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達,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於陝西省郿縣(今眉縣)橫渠區崖下村。5歲時就給地主打短工。11歲時,家裡借債供他讀了5年私塾。
1922年初考入西安私立東道中學,後轉入省立師範學校,參加過進步
學生運動。
1924年畢業返鄉,在橫渠區當國小教員。
1926年考入馮玉祥創辦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
1927年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任排長、連長、旅部參謀等職。
1930年中原大戰後,所部被編入第26路軍。
1931年隨部到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的“圍剿”。12月追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參加寧都起義,在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任連長。
1932年到湘贛蘇區,任紅軍獨立第1師參謀長兼3團代理團長。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起任紅8軍參謀處處長、紅17師參謀長兼50團團長,參與指揮抗擊國民黨軍對湘贛蘇區的進攻,並配合紅一方面軍作戰。
1933年獲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7月隨紅6軍團西征,8月任軍團參謀長。10月率部在貴州印江地區與賀龍率領的紅2軍團會合後,調任紅2軍團參謀長,協助軍團長賀龍、
政治委員任弼時發起湘西攻勢,參與創建湘鄂川黔蘇區和指揮反“圍剿”作戰。
1936年7月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紅6軍團與紅2軍團、紅32軍組編為紅二方面軍,
賀龍任總指揮,
任弼時任政治委員,李達任參謀長,開始與賀龍並肩戰鬥。同年10月,二方面軍與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勝利完成了長征。
1937年初任援西軍參謀長,組織接應突圍的西路軍人員。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
八路軍第129師參謀處處長,隨部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參與組織實施了七亘村、黃崖底、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和太行區反“六路圍攻”、晉東南反“九路圍攻”。
1938年12月任第129師參謀長。重視司令部業務建設,強調組織嚴密的戰前偵察,經常深入前沿觀察地形、了解敵情並作出準確判斷,擬定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協助劉伯承、鄧小平等指揮香城固、磁武涉林、白晉鐵路破擊戰等戰役戰鬥和百團大戰,並參與創建晉冀豫、
冀南、太岳等抗日根據地。
1943年8月受命統一指揮太行、冀南軍區各一部和冀中警備旅等部發起林南戰役,殲滅日偽軍7000餘人。10月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領導太行區軍民反擊日軍“
掃蕩”,同時進行大生產運動和精兵簡政,打破日軍的經濟封鎖,鞏固了抗日根據地。
1945年在晉冀魯豫邊區春夏攻勢作戰中,指揮太行軍區部隊進行了道清戰役、安陽戰役和大反攻作戰,收復了大片國土。
1945年8月任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9月兼任太行縱隊
司令員,參與指揮反擊國民黨軍閻錫山部的上黨戰役,有力地配合了重慶停戰談判。
邯鄲戰役發起時,曾冒險越過火線,與國民黨軍新編第8軍軍長高樹勛協商該部起義事宜。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2月14日,認識20多天的李達與張乃一在涉縣舉行了婚禮。當張乃一問李達選這一天的原因時,李達說:“1931年12月14日,我加入了紅軍,這一天是我從舊軍隊軍人變成紅軍戰士的日子,也是我
新生的日子,有紀念意義。”
1946年6月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參謀長,參與指揮隴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縣、巨金魚、豫皖邊等戰役。
1947年協助
劉伯承、
鄧小平指揮部隊發起豫北攻勢和魯西南戰役後,戰勝敵多次追堵,向大別山進軍。
1948年5月任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參謀長,參與指揮宛東、襄樊、鄭州等戰役。淮海戰役後,於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參謀長兼特種兵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參與組織指揮
渡江戰役和進軍西南。
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2月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後兼雲南軍區司令員。主持西南軍區日常工作,參與領導西南地區殲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爭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
