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建築)

六和塔(建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六和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磚木結構古塔之一。

六和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禪師為鎮江潮而創建,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現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於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華古塔博覽苑”,將中國各地著名的塔縮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國建築文化的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和塔
  • 外文名稱:Liuhe Pagoda (Six Harmonies Pagoda)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之江路16號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06:30~17:3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30.00元(含登塔)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地理環境,傳說,來歷傳說,《水滸傳》傳說,史料,應詹逝世,後人所建,建築特點,歷史沿革,得名,觀潮,結構,交通信息,

地理環境

六和塔位於西湖之南,錢塘江月輪山上。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當時杭州為吳越國國都,國王為 鎮住錢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禪師建造了六和塔,如今的六和塔塔身重建於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 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百度衛星地圖百度衛星地圖
六和塔的名字來源於佛教的“六和敬”,當時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鎮壓錢塘江江潮。塔高59.89米,其建造風格非常獨特,塔內部磚石結構分七層,外部木結構為8面13層。
六和塔氣勢不凡,曾有人評價杭州的三座名塔:六和塔如將軍。從六和塔內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壯觀的錢塘江大橋和寬闊的江面。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層, 塔內只有7層。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塔內由螺旋階梯相連。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級縮小,塔檐翹角上掛了104隻鐵鈴。檐上明亮,檐下陰暗,明暗相間,從遠處觀看,顯得十分和諧。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塔內每二層為一級,由螺旋階梯相連,壁上飾有“須彌座”。塔內第三級須彌座上雕刻花卉飛禽、走獸、飛仙等各式圖案,刻畫精細。構思精巧,結構奇妙,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
其底層正門楹聯曰:“一塔聲江天,越水潮奔初月上;六和存佛地,吳山本落大橋橫。”從塔內拾級而上,面面壺門通外廊,各層均可依欄遠眺,那壯觀的大橋,飛駛的風帆, 蒼鬱的群山, 賞心悅目。 宋鄭清之有詩句云:"逕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清乾隆皇帝游此,興致大發, 為每層依次題字立匾,名曰: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淨域、四天寶綱、五雲覆蓋、六鱉負載、七寶莊嚴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華古塔博覽苑”,將中國各地著名的塔縮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中國建築文化的成就。

傳說

來歷傳說

中國民間傳說古代錢塘江里的龍王十分凶暴,經常興風作浪,淹沒家田,百姓遭殃。漁童六和的父親也被江潮淹死,母親被捲走,六和萬分悲痛,整日投石鎮江,震得水晶宮搖晃不定。龍王只好求饒,以金銀財寶與六和講和。六和提出:一.要放回母親。二.不許潮水禍害百姓。龍王無可奈何,只得答應。從此,錢塘江潮水不再泛濫,人民過著安居的生活。人們為了感激六和,就在他投石的小山上建了一座塔,這就是六和塔。

《水滸傳》傳說

相傳梁山泊英雄南征方臘,宋江將兵馬駐紮在六和塔外的寺廟內,魯智深武松忽聽得錢塘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北方人,從沒聽說過錢江潮,以為是戰鼓聲,便起身準備迎戰。後來僧人跟他解釋,方知這是潮信。於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時師父說過“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言,覺得這是宿命,便在六和塔邊圓寂坐化了。魯智深死後,林沖在六和寺病死,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封清忠祖師,直到八十歲善終
1936年4月,在六和塔下舉行過一場電影明星的集體結婚,由著名民主人士沈鈞儒證婚,藍苹(即江青)與唐納、趙丹葉露茜顧而已與杜小鵑三對新人結為夫婦。

史料

六和塔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北岸的月輪峰上。六和塔所在地原來是五代吳越國王的南果園,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是錢弘俶舍園所造,同時還建造了塔院,建塔的目的是為了鎮壓錢塘江江潮。六和塔塔身共九層,高五十多丈,巍峨突起,依陸俯看錢塘。塔的頂層裝有明燈,為夜晚航行的船隻指路。宣和三年(1121年),六和塔毀於兵火,如今保存的磚築塔身,是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的,到乾道元年(1165年)才全部竣工,歷時十年。

應詹逝世,後人所建

後裔僧人智元禪師,於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在杭州錢塘江畔建造六和塔(寓意吉祥、如意、致和)紀念應詹。

