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杜勃羅留波夫(杜勃羅留波夫)

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杜勃羅留波夫

杜勃羅留波夫一般指本詞條

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杜勃羅留波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Добролюбов,1836—1861年),十九世紀俄國著名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和文藝批評家。

曾在彼得堡中央師範學院學習,1857年從中央師範學院畢業後參加《現代人》雜誌的編輯工作。他在這個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才華橫溢的優秀論文,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為了祖國和人民,他日以繼夜地工作,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逝世時才年僅二十五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杜勃羅留波夫
  • 外文名:николай але ксандрович добролюбов
  • 國籍:俄國(沙俄時代)
  • 出生地:下諾夫哥羅德
  • 出生日期:1836年
  • 逝世日期:1861年
  • 職業:革命民主主義者、文藝批評家
  • 畢業院校:彼得堡中央師範學院
  • 代表作品:《論俄國文學發展中人民性滲透的程度》、《真正的白天什麼時候到來》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文學理論,

人物生平

杜勃羅留波夫出生於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神父家庭。
1843至1853年,他在下諾夫哥羅德的教會國小和東正教中學上學。
他於1853年進入彼得堡中央師範學院讀書,在此期間開始接觸赫爾岑別林斯基以及費爾巴哈的著作。在讀書期間,他還廣泛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組建革命小團體,創辦手抄刊物《傳聞》,發表一些詩歌或短評對沙皇政府提出批評。
1856年他同車爾尼雪夫斯基相識,車爾尼雪夫斯基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促使其思想發生很大的轉變。不久以後,他參加了《同時代人》雜誌的編輯工作,先後發表了一系列戰鬥性很強的評論。
1860年5月,他因病情加重,到國外休養。
1861年在回國後不久病情惡化去世,年僅25歲。

個人作品

他所寫的主要論文有《論俄國文學發展中人民性滲透的程度》、《什麼是奧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國》、《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真正的白天什麼時候到來》等。

文學理論

在文學觀、美學觀上,他堅持並發展了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戰鬥傳統和唯物主義美學原則。
首先,他強調現實主義的原則,認為“不是生活按照文學理論而前進,而是文學隨著生活的趨向而改變”,藝術創作是客觀現實在藝術家意識中的反映,作家應該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反映生活。同時他並不忽視文學的社會功能,斷言“藝術家所創造的形象,好象一個焦點一樣,把現實生活的許多事實都集中在本身之中,它大大地推進了事物的正確概念在人民中間的形成和傳播”,並且認為,文學能對生活進行評判,因而具有改造生活的作用。他反對以照相式的模寫來取代對現實的真實描寫,認為藝術家不能局限於描寫生活的個別現象,而要揭示生活的本質。
其次,他強調文學的人民性原則。指出真實性和人民性不可分割,人民性表現得最充分的地方,也就是生活的真實性最充分的地方。他主張文藝作品應當反映人民大眾(主要是農民)的生活,反映他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他認為作家要真正成為人民的詩人,就必須拋棄本階級的偏見,滲透人民的精神,體驗他們的生活和質樸感情,而不能局限於描寫他們的風俗習慣。
第三,他以“現實的批評”作為文藝批評的原則,主張“現實的批評對待藝術家作品的態度,應該正象對待真實的生活現象一樣”。批評家必須以作品本身“所提供給我們的東西為根據”,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現象,闡明“它們本身的界限,蒐集它們的本質、典型的特徵”。批評家決不能給作家“制訂什麼先決的規則”,對作家如塾師授課,耳提面命。他一方面堅持以文藝的真實性作為評價作品的首要標準,同時又十分重視作家世界觀和藝術技巧的作用,強調指出:“真實是必要的條件,但還不是作品的價值。說到價值,我們要根據作者看法的廣度,對他所接觸的那些現象的理解是否正確、描寫是否生動來判斷。”他的許多文藝評論為這種“現實的批評”樹立了榜樣,同時在論文中他善於把社會批評同美學批評有機地結合起來。他的文藝評論的觀點和美學觀點對於俄國文藝批評思想有巨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