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芫

杜芫

杜芫(學名: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落葉灌木,高0.3-1米,多分枝;樹皮褐色,無毛;小枝圓柱形,細瘦,幼枝黃綠色或紫褐色,密被淡黃色絲狀柔毛,老枝紫褐色或紫紅色,無毛。葉對生,稀互生,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邊緣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花比葉先開放,紫色或淡紫藍色,無香味,常3-6朵簇生於葉腋或側生,花盤環狀,不發達;子房長倒卵形。果實肉質,白色,橢圓形,長約4毫米,包藏於宿存的花萼筒的下部,具1顆種子。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於海拔300-1000米。產中國多省。觀賞植物;花蕾藥用,為治水腫和祛痰藥,根可毒魚,全株可作農藥,煮汁可殺蟲,滅天牛蟲效果良好;莖皮纖維柔韌,可作造紙和人造棉原料。(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植物形態,近種區別,產地生境,主要價值,經濟,醫用,

植物形態

芫花是落葉灌木,高0.3-1米,多分枝;樹皮褐色,無毛;小枝圓柱形,細瘦,乾燥後多具皺紋,幼枝黃綠色或紫褐色,密被淡黃色絲狀柔毛,老枝紫褐色或紫紅色,無毛。葉對生,稀互生,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3-4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圓形,邊緣全緣,上面綠色,乾燥後黑褐色,下面淡綠色,乾燥後黃褐色,幼時密被絹狀黃色柔毛,老時則僅葉脈基部散生絹狀黃色柔毛,側脈5-7對,在下面較上面顯著;葉柄短或幾無,長約2毫米,具灰色柔毛。
比葉先開放,紫色或淡紫藍色,無香味,常3-6朵簇生於葉腋或側生,花梗短,具灰黃色柔毛;花萼筒細瘦,筒狀,長6-10毫米,外面具絲狀柔毛,裂片4,卵形或長圓形,長5-6毫米,寬4毫米,頂端圓形,外面疏生短柔毛;雄蕊8,2輪,分別著生於花萼筒的上部和中部,花絲短,長約0.5毫米,花葯黃色,卵狀橢圓形,長約1毫米,伸出喉部,頂端鈍尖;花盤環狀,不發達;子房長倒卵形,長2毫米,密被淡黃色柔毛,花柱短或無,柱頭頭狀,橘紅色。
果實肉質,白色,橢圓形,長約4毫米,包藏於宿存的花萼筒的下部,具1顆種子。花期3-5月,果期6-7月。