建築特點

六和塔木檐十三層,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新修建,塔的內部有六層是封閉的,七層與塔身的內部相通,自外及里,塔可分外牆、迴廊、內牆和小室四個部分,形成了內外兩環。內環是塔心室,外環是厚壁,迴廊夾在中間,樓梯置於迴廊之間。外牆的外壁,在轉角處裝設有倚柱,並與塔的木檐相聯結。牆身的四面開闢有門,因為牆厚達4.12米,故而進門後,就形成了一條甬道,甬道的兩側鑿有壁龕,壁龕的下部做成須彌座。穿甬道而過,裡邊就是迴廊。內牆的四邊也辟有門,另外的四邊鑿有壁龕,相互間隔而成。內牆厚4.20米,故而每個門的門洞內,也形成了甬道,甬道直通塔中心的小室。壁龕的內部鑲嵌有《四十二章經》的石刻。中心的小室原來是為了供奉佛像而設的,為仿木建築,製作講究。六和塔所有壺門的造型,線條流暢,圓潤美觀,是南宋時期典型的做法。塔身的第七層和塔剎是元代重修的。
六和塔中的須彌座上有二百多處磚雕,磚雕的題材豐富,造型生動,有鬥奇爭艷的石榴、荷花、寶相,展翅飛翔的鳳凰、孔雀、鸚鵡,奔騰跳躍的獅子、麒麟,還有昂首起舞的飛仙等等。這些磚雕,與宋代成書的《營造法式》所載十分吻合,是中國古建築史上珍貴的實物資料。塔內保存眾多的文物古蹟,較著名的有南宋堂尚書的省碟碑與四十二家書寫的四十二章經殘石。
2007年被列為西湖三十景之一。

歷史沿革

太平興國中改寺名為“開化寺”。原建塔身九級,頂上裝燈,為江船導航。宣和五年,塔被燒毀。南宋紹興年間重建。明正統二年,修頂層和塔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結構。宋鄭清之有詩句云:“逕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現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觀八面十三層,內分七級。高五十九點八九米 占地八百八十八平方米。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六和塔毀於兵燹,幾乎片瓦無存,塔院也被破壞殆盡。到了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高宗趙構因見錢塘江潮搗堤壞屋,侵毀良田,為患甚烈,便命有關官員預算費用,決計重建六和塔。這時,僧人智曇挺身而出,願“以身任其勞,不以絲毫出於官”。他不但將自己的財物傾囊奉獻,還歷經艱辛,四方募化籌集資金,當地官吏 富戶和眾多善男信女為智曇的精誠所感動,紛紛盡力支持,百姓“雖遠在他路,亦荷擔而來”,出資出力。如此前後歷時十餘年,至隆興元年(1163)仲春,新塔五層告成,歲末全部完工。這次重建的六和塔共有七層 規模上雖然比塔初建時略有收縮,但依然龐大富麗,而精整、堅固則超過舊構,在浙江佛塔中規制、造型和功能都堪稱首屈一指。同時,塔院亦告建成,隆興二年(1164)賜額“慈恩開化教寺”,因該寺依塔而建,故又名六和寺,因位於月輪山,亦稱月輪寺。第一任住持即是重建六和塔的功臣智曇。該寺的建築反映了中國早期寺廟中的風格,即先有塔,後有寺,寺之建築以塔為中心而建,而不是象後期寺廟建築那樣,以塔為附屬物。如今寺雖已不存,但從殘餘的建築還可窺見當時格局之一斑。
六和塔六和塔
元朝元統間(1333-1335),六和塔曾因年久破敗而作修繕。明嘉靖十二年(1533),倭寇入侵杭州,騰騰烽煙劫火中,寺與塔均遭破壞 明人郎瑛在其著作《七修類稿》中描繪了塔受損的狀況,有“今光磚巍然 四圍損敗,中木燋痕尚存,唯內可盤旋而上也”的描述,可見,那時六和塔的木結構外檐已完全燒毀,只余磚構塔身,這和西湖另一著名古塔雷峰塔的遭遇如出一轍。可慶幸的是,明萬曆年間(1573-1620),佛門淨土宗著名高僧袾宏(蓮池大師)主持大規模重修六和塔,塔的頂層和塔剎加以重建,還調換了塔身部分中心木柱下面的磉石構件。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世宗允胤認為這座古塔關係到國計民生,下詔特撥國庫帑金,命浙江巡撫李衛再作大規模修整,前後歷時兩年才竣工。
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曆南巡到杭州,兩次專游六和塔,還賦寫詩章數篇。對錢塘江月輪山一帶的山河風光,這位以風雅自命的當朝皇上大加讚賞,發出了“壯觀至是真空前,那更息心安四禪”的感嘆。興之所至,他還重新撰寫出一篇塔記,並在塔前牌坊上題寫了“淨宇江天”四字;又取佛學寓意,在六和塔一到七層上各賞賜御書四字匾額,而且一至五層還各有佛、道偶像供奉。乾隆的題額,第一層為“初地堅固”,前供地藏菩薩塑像,後置明萬曆刻北極真武像;二層是“二諦俱融”,供東海龍王像;三層寫作“三明淨域”,供彌陀、觀音、勢至像;四層書題“四天寶綱”,供魯智深像--這是根據《水滸》故事中武藝高強的魯智深圓寂之地就在六和塔的傳說,後人因而還為之在此塑像;五層題的是“五雲扶蓋”,供毘盧觀世音像;六層四字為“六鰲負戴”,七層留題了“七寶莊嚴”。其中,明線刻真武像至今猶存,其餘所供奉的佛道偶像都已毀損無存。當時,六和塔的各項設施,不但都得到了恢復,而且還有所增益。開化寺香火的規模當然也今非昔比,一時間,香火鼎盛,人聲喧沸,可以說是六和塔歷史上又一中興盛大時期。
清朝道光、鹹豐年間,六和塔又因天災人禍而日漸破損,外部木結構部位甚至敗落無存,頹敗朽衰持續了將近五十年。直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杭州人朱智(敏生),在捐資修築錢塘江堤壩的同時,更以余財重修六和塔。他組織大量人力,在尚存的磚結構塔身外部添築了一十三層木構外檐廊,其中偶數六層封閉,奇數七層分別與塔身相通,塔芯裡面,則以螺旋式階梯從底層盤旋直達頂層,全塔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經過這次修繕,六和塔的狀貌基本定型下來了。據史料記載,朱智重修六和塔,工程極為浩大而艱巨,僅僅搭扎施工必需的腳手架一項,就花了三年時間。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六和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此前後,六和塔又經過多次維修,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在1953年,當時塔頂屋面漏水嚴重,修繕時對塔內原有的古式彩繪全部更新,同時調換了底層木柱,代以磚柱。並於57年在塔頂安裝避雷針。第二次在1971年,解決了木結構霉爛、白蟻危害等問題 並加設鐵欄桿,將部分木窗台板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在1986年,針對六和塔木架構出現不同程度殘損等現象,在進行全面勘察之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專家組按照《威尼斯憲章》精神,以加固、維護為主,確定了維修方案。1991年5月,維修工程進入實施階段,工程主要是調整塔頂屋面坡度,加固地柎鋼結構,同時更換各層屋面全部屋瓦一萬餘張。是年十二月竣工。

