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葉

杜仲葉

杜仲葉是一種杜仲科植物,別名絲棉樹、絲棉皮、玉絲皮,與杜仲皮有相同的有效成分和藥理作用。來源更豐富,成本更低,具有較好的開發利用前景。

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杜仲科杜仲屬,僅一屬一種,極其珍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杜仲葉
  • 拉丁學名:Eucommia foli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杜仲科
  • :杜仲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用法功效,採收儲藏,分類學,植物信息,藥物分析,提取物,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粗糙,折斷拉開有多數細絲。幼枝有黃褐色毛,後變無毛,老枝有皮孔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上面有槽,被散生長毛;葉片橢圓形、卵形或長圓形,長6-15cm,寬3.5-6.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老葉略有皺紋,邊緣有鋸齒;側脈6-9對。花單性,雌雄異株,花生於當年枝基部,雄花無花被,花梗無毛;雄蕊長約1cm,無毛,無退化雌蕊;雌花單生,花梗長約8mm,子房1室,先端2裂,子房柄極短。翅果扁平,長橢圓形,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圍具薄翅;堅果位於中央,與果梗相接處有關節。早春開花,秋後果實成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500m的低山、谷地疏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湖南、陝西、甘肅、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現各地廣泛栽種。

主要價值

用法功效

功效分類:補肝腎藥;強筋骨藥;降血壓藥
炮製方法:
1.杜仲葉:除去雜質,切絲,篩去灰屑。
2.鹽炒杜仲葉:取淨杜仲葉,用鹽水噴勻,稍悶,炒至有焦斑。每杜仲葉100kg,用食鹽2kg。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鑑別“項。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性味:微辛;性溫
藥材基源: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出處:中華本草

採收儲藏

秋末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分類學

我國是在地球第四紀(距今200多萬年以前)冰川侵襲後,世界上杜仲的唯一倖存地。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西漢《神農本草經》中杜仲就被列為上品,並明確記載杜仲藥效:“主治腰脊疼,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不老。” 杜仲為我國特有的被列為國家第二類保護植物。

植物信息

杜仲葉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乾燥葉。夏、秋二季枝葉茂盛時採收,曬乾或低溫烘乾。
性狀:杜仲葉面呈橢圓形或卵形,長7-15cm,寬3.5-7cm。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微有光澤。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成廣楔形,邊緣有鋸齒,具短葉柄。質脆,搓之易碎,折斷面有少量銀白色橡膠絲相連。氣味,味微苦。
杜仲葉杜仲葉
性味與歸經:微辛,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用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軟。
用法與用量:10~15g。
貯藏:置乾燥處。
漢語拼音:du zhong y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
科屬分類:杜仲科
拉丁文名:Folium Eucommiae
主治:腰背疼痛;足膝酸軟乏力;高血壓病

藥物分析

方法名稱: 杜仲葉-綠原酸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
套用範圍: 本方法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杜仲葉中綠原酸的含量。
本方法適用於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乾燥葉。
方法原理: 本品加50%甲醇加熱回流,放冷,補重,搖勻,濾過,續濾液進入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色譜分離,用紫外吸收檢測器,于波長327nm處檢測綠原酸的吸收值,計算出其含量。
試劑: 1. 50%甲醇
3. 0.4%磷酸溶液
儀器設備: 1 儀器
.1.1 高效液相色譜儀
1.2色譜柱
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理論塔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1.3 紫外吸收檢測器
2色譜條件
2.1流動相:乙腈0.4%磷酸溶液=13 87
2.2檢測波長:327nm
2.3柱溫:室溫
試樣製備: 1. 稱取供試品
精密稱定本品粉末(過三號篩)1g,為供試品。
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50mg的溶液。
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操作步驟: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用紫外吸收檢測器于波長327nm處測定綠原酸(C16H18O9)的峰面積,計算出其含量。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國家藥典委員會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版,一部,p114。

