創辦出三本各具特色的學術期刊,由內部交流提高到國內外公開發行。在這55年中,學報共出刊550期,其中哲學社會科學版224期、自然科學版122期、教育科學版16期、現代中國小教育154期、分子科學學報34期。所刊登論文中不少是創造性的研究成果,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深度,有的多次被引用、轉載和索引,有的專題研究實用價值較大,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總之,學報對於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交流研究成果,開展學術討論,提高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水平,培養和扶植中青年教師,推動學科建設和發展,以及繁榮我國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