得名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其名稱之由來,歷來說法不一,或謂取諸佛教典籍《本業瓔珞經》中之“六和敬”,曰 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或謂取諸道教之“六合”,即:天,地,東南西北四方;或謂源自《晉書·五行志》“六氣和則沴疾不生,蓋寓修德祈年之意”。其實,無論哪種說法,都無非是寄託了人們對六和塔消災祈福功能的冀望,如果一定要判斷孰是孰非,反而顯得畫蛇添足了。
六和塔歷史悠久,初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至今已有一千餘年。六和塔的建造緣由比較特殊,它並非因為單純的佛教意義而建,據《鹹淳臨安志》卷82載:“智覺禪師延壽始於錢氏南果園開山建塔,因地造寺,以鎮江潮,塔高九級,五十餘丈,內藏佛舍利。”可以看出,六和塔最初是用來鎮伏江潮的。據說,六和塔建成之後,江潮果然不再盪溢迸流,而是乖乖地沿著原先的江道平穩地流動,作孽日久的錢塘江潮從此被鎮伏,沿岸百姓再無驚溺之憂。此外,六和塔還兼具燈塔照引航向之功。那時候的錢塘江上,風波險惡而航船眾多,時常有事故發生。巨塔高高聳峙之後,每當夜幕降臨,江上往來船隻,都憑塔頂明燈高照辨識行船方位、方向,航行在風波江上安全多了。
關於六和塔的來歷,民間則一直流傳著“六和鎮江”的故事,說的是古時錢塘江里住著一位性情暴躁的龍王,經常無緣無故興風作浪,打翻漁船,淹沒農田,附近人民怨聲載道。見此情景,有個漁民的兒子六和挺身而出,發誓要學精衛填海的樣子,用石頭填滿錢塘江,不讓龍王再危害人間。六和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頭,終於降伏了龍王。後人為了紀念六和的壯舉,就在月輪山上修建了一座寶塔,並以六和的名字作為塔名,這就是“六和塔”。傳說當然不可信,但它反映出的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觀潮