近種區別

該種為落葉灌木;葉對生,稀互生;花紫色或淡藍紫色,常3-6花簇生葉腋或側生,比葉先開放,易於與本屬其他種相區別。

產地生境

產中國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省。生於海拔300-1000米。

主要價值

經濟

日本有栽培。觀賞植物;花蕾藥用,為治水腫和祛痰藥,根可毒魚,全株可作農藥,煮汁可殺蟲,滅天牛蟲效果良好;莖皮纖維柔韌,可作造紙和人造棉原料。

醫用

附方
杜芫 釋名:芫花、赤芫。根名黃大戟、蜀桑。
氣味:(花、根)辛、溫、有小毒。
性狀:該品常3-7朵簇生於短花軸上,基部苞片1-2片,多脫落為單朵。單朵呈棒槌狀,多彎曲,長1-1.7cm,直徑約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綠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黃棕色。質軟。氣微,味甘、微辛。
功能與主治:瀉水逐飲,解毒殺蟲。用於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癬禿瘡,凍瘡
劑量/用法用量: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不宜與甘草同用。
貯藏與效期: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有毒。歸肺、、腎經。
各家論述
逐水,滌痰。治痰飲癖積,喘咳,水腫,脅痛,心腹癥結 脹滿,食物中毒,瘧母,癰腫。①《本經》:"主咳逆上氣,鳴喘,咽腫短氣,鬼瘧疝瘕癰腫。"
②《別錄》:"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腫,五水在五藏皮膚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③《藥性論》:"治心腹脹滿,去水氣,利五臟寒痰,涕唾如膠者。主通利血脈,治惡瘡風痹濕,一切毒風,四肢攣急,不能行步,能瀉水腫脹滿。"
④《日華子本草》:"療嗽,癉瘧。"
⑤《綱目》:"治水飲痰辯,脅下痛。"
⑥《本草原始》:"煎汁漬絲線,系痔易落,(並能)系瘤。"
杜芫的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含漱。
杜芫的宜忌:體質虛弱及孕婦禁服。《本草經集注》:"決明為主使。反甘草。"
主治
1、突發咳嗽。用杜芫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棗十四枚,放入汁 中煮乾,一天吃五枚,必愈。2、咳嗽有痰。用杜芫一兩(炒),加水一升,煮開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約一個棗子大的量。忌食酸鹹物。
3、乾嘔脅痛(傷寒有時頭痛,心下痞滿,痛引兩脅,乾嘔短氣,汗出而不惡寒)。用杜芫(熬過)、甘遂大戟,等分為末。以大棗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後,去渣納藥。體壯者服一錢,弱者半錢,清晨服下。能下瀉則病除,否則次晨再服藥。此方名“十棗湯”。
4、水腫。用上方(十棗湯)加大黃、甘草五物各一兩,大棗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藥中再加硭硝一兩
5、久瘧,腹脅堅痛。用杜芫(炒)二兩,硃砂五錢,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棗湯送下。
6、水盅脹滿。用杜芫、枳殼等分,先以把杜芫煮爛,再加可枳殼煮爛 ,一起搗勻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7、子宮結塊,月經不通。用杜芫根三兩,銼細,炒黃,研為末。每服一錢,桃仁煎湯調下。瀉下惡物即愈。
8、牙痛難忍,諸藥不效。用杜芫末擦牙令熱。痛定後,以溫水漱口。
9、癰腫初起。用杜芫末和膠塗搽。
10、痔瘡。用芫根一把,搗爛,慢火煎成膏,將絲線於膏內度過,以線系痔,當有微痛的感覺。等痔瘡乾落後,即以紙捻蘸膏納入肛門中,可以便痔瘡斷根。另方:只搗汁浸線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臨床套用
⒈杜芫散(《大同方劑學》)治蟯蟲:杜芫、狼牙雷丸、桃仁(去皮尖)各0.9g。上4味,搗散,宿勿食,平旦以飲服1g,當下蟲也。方中杜芫殺蟲,為君藥。2.杜芫丸(《太平聖惠方》)治婦人血分,四肢浮腫,脘腹氣滯,不思飲食:杜芫、大戟、大黃各30g,青皮(湯浸)45g。上藥醋炒,再為細末,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7丸,食前溫酒送下。方中杜芫瀉水逐飲,為君藥。
⒊杜芫丸(《普濟方》)治積聚停飲,痰水生蟲,久則成反胃,及變為胃癰:杜芫(醋制)30g,乾漆(炒令煙盡)、狼牙根,炒桔梗、炒藜蘆檳榔各15g,炒巴豆10個。上為細末。醋糊為丸,赤豆大,每服2-7丸,食前薑湯送下。方中杜芫瀉水逐飲,殺蟲療瘡,為君藥。
⒋治療傳染性肝炎初步觀察,黃杜芫對急、慢性肝炎有促使谷丙轉氨酶值趨於正常和自覺症狀改善的作用,特別對轉氨晦持續不降的病例,用藥一定時間後可獲得改善。但對其它肝功能指標的改變並不突出。製劑與用法:一水浸膏片(每片含乾浸膏0.35克),成人每服5片,每日3次。二脫脂醇浸膏片(含量同上),成人每次2片,日服3次。三黃杜芫酮片(每片含黃酮50毫克),每次2片,日服3次。
⒌治療精神病取黃杜芫花蕾及葉曬乾研粉,過篩備用。成人每天2-4克,連服3-7天。治療精神分裂症、躁抑症、神經官能症癲癇等計153例,結果痊癒71例(46.5%),好轉46例(30.1%)。一般連服3-7天即可見效。如不見效,休息幾天,再服一療程。其主要作用能使興奮型病人安靜,抑鬱型病人情緒活躍,憂慮型病人有所緩解。又報導每日用黃杜芫粉4-10克,飯前頓服,治療精神病152倒,有效率達73%。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灼痛和腹瀉。體弱者偶有虛脫現象。凡發熱、體弱、消化道疾患、孕婦均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