提取物

杜仲綠原酸
杜仲綠原酸具有抗菌、消炎、解毒、利膽、降壓和升高白細胞及顯著增加胃腸蠕動和促進胃液分泌等藥理作用,對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急性咽喉炎症和皮膚病有明顯療效,臨床上用於治療急性細菌性感染疾病及放化療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對月經過多,子宮功能性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杜仲綠原酸的主要藥理作用有:降壓作用、抗腫瘤作用、補腎、增強機體免疫作用、抗氧化、抗衰老、抗肌肉骨骼老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提取部位:杜仲葉 植物來源: 杜仲科。落葉喬木,樹皮、葉、果折斷後有銀白色細絲。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有鋸齒。花雌雄異株,先葉開放,無花被,翅果扁平,長橢圓狀。花期3~5月,果期7~9月。適應性強,耐寒,喜光,喜濕潤氣候和肥沃土壤。中國特產,分布西南至中部。產地生源: 中國特產,分布西南至中部。
氣味:氣特殊,酸味
功效: 具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在體內能被蛋白質滅活。與咖啡酸相似,口服或腹腔注射時,可提高大鼠的中樞興奮性。可增加大鼠及小鼠的小腸蠕動和大鼠子宮的張力。有利膽作用,能增進大鼠的膽汁分泌。對人有致敏作用,吸入含有本品的植物塵埃後,可發生氣喘、皮炎等,但食入後可經小腸分泌物作用,變為無致敏性物質。有止血、增高白血球。及抗病毒作用。具有縮短血凝及出血時間的作用。
藥理作用
1.鎮靜、鎮痛作用杜仲葉煎劑20g/kg給小鼠灌胃後1小時,2小時,3小時,小鼠的自發活動次數明顯減少,並以2小時最明顯。熱板法實驗證實小鼠腹腔注射杜仲葉水煎醇沉液12g/kg能提高小鼠致痛閾,有明顯鎮痛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1.對心臟的作用 杜仲葉水煎醇沉液0.2g對豚鼠離體心臟具有明顯增加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家兔靜注20g/kg,對靜注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ST段抬高和T波改變沒有對抗作用。
2.2.降壓作用 麻醉犬和貓靜注杜仲葉水煎劑0.4g/kg後血壓迅速下降,維持5分鐘後即逐漸回升;靜注1g/kg以上劑量時,血壓顯著下降,可維持較長時間。醇提取液也有降壓作用,但降壓幅度及維持時間都比水煎劑差。麻醉犬和貓的降壓試驗均證明,杜仲葉水煎劑和醇提取液在短期內重複靜注給藥可產生快速耐受現象,連續給藥3-4次甚至不能出現降壓效應。杜仲葉的水煎劑和65%乙醇提取液6g/kg靜注均可引起家兔血壓明顯下降。杜仲葉的水溶液、醇溶液、醚溶液及經過提純的各個成分如糖類、生物鹼桃葉珊瑚甙綠原酸給家兔靜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小鼠灌服杜仲葉水煎醇沉液10g(生藥)/kg,連用10天,能抑制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遲髮型超敏反應,並能對抗大劑量氫化可的松所致的T細胞百分比降低,可使荷瘤小鼠外周血中T細胞百分比增高,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細胞功能增強,對細胞免疫顯示雙相的調節作用。小鼠每日灌服杜仲葉水煎劑6g/kg,共6天,具有提高小鼠吞噬碳墨粒的作用,其對小鼠血中炭粒廓清率與灌服3g/kg黃芪、黨參組作用大致相當。杜仲葉水煎劑12g/kg灌服,對氫化可的松作用下小鼠巨噬細胞吞噬紅細胞功能有明顯影響,使吞噬活力增加,表明杜仲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4.抗炎作用大鼠灌服杜仲葉醇提取液10g/kg,對蛋清性足腫有抑制作用,但作用比水楊酸鈉弱。大鼠灌服杜仲葉水煎劑6g/kg,對蛋清性足腫有明顯抑制作用,能使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減少,但對摘除腎上腺大鼠的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細胞未見減少,說明杜仲葉的作用有賴於腎上腺的存在。杜仲葉水煎劑10g/kg,給藥5天,可使小鼠血中淋巴細胞百分率顯著降低,幼年小鼠胸腺萎縮;杜仲葉煎劑10g/kg,連續8天,可使血漿皮質醇含量顯著增加,並可使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
5.對糖代謝的影響 杜仲葉煎劑10g/kg,每日灌胃2次,連用8天,可使小鼠肝糖原含量顯著增高,使血糖含量亦顯著升高。
6.對子宮的作用 杜仲葉水煎劑和醇提取液對離體大鼠子宮均有抑制作用,並能對抗乙醯膽鹼對子宮的興奮作用。
7.其他作用 10%杜仲葉水煎劑由小鼠自由飲服30天,有明顯抗凍作用,能明顯延長小鼠在-3℃溫度下的存活時間。枝葉水浸膏具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採用放射免疫測定法觀察到杜仲葉水煎劑10g/kg灌胃能顯著提高小鼠血漿中的cAMP和cGMP水平。
8.毒性 杜仲葉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8.64 ±0.59g/kg。每日給小鼠灌服杜仲葉水煎醇沉液40g/kg,連服3d,未見有異常現象。杜仲水煎醇沉液12g/kg給大鼠灌胃,連續21天,也未發現有組織學的改變。
9.杜仲葉可抗衰老 人體衰老的主要特徵即蛋白質,尤其是膠原蛋白合成減慢,角質層更新速度也隨之減慢。日本學者研究證明,中藥杜仲葉與杜仲皮所含化學成分極為相近,其藥理作用也相近。杜仲葉提取物能刺激老齡模型大鼠的膠原合成。他們又對杜仲葉的甲醇提取物進行了研究,證明能抑制衰老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