六和塔是著名的觀潮勝地。錢塘江潮汐,是自然造化的傑作,素有世界奇觀之譽,一年四季天天都能領略,尤以中秋前後最為壯觀。早在南宋時,六和塔就是觀賞錢江秋潮的最佳地點之一,如今,這一帶的潮勢明顯又趨壯闊。登古塔,觀大潮,成了月輪山的新游賞內容。宋、元、明三代,以六和塔為中心的杭州江乾一帶不獨觀潮之人眾多,甚至還形成了許多傳統人文活動景觀。明以後,由於江道彎曲,潮勢逐漸東移,海寧鹽官鎮遂成為新的觀潮中心,但六和塔仍一直是秋觀江潮的重要地點。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道家學者莊子就曾折服於浙江潮的雄壯氣勢,自那時以後,觀潮之風長盛不衰。尤其是南宋時期,據《夢粱錄》記載,杭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觀者,至十六、十八日傾城而出,車馬紛紛……,自廟子頭至六和塔,家家樓屋,盡為貴戚內侍等雇賃作看位觀潮……”,達到了萬人空巷、登峰造極的地步。考浙潮形成之原因,主要是由於錢塘江臨海一段呈喇叭形,河口極寬綽,相鄰河身則驟然變窄 海口至海寧鹽官一帶江面寬度從20公里一下縮為3公里。因而每當月圓之時,特別是月亮引力最大的農曆八月十八,潮水至海口湧入江內,受驟然變窄的江岸擠壓,來不及均勻上升,只能後浪推前浪,產生巨大的潮頭。如今每年夏曆中秋節前後數日,六和塔一帶人山人海,從塔上憑欄俯眺,潮水吞吐進退之勢極為壯觀,由於是自上而下俯看,因而潮水涌動翻騰之狀十分真切,動人心魄。恰如元初人周密的《武林舊事》中所記: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六和塔不僅白晝宜觀潮,月夜亦佳。明高濂《四時幽賞錄》載有“六和塔夜玩風潮”一文,言作者燃點塔燈,在橫空月色下靜觀海門潮起,但見“月影銀濤,光搖噴雪,雲移玉岸,浪卷轟雷,白練風揚,奔飛曲折,勢若山嶽聲騰,使人毛骨欲豎。”此情此景,想來別有一番風致。

結構

美不勝收
太平興國中改寺名為"開化寺"。乾隆皇帝游此,為每層依次題字立匾,名曰: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淨域、四天寶綱、五雲覆蓋、六鰲負戴、七寶莊嚴。此況實屬罕見。從塔內拾級而上,面面壺門通外廊,各層均可依欄遠眺,那壯觀的大橋,飛駛的風帆,蒼鬱的群山,賞心悅目。宋鄭清之有詩句云:"逕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由文物展廳東行十餘步,便是月輪山最著名的景點六和塔了。六和塔,兀立於山水之間,偉碩挺拔,勢乾雲天,氣魄非凡,它是中國古代樓閣式塔的傑出代表之一,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杭州最重要的宋代高大建築遺存。如果把保俶塔比做柔麗動人的女子,那么,六和塔則更象一名充滿陽剛之氣的壯士。這一柔一剛,為天堂杭州增添了豐富多樣的審美意趣。
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級縮小,塔檐翹角上掛了104隻鐵鈴。檐上明亮,檐下陰暗,明暗相間,從遠處觀看,顯得十分和諧。塔內每二層為一級,有梯盤旋而上,壁上飾有"須彌座",人物花卉,鳥獸圖案等雕刻,非常精緻 遊人從塔上可眺望錢江,景色秀麗。清晨登塔,正如白居易《憶江南》一詞所描寫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美不勝收。據傳,《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與行者武松最後在六和塔為僧,圓寂於此。六和塔為中國古建築藝術之傑作,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建"中華古塔博覽苑",現已開放,遊人不絕。
六和塔是杭州著名的風景點之一,遊人到此,既可欣賞古塔的雄姿 又能領略錢塘江的風光,所以歷代有不少的文人墨客作詩詠嘆,有詩云 “孤塔凌霄漢,天風面面來。江光秋練淨,嵐色曉屏開”,真實地描繪了六和塔和錢塘江的風光。
六和塔六和塔

交通信息

乘318路、334路354至“六和塔”站下即是;或乘280路、308路、190路、202(夜間線)路、354路、4路至“之江路六和塔”站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