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夏季反擊戰役。回國後於1954年11月任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計畫部、監察部部長。
1958年因所謂教條主義受到錯誤批判,調任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兼國防體育協會主任,對開展軍事體育事業做了開拓性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被非法關押4年。
1972年10月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曾兼任解放軍體育指導委員會主任。經常深入部隊調查研究,解決基層的實際困難,並積極參與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規劃工作。
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是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3年 7月12日,李達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人物貢獻
著作
李達於1985年撰寫了《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一二九師》。此後,他還
撰寫了《回顧淮海戰役中的中原野戰軍》、《回憶
百團大戰》等著作,為軍史界、黨史界等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
1942年6月,李達起草了《非戰鬥機關軍事化的問題》,下發部隊執行。鑒於八路軍總部被圍、左權副總參謀長犧牲的慘痛教訓,李達提出了四頂措施,指導129師所屬部隊的統率機關戰鬥化。這一建議,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條件下的統率機關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軍事
李達作為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的主要助手,參與指揮了攻克南陽、襄陽、鄭州、開封等一系列戰役,為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軼事典故
夫妻同心
“文革”開始後,在康生指使下李達被投入監獄。
張乃一開始了“營救”丈夫的行動。1972年4月初,上級決定解除對李達的監護。3天后,李達被釋放出獄。當天晚上,李達說:“為了我,這些年你受苦了……”。張乃一說:“別那么說,我們是
風雨同舟的夫妻,如果我被平白無故地送進監獄,你也會為我承受一切的。”
廉潔奉公
1987年,他回到闊別55年的家鄉,臨走時寫下了“公明廉威”,希望縣領導能以古為鑑,
公正、廉潔,堅決杜絕腐敗現象滋生。李達教育子女說:“農民要以農為本,自力更生,不要靠別人,聽黨和政府的話,安心務農。”李達的兒子李如龍住的房子破爛不堪,有一間房屋倒塌,李如龍寫信給爸爸想要點錢蓋座新房,李達回信說:“你已長大成人,這件事不能靠我,不能蓋修一修就行了。”有一次李如龍去北京看望父親,臨走時父親對他說:“家鄉勞動工具緊缺,把這個東西帶上,回家好好務農,在田裡勞動就是你的工作。”李對兒子如此,對孫子亦如此。李未平在新疆服役表現突出而提乾,組織決定準備再提升一級,表都填了,恰好李達來新疆考察,他告訴部隊領導對李未平要嚴格要求。李未平轉業後要求回陝西,也被李達拒絕了。
家庭成員
第一任妻子 | 齊珂 | 八路軍一二九師女幹部,1944年離婚。 |
第二任妻子 | 張乃一 | 張乃一,原名張慧如。1913年11月7日生,河北深縣石村人。開封省立女子中學畢業,1937年入黨。1938年到延安,1945年在寧都起義紀念日12月14日在河北涉縣結婚。北京女子一中黨委書記。 |
兒子 | 李如龍 | 一生都在陝西眉縣橫渠區崖下村當農民。 |
兒子 | 李掌林 | |
兒子 | 李唯實 | 原名李健民,原籍陝西省眉縣,1942年出生於河北省涉縣。1967年畢業於北京輕工學院。高級經濟師。原海南省信息產業局局長、黨組書記、正廳級退休幹部。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2月5日16時04分在海口逝世,享年69歲。 |
兒子 | 李仲民 | |
女兒 | 李暉 | |
女兒 | 李彤研 | 1947年生。1972年,李彤妍應徵入伍,歷任衛生員、參謀、教員、工程師、計算機室主任等職。 |
女兒 | 李丹 | |
人物評價
1934年,創建湘鄂川黔蘇區的過程中,李達被紅二方面軍稱為“足智多謀的參謀長”。紅6軍團稱他為“李菩薩”。
抗日戰爭時期,陶漢章將軍評價李達“雖不善於發言,卻善於不發言”。
1947年夏,晉冀魯豫野戰軍進軍大別山,劉伯承贊曰:“李達是活地圖!”鄧小平曰:“李達這一手真了不起!”
1948年5月,陳毅元帥稱讚李達是“我們的好
諸葛”。
2005年9月,李達之女李彤妍評價父親說:“他是一個埋頭苦幹、不計名份只重
工作的人”。
後世紀念
故居
李達故居位於寶雞市橫渠鎮橫渠村,總占地面積1620平方米,總投資600萬元,建築風格兼顧明清特色,主要以民國初年關中民居原型為主。
畫傳
2005年04月29日,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聯合舉辦李達將軍
誕辰100周年暨《李達畫傳》出版座談會。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李達畫傳》,通過200多幅攝於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和60多則
鮮為人知的故事,多側面反映了李達的一生!